四川省達州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達鋼”)始建于1958年,是全國大型工業企業、中國制造業500強、四川省工業企業最大規模20強,下屬分子公司共有十多家,2007年銷售收入達67億元人民幣。達鋼的目標是,到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達鋼信息化的水平已遠不適應自己發展的需要。雖然達鋼從20世紀90年代就應用了財務電算化軟件,是達州地區信息化起步最早的企業之一,但直到2005年,達鋼的信息化還只是部門級水平,如財會電算化、全廠能源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等,甚至在庫存管理等環節上還是傳統手工操作方式,企業內部并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
因此達鋼的管理層認識到迫切需要在企業內部搭建一個完善和快速的綜合管理平臺,針對這種需求,2005年5月,達鋼選擇了用友(NC)的ERP管理軟件。從電算化軟件,到管理ERP,達鋼邁出了信息化應用的一大步。分管信息化實施的達鋼財務部副部長郭堅也感嘆說:“NC上線所涵蓋的部門和應用非常廣,這也成了全公司的一件大事。”
量力而行
2005年,達鋼選擇ERP供應商時就提出了這樣幾個條件:開發能力強;有較強的實施力量;系統維護簡單;產品價格適中。原因就在于,達鋼自己的信息化力量比較薄弱。直到今天,達鋼只是在企劃部下面有一個4~5人的信息管理中心,負責全公司硬件、網絡和應用軟件的日常維護,上ERP軟件時則由財務部牽頭,成立了一個涵蓋企業所有部門的信息化項目實施部,負責部門間的協調。
達鋼信息化一期工程從2005年5月開始,當年9月NC系統上線試運行,隨后又對業務流程不太完善的地方進一步修改,直到2006年才正式用起來。
郭堅表示,一期項目的實施重點和難點在于ERP項目,首先要解決“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暢通,所以并沒有延伸到生產制造環節,“如果一期的工作量太大,就無法保證系統按時保質地上線”。此外,達鋼還確定了一個“先本部和當地單位,再向外推廣到銷售公司和關聯子公司”的分步實施路線。因為,項目一旦實施起來,就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必須考慮到人員和時間是否充足。
如今,達鋼的信息化系統從整體上分為OA辦公自動化系統和財務集中管理的ERP信息系統,實現了物資的集中采購和進、出物資的動態庫存管理,構建了集團財務集中核算體系。
精確管理
NC上線之前,達鋼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數據準備,涉及到各部門在NC中的單據處理和流程處理。數據準備分為兩方面,一是生產部管理的存貨數據,對有實無賬、有賬無實的存貨進行了全面清理;二是財務的初期數據錄入,將科目余額、往來賬余額、存貨賬面數與實物數等分別進行核對,重點對已銷未制票、貨到未結算等數據進行確認和錄入。這些工作確保了此后NC上線,數據從之前的手工操作到系統處理的平穩過渡。
NC的實施過程,也是達鋼重新梳理業務流程的過程。按照業務流程“扁平化”的要求,達鋼對存貨進行科學分類并重新編碼,每個存貨都在系統中對應一個13位的唯一編碼;建立了集團公司共享的客商管理檔案、存貨管理檔案、會計科目等基礎信息管理體系及檔案,實現了集團內各公司的基礎數據標準統一;對采購和銷售等環節的報審流程進行優化調整。這都為日常業務流程的開展和歸口集中管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郭堅透露,用友及其合作伙伴還為達鋼二次開發了多項配套系統,以確保用友NC系統與達鋼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地磅計量管理系統”軟件的開發應用,就將達鋼原有的十余臺單機運行的電子秤連成了一個完整的計量系統網。之前,每個稱只能管理本地車輛的計量信息,應用新軟件后,每個稱都可相互調用車輛的稱量數據信息,并實現了計量信息數據與NC系統的實時傳遞,以便NC系統能及時采集采購入庫單和銷售出庫單數據,實現了計量系統的相對獨立和在NC系統中基礎數據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