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4月3日消息,華為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首次披露各產業維度收入,其中,2022年華為云業務收入453億元,云業務占華為公司總營收7%,成為驅動華為業務增長的關鍵力量。
今年2月,全球云業務第一名的AWS(亞馬遜云科技)也披露了2022年全年營收為8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19億元(以1 美元 ≈ 6.89 人民幣計算)。
阿里巴巴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2022年(自然年)阿里云的營收約為776億元(未包含阿里集團收入)。
以上述數據計算,2022年華為云與AWS的營收差距,達6.5個阿里云的營收。
云業務成各家必爭之地
Canalys最新發布的2022年中國云市場數據顯示:
2022年,阿里云占中國云市場份額的36%,排名第一;
華為云占中國云市場份額的19%,排名第二;
騰訊云占中國云市場份額的16%,排名第三;
百度智能云占中國云市場份額的9%,排名第四。
阿里云和華為云是中國排名前二的云計算公司,二者分別在中國和亞太地區擁有廣泛的業務。阿里云在中國市場占據著主導地位,華為云憑借廣泛的客戶和合作伙伴網絡,近幾年市場份額增長強勁。
在全球市場,Canalys統計顯示,亞馬遜云科技在2022年第四季度引領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占總支出的32%;微軟Azure、谷歌云分居第二、第三位。
而阿里云、華為云等中國云廠商的占比都只能統計在“其他”中。
目前,對云業務市場的爭奪,已經成為各家大廠的戰略重點。
3月末,阿里集團啟動“1+6+N”組織變革,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等六大業務集團,阿里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同時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團CEO。事實上此前的2022年12月,阿里調整組織架構就已確定了張勇親自帶隊阿里云。
張勇在最近的財報業績會上也坦言,云計算是阿里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之一,阿里云將從“優化云計算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建設和繁榮云計算的技術和產業生態、與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與釘釘形成云釘一體的服務、全力構建好自己的預訓練大模型并為市場提供好算力的支撐”五個方面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市場地位。
對于華為云,華為也寄予厚望。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財報會上表示,華為云將基于ICT的技術積累,持續踐行“一切皆服務”戰略。華為云未來將力爭發展超過100萬家合作伙伴,聯接超過1000萬開發者,服務1000萬企業客戶,努力成為行業數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
目前國內排名第四的百度智能云更是摩拳擦掌,預備大干一場。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除了在百度2022全年財報電話會上講:文心一言將通過百度智能云對外提供服務,相信它將改變云計算的游戲規則。
在3月接受36氪采訪時,李彥宏更是直言:“真正興奮的是,對百度來說,更大的故事在云計算。文心一言帶來的優勢,讓百度智能云有可能成為市場第一。”
李彥宏的興奮,來自于GPT4、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帶來的競爭和智能產業升級,最直接的受益者被認為是云計算平臺。
生成式AI應用背后的大模型需要強大算力,云計算在最底層提供算力資源,服務上層的各種生成式AI應用程序。在生成式AI眾多的愿景中,云計算被認為是離商業變現最近的一個。
目前在中國市場還處于“其他”地位的AWS(亞馬遜云科技),憑借其全球化優勢,也在以“幫助中國企業打造全球市場”為突破口積極拓展中國客戶。就在今天,Bilibili Comics(嗶哩嗶哩漫畫)宣布選擇亞馬遜云科技為其首選云服務商來布局漫畫全球業務。Bilibili Comics已在北美、歐洲、南美、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上線。
“PaaS”和“出海”成重點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Canalys分析提醒,以中國電信為首的運營商公司正通過推出自己的云服務(天翼云)來搶占市場份額,導致2022年國內前四大云計算廠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的市場份額出現輕微下降。
運營商云服務的加入,讓本來就很卷的云計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特有競爭優勢是云服務商們的當務之急。
國內云服務已經歷10多年的發展,隨著國內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加速,越來越多企業希望云服務能幫忙推動企業實際業務的發展,而不僅僅局限于對基礎設施的改善。云服務商也將服務觸角從IaaS領域更多的延伸到PaaS、SaaS層面,近幾年中國PaaS市場增速超過IaaS市場。
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IaaS市場同比增長47.5%,而PaaS市場同比增長53.9%。
PaaS即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是將數據庫、中間件、運行庫以及其他組件整合為平臺,能夠為應用提供開發工具、運行環境以及運維管理服務等。
艾瑞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至2025年,中國市場上PaaS市場的增速都將高于IaaS。
在PaaS+IaaS市場,相較于運營商云廠商而言,阿里云、華為云、AWS等廠商憑借在軟件領域的優勢,相較于公有云IaaS市場,整體份額進一步放大。
除了加大對PaaS領域市場的業務滲透,加速出海布局也成為阿里云、華為云、AWS云廠商拓展業務的首選方向之一,各家都在積極拓展全球云基礎設施布局。
Canalys分析指出,阿里云在海外擴張方面正在取得穩步進展,整個2022年,阿里云在亞太、中東和歐洲推出了6個新的數據中心,橫跨三大洲。同時,受益于幫助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戰略,華為云2022年在海外地區的收入增長令人矚目。華為云計劃于2023年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菲律賓、埃及和其他地區開設新的數據中心。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阿里云基礎設施目前已面向全球四大洲,開服運營28個公共云地域、86個可用區;截至2022年底,華為云已上線240多個服務,覆蓋了29個地理區域的75個可用區。
AWS的基礎設施遍及31個地理區域的99個可用區,并已公布計劃在加拿大、以色列、馬來西亞、新西蘭和泰國新建5個區域、15個可用區。
目前,在全球“可用區”的數量上,AWS(99個)仍然大幅領先阿里云(86個)和華為云(75)。
北美云計算行業發展整體領先中國 5-10 年,其行業布局較久、業態更為成熟、規模效應顯著。國內云計算廠商在夯實基礎拓展海外業務上還有很大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