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外網站評選出影響信息安全的十大事件,涵蓋從加密、入侵檢測到安全團隊組織等。本文將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分別介紹這十大里程碑式事件。
一、公共密鑰加密
Whifield Diffie在1975年創造了公鑰“一詞來描述他作為”巡游密碼專家“所采用的一種加密方法。這種公鑰既可以用來加密也可以用來解密,現在,這種密鑰也被用來驗證發件人的身份信息和驗證數據的完整性。Diffie富有遠見的公鑰加密概念已被普遍認為是數據安全領域的一次靈感爆發。
二、入侵檢測專家系統
早在1984年,Dorothy Denning和Peter Neumann在SRI國際公司就職的時候便提出了IDES(Intrusion Detection Expert System,入侵檢測專家系統),他們還為DEC的TOPS-20操作系統構建了一個IDES原型。在IDES安全模型中,提出了非常規行為與普通的誤操作之間建立關聯。現在,這一安全模型在IDS產品中被廣泛應用。
三、事故響應及安全團隊論壇
事故響應及安全團隊論壇(The Forum for Incident Response &Security Teams,FIRST)成立于1990年,它匯聚了全世界很多遭受蠕蟲攻擊的政府、企業和安全廠商的事故響應團隊,提倡信息共享。但是,他們也面臨不少困難,需要克服語言、時差所導致的溝通障礙。現在,FIRST已經擁有全球180個成員組織,共同分享著關于安全威脅的各種資訊和信息。
四、利用虹膜掃描進行生物認證
和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樣,人眼中的虹膜圖案也是因人而異。英國科學家John Daugman 在1991年哈佛教書期間發明了”虹膜識別算法“,它奠定了今天所有自動虹膜掃描系統的基礎。目前,全球已有3000萬人在使用這種技術進行身份認證。
五、防火墻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互聯網開始迅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互聯網上各個組織都越來越清醒地發現,他們需要一種方法來關閉自己的大門,只允許被授權的用戶進行訪問。在這樣的背景下,防火墻的概念也就被人提出來了,幾位頗有眼光的專家在研發防火墻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構成了今天無數防火墻產品或理念的基礎,他們是William Cheswick、Steve Bellovin、Marcus Ranum、Nir Zuk、David Presotto和Fred Avolio。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的人們開始反感防火墻帶來的種種不便,有些人甚至認為它會阻礙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六、用于分析網絡的安全管理工具
1995年,Dan Farmer和Wietse Venema研制了SATAN(The Security Administrator Tool for Analyzing Networks),并以免費版的形式發布了這款軟件。這是一種可幫助系統管理員自動檢測已知漏洞的工具。后來,這個工具引發了不少爭議,因為這個掃描程序既可提供給好人使用,也能被壞人利用。這場爭議還讓Farmer丟掉了他在SGI的工作,不過,SATAN仍然存在,只是不再有什么進展。SATAN作為最早的一批漏洞掃描程序之一,它對于漏洞評估工具的發展來說,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七、安全套接層
埃及出生的密碼學家Taher Elgamal,在上世紀90年代中葉是Netscape的首席科學家,他設計出了安全套接層SSL。SSL可以對Web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的通信進行隱私保護和加密,這種技術極大地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安全套接層也是首次讓基于神秘算法的加密技術和認證技術開始為公眾服務。
八、通用標準
通用標準的制定工作起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一批關系友好的國家打算尋找一種用于評估計算機系統安全,并降低重復產品測試成本的通用方法與合格鑒定流程。這一通用標準在1998年獲得突破,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簽署了關于測試方法和實驗的通用標準協議。今天,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在用通用標準來評估產品的安全性,盡管還有人持不同聲音,但是現在已有25個國家成為了通用標準的成員國。
九、開源入侵檢測系統軟件
SNORT是一款開源入侵檢測系統軟件(IDS),它由Martin Roesch在1998年首次發明,并立刻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對于IDS的熱情,激勵了無數的開源人士共同將其改進成了一套完美的開源入侵防御系統(IPS)。
十、加利福利亞州參議院1386號法案
單憑加利福利亞州生效的處理數據泄露的法案,恐怕難以撼動整個美國企業對數據泄露所持有的固有態度。在2003年,生效的這項法案要求企業和組織公開披露個人信息和金融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損失情況,但僅限于披露在加州居住的公民相關信息。該法案的影響很快便開始蔓延,一些企業紛紛開始披露各自的數據泄漏情況。我們認為,正是由于SB-1386法案的出現,美國公民才突然發現數據泄漏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