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訓的市場需求大,準入門檻較低,巨大的利潤空間引誘了眾多的培訓機構和組織投身其中。林林總總的IT培訓班的招生廣告,讓人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一些業內人士呼吁:IT培訓界的“李鬼”,嚴重擾亂 了市場秩序,干擾了IT培訓業的健康發展,已經影響到正規IT培訓品牌的成長,規范IT培訓機構已成為懸劍下的緊迫呼喚。
不法培訓:騙你沒商量
培訓機構作為人才充電的重要場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然而,不是每個培訓機構都能為學員帶來收獲。不法培訓機構一般是以誘人的“價格”為招牌,將急于想邁入IT門檻的青年人一步步地引入“死胡同”。
大幅降價,招來學員就是錢
壓價是行業競爭中殺傷力最強的武器。有的培訓機構殺價殺到了不講成本的地步,這樣的培訓機構是沒有品牌概念的,當它無限地降價時,無形之中也貶低了自己的價值。而且,低價的背后是低廉的培訓服務,低劣的培訓質量,進了這樣的機構想學點真本領,無異于白日做夢!很多培訓中心是從很小的“私人作坊”成長起來的,并不注重形象、品牌,欺騙消費者是他們贏利的手段。
師資水平低下,以次充好
通常一個教授某種認證課程的合格教師的薪水很高,一天的講課費在1500元左右。相比而言,場地費用、機器使用費、折舊費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打價格戰真正可以擠出水分的就是老師的薪金。因此,隨便請個“差不多”的老師,糊弄一下學生就成了慣用伎倆。
廠商與培訓機構“做寵子”
因為不規范操作,在南京的3家培訓機構被某廠商永久性地取消了授權資格。但是這伙人沒有因受此打擊而偃旗息鼓,很快就另起爐灶照辦培訓機構無誤,并且再次得到了該廠商的授權。對此,其他的培訓機構叫苦不疊,他們很不愿意看到這樣的鬧劇一出一出地上演,對想按規矩辦事的機構很不公平。如果沒有廠商的支持,這樣的培訓機構怎能一次一次地開辦?廠商在此事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人才培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據了解,今后5至10年將是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時期,每年至少存在20萬軟件人才缺口,這樣的需求量完全可以在中國造就出與印度一樣的軟件教育產業。軟件培訓的巨大商機,使得很多培訓機構一哄而起,由于我國對IT培訓市場從一開始就忽視了規范與管理,沒有倡導質量型集約式發展,反而過分注重數量型粗放型的發展,導致目前大量涌現的IT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已經嚴重擾亂了IT培訓市場的秩序。
準入門檻低,魚龍混雜
培訓市場的盤子大,進入的門檻低,所以很多人想進來。培訓行業又不同于教育行業,它是“教育后的教育”。國家對教育行業的管理是相當嚴格的,相比而言,培訓市場的管理相對混亂。每個培訓機構都是“獨立王國”,各自為政,又互相出招進行不正當競爭,說培訓沒有形成產業一點也不夸張。整個培訓市場因為缺乏資本運作,也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機構可以成為此行業內的“領頭羊”。這樣,小本經營的培訓機構本身的抗風險能力差,遇上了像今年這樣的IT寒流,一下子就亂了陣腳,只能忙著找活路。這時候,劣招、損招就出現了。
培訓市場的服務還沒有跟上
很多培訓中心認為提高服務水平就是改善硬件設施,實際上,培訓服務首先應該是為學員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服務。為降低成本,很多培訓中心大量使用兼職教師,教學質量和長期性培訓業務得不到很好的保證。各個培訓中心應積極培訓教師,形成充足的后備師資力量。
低價肉搏導致培訓質量的下滑
某培訓機構的負責人算了這樣一筆帳:1998年甚至是2000年的時候,培訓一個MCSELinkCi需要3000多元,還不包括考試費,而現在,有些單位的培訓費已經降到了1000元。CCNA的培訓剛面世時要3000多元,而現在有的培訓單位已經把它降到了800元。要降價格,只能在培訓費用上做文章,培訓費用降低,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老師質量的下降和培訓時間的縮水。
培訓項目的單一化
幾乎所有培訓公司的培訓都集中在MCSE、CCNA等少數幾門課程上,而不去捕捉市場上的熱點,固然因為增加新認證項目成本過高,但也說明了很多培訓機構的短視。有的培訓公司雖然聲稱自己有獨特的培訓課程(諸如網絡工程師、網站工程師等),但就其實質而言仍不過是MCSE、CCNA的簡單組合,毫無新意。
為IT培訓制定“行規”
政府有關部門在教育培訓,特別是軟件教育培訓領域采取鼓勵與引導相結合的政策,即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大力培養人才,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對市場加以規范的政策。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IT技術及其應用日新月異的今天,國內企業急需的是那些具有良好編碼能力,至少精通一門編程語言,編碼規范,具有認識和運用數據庫的能力,并具有軟件工程概念的軟件人才。非正規的培訓機構顯然是無法培養出這樣的人才的。因此,應當對現有的IT培訓機構及早進行整頓。有關部門應在整頓的基礎上,對IT培訓企業所必須要達到的師資水平、培訓場地等軟硬件設施制訂具體的市場準入標準,以確保IT培訓業的健康發展。最近,中國軟件協會發布了《中國軟件行業基本公約》,但是它更多的是從經營的角度對軟件生產和經營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規范,而涉及培訓業的內容相對模糊,行業規范的漏洞需要及時補上。IT認證培訓公司原則上都需經過認證廠商批準方可從事相關認證培訓業務,但目前市場上未經授權的培訓公司數量已發展到授權培訓公司的5~10倍之多。培訓認證市場強烈呼喚規范管理。對于未經廠商授權的灰色培訓市場,國內需要出臺相關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