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炮兵后勤應急保障大隊結束了為期10天的實兵實裝實戰演練。第二炮兵機關考核組認為,這支抽組僅3年的保障部隊已經全面形成作戰保障能力。
2005年9月,第二炮兵后勤部按照實戰保障要素需求,率先成立了我軍軍兵種機關第一家由醫療、物資收發、緊急運輸、防疫防護、戰地搶修等七大要素參加的后勤應急保障大隊,并按照先單兵后協同、先技術后戰術、先要素后合成的思路,連續3年組織進行了野外綜合訓練。為了突出實戰條件下應急支援后勤保障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戰化要求,他們在不接市電、不引自來水的情況下,做到用水靠自動凈化車、吃飯靠野戰炊事車、宿營靠帳篷、用電靠自發,有效提高了野戰條件下自我生存、自我保障能力。
機械化保障模式仍然是當前導彈部隊作戰保障的主要模式,但手段已與幾年前大不相同:主戰后勤裝備全部齊裝,其他裝備加快配備,機動保障能力大大增強。在后勤二代保障裝備中,許多都進行了信息化升級和改造,保障模式已經向信息化轉型。特別是他們將信息技術穿插整個演練環節,設定了以暢通指揮、快速反應、精確保障為著力點的信息化訓練課目,引進條形碼識別技術,建立了無線數據采集系統,使衛勤指揮無線網絡系統、戰勤作業車、物資整裝整卸車、核化監測車等裝備的智能化訓練形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