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底,青島市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軟件出口額將達到6億美元,物聯網產業產值達到330億元。”
“十一五”期間,青島市基本實現了信息化規劃提出的主要發展目標,信息網路廣泛覆蓋,信息技術普遍應用,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信息化體系建設日益完善,信息化與工業化加快融合,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青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項陽青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信息化的發展提升了青島市綜合經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在“十二五”期間,青島將大力發展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產業,加快推進各個領域的信息化,使青島市信息化進入發展快車道。
信息產業瞄準4千億元目標
項陽青說,目前信息產業已成為青島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且保持高速發展態勢。2009年,青島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244.8億元,居全國計劃單列市第2位,形成了以家電產品、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體系。信息服務業營收完成230億元,其中,軟件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27億元,出口達2億美元。青島市已被列為國家無線射頻識別(RFID)應用試點示范城市;嶗山區和黃島區分別被國家認定為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家用電子產品產業園;市南軟件園區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歐美軟件出口示范基地”。
項陽青強調,在“十二五”期間,青島將通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升信息產業的競爭力,包括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新型顯示、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智能電網、移動智能信息終端等6大領域,并將在有關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加快推廣應用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RFID、軟件即服務(SaaS)等技術和服務。
項陽青談到,發展物聯網要以應用為先導,建設一批示范區和產業基地。在“十二五”期間,青島將建設和發展應用示范區、產業聚集區、終端產品制造基地、特色產業示范園等4類園區和基地;開展RFID及應用技術、WSN及新型傳感器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網絡技術、物聯網應用系統集成等5項技術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在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方面,青島將建成國內重要的嵌入式軟件產業化基地,建立和完善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平臺、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平臺以及云計算等公共服務平臺,實施軟件人才實訓工程和人才引進計劃,推動軟件園建設,落實骨干軟件企業培育計劃,實現軟件行業規模化發展。
據項陽青介紹,到2015年底,青島市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軟件出口額將達到6億美元,物聯網產業產值達到330億元。
“信息青島”初具規模
通過“十一五”的發展,“信息青島”已初具規模。項陽青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市基本實現本地全光網絡通信,實現了村村通光纖,寬帶IP光纖城域網已通達市區及所屬鄉鎮;互聯網用戶累計達161.4萬戶,固定電話用戶達294.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842.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達241.55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達168.11萬戶;在500多個重點區域實現WiFi覆蓋,基本實現3G網絡無縫覆蓋,初步構建起寬帶“無線城市”的支撐網絡與應用體系。三網融合全面啟動,有線電視雙向傳輸改造基本完成。
經濟信息化成效顯著。青島市被認定為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市重點企業內部聯網普及率達95%以上,信息技術裝備9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50%達到國際水平;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與制造(CAM)集成應用率達到42%;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38%。電子商務迅速普及,實施了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金卡工程等國家示范工程。2009年,青島市企業電子商務年度交易額超過400億元,85%以上的大企業、大集團和骨干企業應用了電子商務,26%左右的中小企業應用了電子商務。信息化還力促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取得快速發展。截至今年11月底,青島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0452億元,成為全國第9個工業經濟超過萬億元的城市。
政務信息化成績突出。青島是國家電子政務試點示范城市,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形成了統一機構、統一規劃、統一網絡、統一軟件分級推進的“四統一分”電子政務管理體制和集約化發展模式。電子政務網絡實現了市、區(市)、街鎮、社村四級互聯。由8個平臺、6個中心、1套目錄的“861”核心技術體系構成了全市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建設了網上辦公、電子監察、安全生產管理、督查考核管理、公眾服務網站、信息交換共享等40多個應用系統。“青島市電子政務工程”獲全國信息化建設成就獎,青島政務網在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獲得4個年度第一和突出貢獻獎。此外,社會信息化全面推進,社區信息化和農業、農村信息化均取得成效。
信息化多領域齊推進
項陽青指出,“十二五”期間,在全球信息化發展呈現出應用深化、集成融合、智能創新的趨勢下,青島市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面臨信息化投入力度有待加大、信息產業持續發展動力和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諸多挑戰。
為此,項陽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把青島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國內領先、信息資源全面整合、信息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健全、電子政務業務深度協同、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降污領域作用明顯的“信息青島”、“智慧城市”。努力打造成國家級的三網融合示范城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與應用基地、物聯網應用與產業發展基地、海洋信息產業基地、中國北方電子商務之都,信息化整體水平處于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繼續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成光纖和微波等信息傳輸方式完備、支持IPv6的新一代寬帶通信網絡,實現各城區的全覆蓋;加快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實現信息資源集約共享;建立安全監控與測評體系,推廣電子簽名認證工程、政務數據災備與服務工程,實現信息安全保障。互聯網普及率將超過75%,寬帶用戶數突破200萬戶,光纖到戶覆蓋率達到50%以上,無線寬帶人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市區達到100%),覆蓋人口數量700萬以上,服務于全市95%以上的企事業單位,率先建成無線城市,網絡環境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為區域性國際信息通信樞紐。
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針對青島市家電電子、石化化工、汽車機車、船舶海洋工程、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鋼鐵7大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信息技術5大新興產業的產業發展實際,在區域、行業、企業3個層面深化兩化融合,實現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提高信息系統集成應用程度,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打造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園區和培育新型發展模式企業,使90%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普及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供應鏈管理(SCM)等重要信息系統,70%以上重點工業企業實現集成應用。通過信息化手段,降低相關領域企業的制造成本,縮短設計周期,助推實現單位能耗下降的目標。完成國家兩化融合試驗區目標,爭創國家兩化融合示范城市。
助推中小企業發展。建立完善市級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服務)、IaaS(設施服務)全程服務;完善中小企業信息網,建成覆蓋全市中小企業三級(市、區、街道)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第三方中小企業信息平臺建設,培育15個以上專業性強并覆蓋相關重點領域的平臺。
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建立和完善信用和安全支付體系,推進電子商務應用與普及;搭建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支持企業間(B2B)、企業與消費者間(B2C)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移動電子商務等新模式的發展。全市骨干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普及率達到100%,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普及率由目前的26%提升至60%以上,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實現港口、空港、陸路物流系統并網運行,建設現代物流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制造企業、商貿企業等信息化建設,實現全市物流信息廣泛的共享與交換,努力將青島市打造成為東北亞物流服務中心。
提升電子政務效率。各級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網絡覆蓋率達到100%,局級以上領導干部的網上辦公普及率達到90%以上,使網上辦公流程形成閉環,進一步提高機關運轉效率,實現移動辦公。依法應當公開的政務信息全部實現網上公開,70%以上的審批和辦事服務實現網上直接受理和反饋。建立政務云計算服務中心,80%以上的部門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實現統建統管。整合電子政務系統平臺,實現集信息查詢、業務辦理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在12個市區全面實施網格化、數字化管理,安全生產狀況監測網絡覆蓋全市。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業HP ALPHA/SUN/IBM小型機維護,小型機租賃,小型機保修和ORACLE數據庫維護 服務外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