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IT發展的核心,同樣,在安全行業里,技術就代表著話語權,沒有核心技術一切皆是空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安全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但目前我國的很多信息安全產品,其底層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在此基礎上開發的軟件和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就有存在漏洞和后門的可能,只有大力發展自主核心技術的信息安全產業,才能保障國家信息化的進程。
安全軟件是我國僅有的幾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領域之一,這幾年,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頗具實力的安全公司成長起來。他們推出的一系列“中國自造”的安全技術和產品,幫助我國用戶抵御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安全的威脅。今天介紹的“云安全”就是熱門之一,這是由我國企業創造的概念,在國際云計算領域獨樹一幟。
“云安全”最強大的地方,就是拋開了單純的“客戶端”防護的概念。傳統客戶端被感染,殺毒之后就結束了,沒有進一步的信息跟蹤和分享。而“云”的所有節點,就是每臺電腦,變成查殺病毒的“偵察兵”,你中毒了,服務器就會記錄,在幫助你處理的同時,也把信息分享給其它用戶,他們就不會被重復感染。于是,這個“云”籠罩下的用戶越多,“云”記錄和分享的安全信息也就越多,最終形成一個最高效抵御病毒的“天網”。可以這么講,“云安全”需要全體電腦用戶齊心合力,只有更多的電腦都加入到“云”中,才能真正發揮“云安全”的威力。
談到“云安全”概念的提出,不得不說一下安全行業的幾次變革。1988-1998這是屬于Dos病毒時代,那時候的主流安全產品是硬件防病毒卡;1998-2007年是Windows病毒時代,主流安全產品是各種殺毒軟件;而2008年開始,病毒已經徹底互聯網化。病毒制造者采用大量病毒洪水般攻擊電腦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們借助互聯網來加速病毒的制造與傳播,形成“洪水戰術”。
為了應對病毒泛濫的嚴峻局勢,各個殺毒廠家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利用主動防御技術、未知病毒分析技術等提高殺毒軟件的查殺能力之外,國內外一些安全廠商也提出許多新的解決方案。
瑞星公司的想法是,針對病毒的互聯網化,殺毒軟件也要互聯網化,將整個互聯網變成一個巨大的安全軟件,才能有效地遏制互聯網病毒疫情。他們在業界第一個提出了“云安全”的概念。瑞星還建立了亞洲最大的“云安全”數據中心,能夠將病毒自動分析的時間縮短為1秒鐘。如今,瑞星已擁有“云安全”系統全部核心技術,對全部技術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
“云安全”概念提出后,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噱頭而不一定是真正的技術創新,但在“云安全”支撐下,反病毒軟件在“全面攔截”、“徹底查殺”和“極速響應”三大方面展現出的超凡實力,并且全面解決了“病毒木馬多途徑傳播”、“木馬下載器泛濫”、“殺毒軟件滯后于病毒”等三大信息安全業界歷史難題。
這一系列的相關實踐證明,“云安全”已經是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廠商涉足其中,金山、江民、卡巴斯基、MCAFEE等國內外殺毒公司都在向“云”靠攏,一些實質性產品都已經相繼發布。
《人民日報》曾多次發文稱:在信息安全產業方面,國內安全企業已取得跟國外企業對等的競爭力,在“云安全”領域甚至還有超越的可能性。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業HP ALPHA/SUN/IBM小型機維護,小型機租賃,小型機保修和ORACLE數據庫維護 服務外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