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強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恰處震中區域,阿壩州的電力、通訊網絡全部陷入癱瘓。正當外界因無法獲得震中區域災情而萬分焦急時,一個神奇的信息源——阿壩州政府網站,繞過重重通訊障礙,透過互聯網開始源源不斷向外界披露重災區最新數據。
說起與地震相關的信息化建設,人們都會直接想到地震的監測技術、通信技術、數據處理功能、應急指揮功能等等。沒錯,與其他自然災害不一樣,地震的特殊性讓應對這種災情的每一環節都與信息化息息相關。正是由于這樣的緊密聯系,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地震防護工作的發展。2000年以后,隨著我國對地震防御的進一步重視,越來越多的IT技術在防震減災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在地震的數字化觀測、寬帶通訊、快速應急處理、數據共享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可以說,地震行業真正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以地震通信手段為例,從人手相傳到郵寄,再到電報、電話、短波通訊,再到撥號上網、寬帶網絡,正是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地震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