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金融服務是人民銀行的重要職能,與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實施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的基礎和保障。中央銀行的金融服務工作是全社會金融服務工作的基礎性環節,影響和帶動著全社會金融服務的發展。中央銀行的金融服務工作是法律賦予人民銀行的重要職責,也是引導、促進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重要基礎。搞好中央銀行的金融服務工作,對改進全社會金融服務水平、提高金融機構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金融服務工作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必須始終把金融服務工作擺在重要位置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十一五” 規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然對金融服務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過渡期即將結束,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國外發達的金融服務市場和不斷創新的金融服務工具,也使我國金融服務面臨巨大壓力和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切實增強責任感,強化金融服務意識,拓展金融服務領域,始終將履行好中央銀行金融服務職能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不懈地協調、推進和管理好各項金融服務工作,更好地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必須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中央銀行金融服務是全社會金融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發展金融服務還要靠全社會廣大參與機構的共同努力。人民銀行要繼續發揮在金融服務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性金融服務產品,為各類金融機構搭建平等的金融服務平臺。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化、專業化金融服務機構進入金融服務市場,通過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和不斷創新,擴大服務范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繁榮市場,更好地滿足社會各界對金融服務不斷增長的多樣性需求。人民銀行自身也要面向市場需求,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必須堅持在規范中發展金融服務制度和管理的規范化是提供金融服務的基礎,是確保金融服務高效安全的重要前提。人民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和促進全社會金融服務發展的同時,還要依法規范全社會的金融服務工作。要加強金融服務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各項金融服務工作依法有序進行。要規范金融服務業務,注重吸收和采納現代金融服務的標準和準則,推進金融服務的標準化和現代化。要加強對金融服務的監督管理,規范市場參與者行為,加大對支付結算、征信管理、反洗錢等金融服務市場的監管力度,打擊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通過引導、規范和嚴格管理,促進金融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發展和繁榮金融服務體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金融服務創新的不竭動力。要十分重視信息技術、材料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金融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通過科技創新,推進金融服務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和制度創新。要建立金融服務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調動市場、金融機構和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其金融服務創新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不斷推出符合我國市場需求的低成本、高質量的新產品和新業務,為社會提供更豐富、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提高我國金融服務現代化的整體水平。
必須通過嚴格的風險管理來確保金融服務安全
金融服務可能面對的風險,既有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等業務性風險,也有技術和安全風險等管理性風險;既有局部性風險,也有系統性風險?,F代科學技術的全面運用,金融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展,使得金融服務體系越來越復雜,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突出。金融服務直接面向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某個金融服務領域的風險往往直接影響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因此,要高度重視并加強金融服務領域的風險管理,建立嚴格的風險評估、排查和監控制度。抓緊完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落實好風險管理責任制。建立周密的應急管理機制,制定和組織實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在規章制度、組織機構、基礎設施等方面強化風險管理,確保金融服務體系穩定安全運行。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人民銀行金融服務工作重點
金融服務是人民銀行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按照人民銀行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以管理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高效為目標,加快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統計研究工作,為履行中央銀行職能提供信息和決策支持
加快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建立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統計為主體,證券、保險業統計為輔助,跨境銀行業務活動為補充,資產負債、市場交易以及機構概況并存的現代金融統計體系。加強對不同金融統計指標相互關系特別是數量關系的研究,改進金融統計制度,協調相互關系,提高其系統性和整體性。加快金融統計標準的制定和完善,提高統計指標體系以及統計核算方法的科學性,不斷推進統計信息的規范管理。加強協調合作與信息共享,充分發揮“‘一行三會’統計信息交流與共享制度”的作用,健全金融業綜合統計制度,共同制定統計分類方法與分類標準,充分實現數據共享。
提高統計信息加工的深度,加強對總量、流量和結構的分析研究。研究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數據分析模型,引進和創新風險分析技術和定量研究方法,開發金融風險評價預警系統,加強對金融運行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引入數據倉庫、統計軟件等技術工具,建立高效的統計信息管理系統。
總行和各分支行都要加大宏觀經濟分析和專題研究力度,綜合利用社會各有關部門提供的各類經濟統計數據和金融統計數據,跟蹤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及時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分析和判斷。要重點研究全國經濟和地方經濟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宏觀經濟決策和貨幣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進一步推進支付體系建設,促進新型支付業務全面健康發展
按照“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的“完善支付結算體系,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的要求,全面推動建設以中央銀行現代化支付系統為核心,商業銀行內部系統為基礎,票據交換系統、銀行卡支付系統、外幣清算系統、互聯網支付等為重要組成部分,支付清算組織的清算系統為補充的支付網絡體系。加強支付系統災難備份中心和同城備份中心建設,健全支付系統的安全管理、運行和維護體制。積極組織小額支付系統業務的推廣和創新,方便廣大群眾跨行支付。加快建設基于影像截留技術的覆蓋全國的票據交換網絡,2007年實現支票在全國范圍內的流通。盡快確定全國統一的外幣清算系統方案,建立國內統一的外幣清算系統。建立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改進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管理。加強研究支付系統與證券結算系統的協調發展。進一步支持農村信用社接入大、小額支付系統,協調各地農村信用聯社加快開發和健全聯社間的通匯系統,切實做好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的推廣工作,不斷改善農村支付結算環境。
進一步發展以支票、匯票、本票和銀行卡為主體,以電子支付工具為發展方向的非現金支付體系,改進非現金支付環境,減少現金使用。大力推廣和鼓勵使用票據,規范企業支付行為,積極促進商業承兌匯票的使用和普及,建立票據信息系統,推進票據電子化進程。繼續完善銀行卡業務規則,不斷改進受理環境,健全產品體系,完善監督管理體制,促進銀行卡支付體系安全、高效運行。鼓勵電子支付創新,規范電子支付市場,營造良好的電子支付環境。
建立健全支付體系風險監測和評估機制,建設支付信用信息系統,加強非現場監管。定期開展支付體系安全穩定性自評估工作,加強對支付清算組織及其相關業務的監督、檢查。改進銀行賬戶管理系統,督促落實貫徹存款實名制。
完善支付結算法規制度。推動《票據法》的修改完善,盡快明確融資性票據、電子票據、票據截留及影像技術的法律地位。積極推動銀行卡條例盡早出臺,發布實施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規范管理支付清算組織。繼續完善有關電子支付制度。
改進貨幣發行和現金管理,不斷提高人民幣流通效率
大力推廣發行基金跨行政區劃就近調撥,實現調撥工作的整體優化。積極推進貨幣金銀管理信息化,提高系統信息分析能力和輔助決策功能。積極探索調控流通中貨幣結構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做好現金回籠處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監測制度,規范人民幣跨境流動秩序。建立香港人民幣代保管庫,促進香港人民幣業務的健康發展。繼續改進人民幣印制質量和工藝水平。
強化制度落實,確保安全運行。認真落實發行庫管理辦法,加強一級庫建設,推進縣(市)發行庫體制改革。加強發行庫安全管理和安全設施建設,防范各類案件事故的發生。建立和完善安全事件預警機制和評估體系,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確保貨幣發行工作的安全。進一步落實責任制,加強對殘損人民幣復點、銷毀和鈔票處理中心的管理。
繼續抓好反假貨幣工作。加強反假貨幣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日常聯絡與溝通,建立反假人民幣信息傳遞機制、技術預警監測機制和監測網絡。深入開展反假貨幣宣傳教育,重視發揮銀行業機構在反假貨幣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教育,提高農村和流動人口防范識別假貨幣的意識和能力。
加強國庫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經理國庫水平
切實履行人民銀行經理國庫的職責,改進和完善國庫體系。堅持“一級財政,一級國庫”的原則,適應財稅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結合“省直管縣、鄉財縣管”等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各級國庫機構,加強對基層國庫的管理。建立切實有效的國庫監督機制,正確處理服務與監督的關系,加大對預算收支的監督力度,確保財政收入和支出及時足額入庫和按預算劃撥,加強對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和辦理國庫經收業務的監督管理力度,為國家把好財政關。
以科技創新推動服務創新,構建高效的國庫服務體系。加快國庫信息化進程,在全國范圍內推進財稅庫橫向聯網,結合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快國庫支付信息化進程,探索人民銀行國庫提供直接支付。推進國庫核算數據集中,改進和完善國庫會計管理,實現國庫資金零在途。要隨著國庫信息化發展,改進和優化國庫業務處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證資金安全,拓展服務范圍。進一步完善國庫統計指標與分析體系,不斷創新國庫統計分析方法,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研究優化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強化國庫業務和國庫現金管理等工作,加強中央銀行與財政部門的信息交流,充分發揮國庫在國家預算執行、財政與貨幣政策協調、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制度建設,切實防范國庫資金風險。建立健全國庫風險控制體系,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嚴肅查處案件,依法追究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對因管理不善而導致的國庫案件,還要追究上級國庫部門及相關人員的責任。
大力推動征信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信用環境改善
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增加銀行信息采集范圍,盡快將企業結算賬戶信息錄入基礎數據庫,逐步將企業支付信息納入基礎數據庫;繼續加大非銀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力度,盡快將已經簽訂信息共享協議的住房公積金、社保、產品質量、通訊費用繳納等信用信息納入基礎數據庫,并努力擴大非銀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圍。開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在促進、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基本信用制度的同時,將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納入基礎數據庫。建立多渠道的數據質量檢查制度和快捷的糾錯機制。做好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信用評級工作。加強信用數據分析與利用,擴大征信服務的范圍,滿足企業、個人和政府對征信服務的需求。
要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依托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匯集企業和個人在稅務、合同履約、產品質量,以及個人身份、工商登記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全國范圍的公共征信機構。同時,推動社會征信機構健康有序發展,形成在信用信息采集環節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在資信調查、信用評級、評分、咨詢等信用增值服務環節各具特色、平等競爭,既充分利用各項資源,發揮規模效益,又適應不同征信需求的多層次、多方位的征信機構體系。
加快征信立法和標準化建設。大力推動征信管理條例盡早出臺,抓緊制定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信息公開、保護以及安全管理法規的起草工作。加快征信行業標準制定工作,研究制定征信市場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強信用評級市場的規范管理,積極推動成立征信行業協會,負責行業內的協調、自律、培訓和管理。
加強反洗錢制度建設,全面推進反洗錢工作
大力推進反洗錢法制建設。繼續配合有關部門推動反洗錢法立法進程,完善反洗錢部門規章,建立健全包括銀行業、證券期貨業和保險業的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體系,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反洗錢信息交流與合作。
繼續完善反洗錢監管體系。加強反洗錢監管,建立現場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并重的反洗錢監管體系。改進現場檢查的手段和內容,完善反洗錢監測程序,開發反洗錢監測分析系統,提高監測分析水平。提高資金監測和可疑線索核查質量,探索切實可行的案件協查和行政調查模式,指導金融機構做好反洗錢工作,加大對洗錢案件的打擊力度。
加強與國內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組織做好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對我國反洗錢評估的準備工作,推動我國加入FATF進程。積極參與歐亞反洗錢與反恐融資小組(EAG)的活動,密切與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反洗錢合作,不斷拓展多邊和雙邊合作的新領域。
高度重視事后監督工作,切實防范資金風險
進一步認識事后監督工作在防范會計核算風險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配備充實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經驗豐富的事后監督工作人員。加強事后監督組織機構建設,支持事后監督部門履行職責。事后監督部門要堅持獨立、客觀、全面和及時的原則,進一步改進監督方法、落實監督責任,及時反饋監督結果,嚴把會計核算質量關。業務核算部門要主動接受事后監督,認真落實整改要求,切實完善內部控制,促進會計核算的規范化,有效防范資金風險。加快事后監督系統建設,利用電子化手段,加快票據傳遞速度。-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蘇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