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對經濟有信心,不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而是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有思路、有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3月10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記者會上如是說。有西方媒介不無艷羨地評論道:中國官員們在記者會上所表露出的自信,預示著中國經濟將最先走出低谷。
在許多國家經濟濟可能陷入負增長的2009年,中國卻要爭取實現8%的GDP增長目標。這不得不讓世界為之側目。雖然今年“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但是,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說明,這一目標“綜合考慮了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只要政策對頭、措施得當,落實有力,就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
擴內需、保增長、促就業,就成為貫穿兩會議題的基本主線,更成為2009年IT業的布局的基本主線。緊扣這一主線,IT業界和關心信息化工作的兩會代表們紛紛建言。可以說,IT業界一方面看到了自身的挑戰,但更拿出了好思路、好方法。
擴內需IT業奮勇爭先
擴內需,作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IT業既喜逢大機遇,又遭遇大挑戰。其中,大機遇很多,略舉一二為證。
其一,“家電下鄉”、“電腦下鄉”。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做好“家電下鄉”等工作,把中央財政的400億元補貼資金用好用活,使企業增加銷售、農民得到實惠。人大代表、TCL集團李東生帶來了精心準備的5點建議全部和“家電下鄉”有關。他深有感觸地說,“家電下鄉”對廣大農村市場的消費者是一大福音。
其二,三網融合加速,催生新型消費。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明確要求,“積極發展網絡動漫等新型消費”。2009年,IT拉動內需的另一大看點是3G和互聯網。圍繞中國3G建設和試商用大幕的全面開啟,電信有序競爭格局將逐步形成,通信業務、網絡服務的黃金時代近在咫尺。
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傳統行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IT投資需求明顯下滑,對于IT產業自身的發展也構成嚴峻威脅。為此,全國人大代表、用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呼吁,把“信息化強企”工程作為繼“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家電(及汽車)下鄉”工程后的第三個拉動內需的國家戰略工程。
保增長IT業義不容辭
保增長,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IT業義不容辭。保增長對于IT業同樣意味著雙重使命。一是確保自身的增長,二是積極抓住外部市場機遇。二者互為統一。
要確保自身的增長,當務之急是果斷調整產業結構,自主創新,騰籠換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圍繞保增長、促升級,重點抓好工業結構調整”。首先,就是認真實施《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建議大力發展高效能服務器、信息安全產業和半導體存儲器三大關鍵產業。他認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剛剛通過的《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為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主發展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環境。
其次,IT企業應特別注意爭取國家和各級財政的科技投入支持,擔當技術創新的主體。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1461億元,增長25.6%。重點投入領域包括:科技重大專項,對于電子信息產業而言主要是“核高基”項目;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等。
第三,共同推動建設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法律環境。人大代表、中星微電子董事局主席鄧中翰博士,針對當前國內集成電路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現狀之弊端,強烈呼吁制訂《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創新法》。無獨有偶,人大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4所副總工程師張學慶也認為,現有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法》及相關法規,已不能滿足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技術創新的實際需要,急需修改并制訂新的更為細致的法律體系。
要抓住市場機遇,意味著既要鞏固國內市場,更要加緊“走出去”。在滿足國內市場方面,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家電下鄉”、“電腦下鄉”,為農民兄弟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和服務,不做一錘子買賣。中國有超過8億的人口在農村,只要也只有培育好農村市場,中國IT業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不少IT企業的海外定單受不同程度影響,其中軟件外包服務業受害最深。怎么辦?“走出去”!現在大家討論最多的不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怎樣“走出去”。
孫丕恕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競爭格局變化,為我國展開全球化的布局,整合產業資源,向國際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機遇。他建議國家籌集資金,支持有實力的中國IT企業實施海外兼并,向全球分工的高端產業鏈條邁進。
而華為中興的海外業務今年依然可望超過30%的增長,受到陳德銘部長的嘉許。“根據我對中興、華為主要負責人的了解,他們今年的海外業務和出口都有可能增長30%以上。”陳德銘部長說,“目前中國的外貿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中興、華為能夠在危機中獲得增長,只是比較幸運的、特殊的案例。”
他認為兩大通信設備商能夠保持增長態勢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都對本國經濟進行著一些刺激的計劃,包括對通信網絡的改造、級別的提升和無線化設施的推進等等。“就像我們中國自己推動了3G手機之后,大家反映3G雖然有一些問題,但正像工信部李毅中部長講的一樣,我們會改進、改造,使它很快完善。一年下來,我們國家在3G上就有1000多億的投資,全世界各個國家在這方面都有很大的投資。”
二是因為,華為和中興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各自在海外都有幾百個網點、幾萬個年輕的科學家、技術家的隊伍,他們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
促就業IT業任重道遠
促就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IT業仍需扮演雙重角色。一是要確保自身健康發展,積極提供就業崗位;二是要為其他各行各業擴大就業機會提供有力支撐。
3月10日晚,做客CCTV的深圳市長許宗衡,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對騰訊CEO陳一丹說,我代表市政府感謝你們。讓許市長動容的原因很簡單,騰訊今年不但不裁員,而且還要招聘好幾百名大學生。作為IT業當中典型的民營企業,騰訊同樣面臨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它之所以能夠逆風飛揚,靠的是持續不斷地吸納并用好最富創造力的人才。
這其實也是所有IT企業保持活力、贏得尊重的根本源泉。
其實,從各方面掌握的信息來看,2009年會是中國IT企業的人才大戰之年。由于全球看好中國經濟,紛紛提高了對中國市場的期望。爭奪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是什么?當然是人才!
IT業更可以為其他行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譬如現代服務業。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咨詢、軟件和創意產業發展,拓展新興服務領域。提升傳統服務業”。人大代表、廣東寶供物流企業集團董事長劉武接受了本報記者現場采訪時說,現代物流業,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因為現代物流本身伴隨著大量的信息量,必須將物流和信息流相互融合,將物流網絡和信息網絡緊密結合,才能打造有競爭力的物流服務。”
又譬如工業和信息化融合。人大代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說:“除了電子產業振興規劃以外,其他的九項振興規劃跟電子信息產業也密切相關,信息產業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層面。但是客觀來講,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程度還不高。”而“融合程度不高”是問題,更是IT業的使命。惟有大力推進信息化,中國企業才能更有競爭力,也才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再譬如保民生的諸多關鍵事業。從農村、教育、醫改、社保、文化體育、民主法制、社會管理等。人大代表、銀川市市長王儒貴自豪地告訴本報記者,銀川雖然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但是這幾年信息技術普及很快。尤其是在應用信息科技發展農業和促進就業方面,走在了國內前列。
陽春三月好風光。全國兩會上,一幅2009年中國信息通信產業的謀篇布局圖卷,在這個春天已悄然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