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得可靠消息,在國務院出臺4萬億拉動內需的政策后,一份在上海郊縣新增8家三級醫院的報告已于近期擺到上海市政府決策層的辦公桌上。其中,將新建5家三級甲等醫院。
據悉,該題為“5+3重點實事工程”的報告目前已經進入立項前籌備階段,預計將于明年年初交上海市人大討論后正式立項。如無意外,這8家三級醫院將于2012年前全部建成使用。
“此次調整為上海30年以來第一次對醫院進行重大布點調整。”消息人士透露,此前上海已有35家三甲醫院,但全部分布在市區。“5+3重點實事工程”項目落實后,將使上海市醫療資源配置更趨合理。
三級醫院覆蓋各郊縣
獲悉,上海“5+3重點實事工程”將分為兩塊,一是指由華山醫院、仁濟醫院、第六人民醫院、長征醫院以及瑞金醫院,分別在寶山顧村、閔行浦江鎮、南匯臨港新城、浦東曹路鎮以及嘉定新城,新建5所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二是指在奉賢、青浦和崇明區,將現有的3家二級中心醫院,通過設施改造、人才引進、科室建設等途徑,升級為三級醫院。
“該項目是由上海市衛生局在推進,醫院建成后,申康中心將進行統一管理。”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一位負責人表示。該中心是經上海市委、市政府批準設立的一家正局級金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是上海市級公立醫療機構國有資產投資、管理、運營的責任主體。
目前上海共有1000多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35家。長征醫院副院長繆曉輝表示,單從數據上看,上海的醫療資源已經持平甚至過剩。但一方面,近年來醫療需求過于向高層次醫院集中,另一方面,外地人口來上海三甲醫院就診的患者數量,已占總就診人數一半的比重。上海的醫療資源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就像男女青年處對象,政府在實現醫療均等化上邁出重要一步,醫院方面也早有意向,雙方幾乎一拍即合。”繆曉輝向記者透露。
該消息在11月13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會議上進一步被證實。會上透露,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決策部署,上海市結合實際部署出臺了八項措施,力爭實現“確保上海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確保民生持續得到改善”兩大目標。
其中,“加快做好群眾期盼的實事大事”中,就包括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制定郊區三級醫院規劃,推動嘉定、寶山、閔行、奉賢、金山等區三級醫院項目建設和體制創新的內容。
“隨著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市政建設和動拆遷工作的進行,大量城市居民逐漸搬遷到郊區。如何實現醫療資源在這些中心城市的合理化分布,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亟須解決的重點問題。”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醫院改革與管理研究室主任李衛平認為,上海在解決城市郊區居民“看病難”的問題上,正在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投資民生項目拉增長
新建一家三甲醫院要花多少錢?李衛平說,她上世紀九十年代去佛山調研時,當地一家三甲醫院的建設成本為兩億元。按照目前的建設成本,一家三甲醫院的建設總投入應該要達到10億元。
仁濟醫院院長范關榮向記者表示,上海規劃中的5家三甲醫院,平均占地面積都在100至200畝,建設床位數在600至800張,輻射人口均為80至100萬,平均每家投資為3億至5億元,全部由市區兩級政府埋單,再交由醫院管理。
繆曉輝表示,一家三甲醫院的建設成本將遠高于5億元。除了政府的投資外,醫院也將進行融資,以配合政府的這項民生工程。
“在產業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關乎民生的項目是個不錯的選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認為,目前國內的汽車、鋼鐵、化工等產業已經明顯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拉動內需的舉措依舊集中在產業投資領域,導致經濟發展趨緩的問題不僅不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還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衰退。
上海市政府表示,至2010年,將安排1600億元政府性資金用于項目建設,預計拉動全社會投資超過1.1萬億元。
陳憲表示,國家出臺4萬億拉動內需的政策后,已經出現一些不好的苗頭。如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政府、企業已經聞風而動,紛紛進京,以期在國家未來的4萬億元的巨額支票上爭取更多的簽字權。而在我國上一輪的項目投資熱中,各地上馬的很多項目,因與地方經濟發展程度不匹配,著實成為了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
“政府近期拉動內需的投資,包括此次上海出臺的相關措施,還是應該更多集中于滿足公共性需求的領域。”陳憲說,這既可加大投資需求,又能滿足公共服務,可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