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平貴 蔣政庭 朱紅洲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近日,蘇州地鐵七號線通車儀式在中央公園站內舉行,為蘇州市民通行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據介紹,蘇州地鐵七號線在科技應用方面展現了諸多創新亮點。比如針對蘇州地下豐富的水系環境、復雜的地質條件,中鐵二局施工團隊引入“全鋼套筒盾構始發加冷凍法盾構接收施工技術”,采用高精度盾構機設備,通過智能化操控系統,實時監測盾構機掘進參數,精準控制盾構機的姿態和推進速度,確保隧道開挖精度達毫米級別,不僅有效避免了對周邊既有文化建筑物、居民地下管線的擾動,而且最大限度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地面沉降,保障施工安全與周邊環境的穩定;搭建數字化技術管理平臺,涵蓋從工程進度管理、質量把控到安全監控等多個環節;通過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將所建管段的地上、地下結構和系統進行三維可視化建模,在項目前期就能進行施工模擬,提前排查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難題,優化施工方案;施工現場的每一個關鍵工序、每一批原材料的使用情況等數據都能實時上傳至管理平臺,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工程動態,實現精準決策,讓施工過程更高效有序。
為響應蘇州綠色文明城市建設的低碳環保理念,在地鐵建設過程中,中鐵二局融入綠色理念與諸多節能技術。例如首次在蘇州地鐵應用針對聯絡通道施工的“反拉式頂管法聯絡通道施工的關鍵技術”,結合BIM+信息化集成控制管理,縮短施工工期,確保施工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效益顯著,也豐富了國內機械法聯絡通道施工技術。
在蘇州地鐵七號線中央公園站、現代大道西站兩個車站以及區間隧道工程建設中,中鐵二局等單位的建設者和設計者們用科技手段筑牢安全質量基礎。比如在區間隧道工程中,建設團隊面對復雜且多變的地質狀況進行多輪勘探,核對每一層地層的土質、含水量、巖石硬度等信息,以此為依據制定出科學、針對性強的施工方案;盾構施工期間,操作人員根據地層變化動態調整盾構掘進各項技術參數指標,確保隧道整體結構堅固可靠,為地鐵長期安全運營筑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