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務
建設成在內部網絡平臺上實現各部門信息共享、數據交換、辦公自動化、電子郵件、社會新聞點播、電視電話會議等各類應用的、開放的、基于標準的電子政務外網(政務專網)。建立各類資源數據庫,實現各單位的應用軟件系統和信息數據庫在網絡上的共享;實現全市政府機關系統統一的信息交換和應用服務平臺;實現以市政府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庫為主體,各部門、各縣區信息資源共享庫為基礎的共享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1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
盤錦市電子政務專網是全市黨政機關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以大規模光纖設施為載體,以IP寬帶多業務交換網為核心,支持數據和語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應用,提供MPLSVPN等多種IP增值服務。
盤錦市電子政務專網基礎網絡層按分層方式搭建,分為核心層(2個節點)、匯聚層(4個節點)和接入層(76個節點),匯聚層與核心層采用千兆端口進行互聯,各接入節點通過百兆端口連接匯聚節點,并為整個專網提供千兆互聯網出口帶寬。由于核心和匯聚節點采用了星環型結構,即網絡的每個節點之間都有網絡連接,保證了基本路由的同時,任何一個核心、匯聚節點的鏈路出現故障時,都會通過其它通路保證網絡的正常通信,極大的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市電子政務專網已經覆蓋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及市直共140多個部門,下一階段將陸續完成對縣區的網絡接入工作。
2建設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盤錦”政府門戶網站是對外展示盤錦市和全市政務公開的窗口,也是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市、縣(區)政府和部分市直部門已相繼開通了面向公眾的政府網站,初步構建了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政務信息平臺,形成了政府網站集群。根據全市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已開通的政府門戶網站要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切實加強政務信息的更新和網站管理;尚未建設和開通門戶網站的部門必須于2007年內建成開通。
3建設電子政務專網平臺
構建安全、可靠、先進、穩定的專用寬帶網絡基礎平臺,同時也是面向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的開放式可接入平臺。電子政務專網平臺包括政務信息查詢和政府各部門共享信息的發布、查詢、管理等基本應用,通過電子政務專網平臺實現電子郵件、視頻點播、行政審批、公文交換等系統應用和數據集成等。
4建設主要應用系統
(1)建設五大機關及各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逐步建設市、縣(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五大機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各部門建設本單位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五大機關和各部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實行市、縣(區)按部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分級管理和運用。
(2)業務信息上報及交換系統。根據各部門的業務需求,建設業務上報及交換系統,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業務數據的共享問題,促進各部門信息的充分利用。
(3)視頻點播系統。網絡用戶可根據需求,在網絡終端上點播視頻資料,包括新聞錄像、歷史文獻、重大活動記錄、內部資料及國內外經濟、政治、風俗民情等資料信息。
其他應用系統的建設,根據全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實施進展情況和工作需要適時規劃和建設。
5建設全市基礎性資源數據庫。
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任務。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中,要明確界定公開、有限公開和必須嚴格保密不能公開的信息,做到便于查詢和達到保密需要。要強化信息的更新機制,提高信息的一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促進政務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優化整合,形成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庫。大力開發基礎性、公共性和戰略性信息資源,建設一批高質量的信息庫。按照國家和省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逐步建立我市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我市信息資源庫的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期實施”的原則,近期主要建設以下資源庫:
(1)人口資源庫。建設我市人口資源庫,提供我市人口基本數據。建成以居民身份證為唯一標識的全市人口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實現全市人口信息的計算機管理和聯機查詢,為各單位提供人口信息服務。
(2)法人單位數據庫。建設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唯一標識的全市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和查詢服務系統,提供法人單位的基本數據。
(3)自然資源、空間地理信息庫。基本建成水文、礦產、土地、森林、耕地等自然資源的基礎信息庫,提供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數據,形成基礎資源信息交換和共享機制,為各級政府和各行業提供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服務。
(4)宏觀經濟資源庫。根據計劃、財政、金融、投資、就業、重大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需要,確定指標體系,完善信息采集機制,建成高質量的宏觀經濟數據庫。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決策、法律法規、人力資源、統計數據、財稅貿易、金融證券、外資外匯、科技教育、生態環境、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城市轉型等。
(5)盤錦市市情資源庫。介紹盤錦市的市情和自然資源,建立以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水利、氣象、國土資源、交通、旅游、能源、通信、環保等領域為重點的基礎市情信息資源庫。
(6)公文及檔案資源庫。將收集、整理的公文信息通過標準數據轉換引擎加載入庫,同時提供面向公眾的歷史檔案查詢服務。
其他信息資源庫,根據工作需要由相關部門負責規劃,并報市電子政務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6完成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建設
(1)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是市電子政務專網的基礎件之一,以此構建全市電子化公文交換和傳輸系統,實現市、縣(區)二級公文信息的交換,保證各部門公文在政務外網安全可靠的交換和分發,對公文的接收、送閱、批辦等進行全流程管理,日常工作中請示、報告類公文及領導批示、辦理情況等通過網絡傳輸和批辦。提供公文及資料的查詢、智能化檢索、分類、歸檔等功能。公文交換和傳輸平臺利用電子政務CA認證中心確保公文交換和傳輸安全,實現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的功能。
(2)視頻會議平臺。完成我市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利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通信服務系統,結合會議室系統、視頻會議多點控制器(MCU)級聯和桌面會議終端等構成,具有實時、雙向多點傳輸的視頻應用功能。視頻會議系統的開發運用,可以方便快捷地召開各種網絡會議及培訓,提高辦公質量和效率。
(3)行政審批平臺。依據市電子政務專網平臺,構建全市電子化行政審批系統,其中包括電子政務互聯網和政務外網兩部分。互聯網部分面向公眾,為公眾提供信息瀏覽、行政審批、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等服務和申請事項的處理情況及結果查詢;政務外網部分面向各級政府機關,進行行政審批辦事指南、辦事流程等信息的維護和管理,接收并處理公眾的申請,通過互聯網將處理情況及結果向公眾反饋。
行政審批系統可實現各部門與市民之間審批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實現各部門協同辦公,提高辦公效率,增強行政機關辦事的透明度。
7建立電子政務的技術支撐體系
電子政務的建設、運行和維護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運用外包、托管等模式,按照市場化的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電子技術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