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運行特點:
1.全行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1-5月,全行業銷售收入增速為31.8%,高出去年同期11.2個百分點,比2005年全年增速高出7個百分點,比全國工業25.8%的增速高出6個百分點。
2.全行業經濟效益明顯好于同期水平。今年自年初以來,全行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1-5月全行業實現利稅61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137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利潤增幅已連續4個月高出規模增速,1-5月,全行業實現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34%,比全國工業平均利潤增速高出8.5個百分點;上繳稅金158.6億元,同比增長15.5%,比上月回升了5.8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的最好水平(10.4%)還高出5.4個百分點。全行業虧損企業個數為呈負增長,虧損額增速也從年初的5.3%下降到本月的3.7%。
3.全行業產銷銜接良好。1-5月,全行業實現產銷率為97.6%,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全行業銷售庫存比從去年同期的11%降低到9.5%。
從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產品情況看:
(1)通信類產品走勢良好,特別是移動通訊及終端設備銷售庫存比僅為4.7%。1-5月全行業共生產手機17391萬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930萬部,增速為66.2%;程控交換機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扭轉了去年同期的負增長局面,增速分別達到32.6%、3.8%,其中移動通信基站共生產383.2萬信道,諾基亞首信通信有限公司的產量占總量的37%,增速超過40%;南京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的產量增速達到177%。從我部對重點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GSM/GPRS手機企業出口增速達到78.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手機企業紛紛加大出口力度,從速度和出口數量上都有大幅提高。TCL集團、夏新、聯想移動的出口增速超過250%;波導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量超過280萬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90萬部。
(2)電子元器件類產品中,印刷電路版和集成電路的生產情況良好,銷售庫存比分別為7.7%和4.9%,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1.8和4.6個百分點。1-5月,共生產集成電路150億塊,同比增長49.6%;生產片式元件884億只,幾乎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主要原因:1是全球行業供需調整期已基本結束,正逐步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2是產品的升級換代使得單機的元件用量大幅增加。由于全球手機進入3G、多媒體及智能型手機時代,PC進入64位及雙核芯CPU時代,彩電進入大屏幕平板彩電時代,上述整機單機使用的無源元件,包括片式電容器、片式電阻器、片式電感器等均比上一代整機增加50%,甚至幾倍,元器件產業無疑將進入新一輪全面復蘇期。
(3)彩電市場發展較好,各大彩電廠商紛紛抓住世界杯的契機,推出各種宣傳措施,加大促銷力度,5月份當月彩電銷量增長20%,銷售額增長30%。
隨著我國彩電產業的升級,彩電的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革,平板電視超越傳統CRT(顯像管)彩電,成為彩電出口增長的主要拉動者。今年1-5月,液晶和等離子的平板電視出口額1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億美元,增速達到147%;而傳統的CRT彩電出口額為6.4億美元,增幅僅為1.82%。(出口數據為2006年1-4月數據)
4.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沿海地區發展明顯好于中西部地區。全國各地區實現利潤超過100億元的有2家,依次是廣東和江蘇,實現利潤在50-100億元的有5家,依次是天津、上海、山東、福建、浙江,以上七個省市共實現利潤410.7億元,占全國利潤的91%,從以上省市分布可以看出實現效益較好的大多集中在東部及沿海地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陜西、寧夏處于虧損狀態,另外河南、內蒙、吉林、湖南、云南、貴州利潤增速為負增長。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比例較高,且大多數國有企業多處在微利或虧損狀態。
5.軟件產品收入在軟件產業中的比重逐步縮小。1-5月我國軟件產業共實現收入1195億元,同比增長30.8%,略低于制造業平均增速。其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676億元,占軟件業整個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60.4%下降到本月的56.5%,下降了3.9個百分點。軟件服務與系統集成保持快速發展,其中服務業實現收入226.5億元,同比增長43.7%;系統集成實現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43.5%。
2006年1-5月軟件業構成比重情況 (單位:%)1-2月 1-3月 1-4月 1-5月
軟件產品 58.9 57.4 57.5 56.6
系統集成 24.6 25.0 24.4 24.4
軟件服務 16.5 17.6 18.2 19.0
二、存在問題
1.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低成本優勢正逐步弱化。隨著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及匯率小浮度上調后,沿海地區主要依靠出口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及加工工業企業,效益明顯下滑,原本以低成本實現快速擴張的發展模式被打破,成本優勢效應減弱。
2.軟件產業人才緊缺的同時,還存在人才“不適合”的怪模式。隨著我國在產業價值鏈上位置的提升,必須培養出更多能夠在國際公司承擔領導力的人才,特別是培養能夠適應全球各種科技環境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這對未來的持續高速發展將非常重要。按照2005年全年軟件數據統計,我國軟件人才總量達到了88萬人,平均每企業不足100人。另外在我國不少軟件企業反映學校培養的軟件人才不適應企業需求,企業很難找到急需的技能型、實用型、國際化、規范化的軟件職業技術人才。
3.國際新貿易壁壘政策。歐盟于2003年2月正式公布的《關于在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只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的RoHS指令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該指令的規定,投放歐洲市場的電子電氣設備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六種有害物質含量不得超過規定限量。目前ROHS指令范圍內的產品出口量占我國出口總量的70%以上,這將為我國出口企業進一步加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