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在明年6月之前建立網上銀行互聯平臺,此舉旨在解決“隱形門檻”給用戶帶來的繁瑣,便利網銀用戶使用。但不可否認,便捷是網上銀行的根本價值所在,而安全則是開展網銀業務的核心和關鍵
“網銀割劇”現狀明年將得到改變。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日前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主辦的2009中國網上銀行年會上表示,央行將在明年6月之前建立網上銀行互聯平臺。屆時,用戶登錄任何一家網銀,都可操作包括其他銀行網銀業務在內的大多數業務,不會再因為使用不同銀行發行的卡而使業務范圍受限。
此舉一方面源于我國網銀巨大的市場潛力。日前發布的《2009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中國網上銀行總體上依然保持了向上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個人網銀業務,顯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另一方面根源則在于,國家從人們的需求和利益出發,意在解決“隱形門檻”給用戶帶來的繁瑣和勞頓,更加便利網銀用戶。也正因此,消息一出立刻引來網友熱議和肯定,并提出共享便民服務安全還是最重要的。
網銀市場潛力巨大,“隱形門檻”卻為難客戶
網銀正逐漸成為人們處理資金往來的重要平臺。金融危機非但沒有給網銀業務蒙上陰影,反而讓中國的網銀用戶量逆市向上。《2009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城鎮人口中,個人網銀用戶的比例為20.9%,比2008年增長了2%。分析還發現,其中35-44歲的人群和女性市場網銀用戶增幅較大,網銀正進一步滲透到各類人群中。企業網銀交易用戶比例為70.3%,也比2008年上升了5.9%。
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就是企業動力。“這個市場潛力非常大。”支付寶總裁邵曉鋒表示,從日常繳費、住房開支到出行商旅、人際往來,一切有資金流動的地方都可以把支付行為搬到網上。使用網上銀行不但能節約客戶的時間和費用,而且能降低銀行柜面壓力,實現客戶和銀行的雙贏。
但是,各家銀行網銀的“各自為政”卻為用戶豎起了“隱形門檻”。有網友直言不諱:“一個人手上有幾家銀行的銀行卡就要辦幾家銀行的網銀,用網銀從一家銀行匯款到另外一家銀行不能及時到賬,這是個很大的困擾。”
使用網銀流程不夠簡便,也為部分中老年用戶豎起了門檻。文件證書、數字證書、安全插件、動態口令卡等一系列程序,對中老年用戶來說就是最大的困難。年近50的王先生對電腦并不在行,他的經歷是這部分用戶的典型體現:原本想安裝專業版的網上銀行后,除了簡單的網上查詢后還能夠操作一下網上轉賬,但使用復雜的網上銀行安全技術實在不容易,無奈之下只好放棄。
由此來看,網銀要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亟需打破各銀行網銀“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互聯互通,而安全便捷地操作仍是不變的主題要求。
央行試推網銀互聯平臺,首批銀行先行試水
目前,許多網上銀行有公用事業繳費等業務,但都是銀行和相關機構單獨談判,業務開展參差不齊。某些業務在這家銀行的網銀有,而在另一家銀行則可能沒有。這就往往造成銀行與用戶的尷尬。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網銀互聯互通提上議事日程,將來也是一個趨勢。
從政策層面看,在進一步規范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同時,央行此舉意在著力增各強銀行網上銀行服務的便利性,央行將打通網銀間分隔的壁壘,實現業務資源共享。“讓網銀像銀行卡一樣方便,實現跨行使用的功能”,這是國家的政策初衷,也是用戶的需求。
從進展來看,目前包括深發展、光大等5、6家銀行在內的首批試點銀行,已經開始試水。深圳發展銀行科技運營部的郭剛就稱,目前深發展正在試點這套系統;明年6月正式運營后,客戶只要登錄深發展的網上銀行,就可以查詢工行、中行等其他銀行卡的信息。
相關人士還透露,在網銀互聯平臺建成初期,暫時不會收費。網銀賬號明年可“一對多”,政策破冰,網民用戶喜聞樂見。
共享便民服務安全成第一要務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向智能化發展,人們對于互聯網的應用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更多的新型技術開始被研發出來。但不置可否,便捷是網上銀行的根本價值所在,而安全則是開展網銀業務的核心和關鍵。
出于專業知識角度的考慮,業內人士透露,僅在網上銀行的金融認證上就存在著三個突出的問題。其一,商業銀行使用服務器證書有相當的數量采用的是國外頒發的證書,不具有我國的合法資質;第二是部分銀行自薦金融認證證書存在漏洞;第三機構管理尚待完善,“目前央行正和工信部合作,對相關機構進行調研,將從準入、審計方面加強規范”。
從個人信息安全角度考慮,網銀互聯平臺自然將帶來方便,但安全性成為人們普遍擔心的問題。“如果信息泄露了,丟失的可是全部信息,希望可以讓客戶自己選擇是否互聯。”有網友如是說。
為此,央行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表示,目前央行正在努力促進建立更便捷、更安全的網銀互聯平臺。而由于支付數據具有實時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對經濟的反應靈敏,每天的交易量、交易比數都能反映國民經濟的交易規模和交易的活躍度,因此建議將部分支付指標納入我國的經濟指標統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