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一支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帶隊、25部委共78人組成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調研組,乘動車組從北京抵達濟南,趕赴黃三角地區進行實地調研。
據悉,聯合調研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山東省修編、完善山東在去年編制下發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其提升為國家級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實施。
列車運行時間僅3小時20分鐘,但對于一直推動黃河三角洲進入國家戰略層面加快推進開發建設的山東而言,已爭取多年。
2007年,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體兩翼”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將北翼——黃河三角洲作為山東省的重點開發區和新的經濟增長帶,予以加快推進。
2001年,黃三角首次以“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的13字表述進入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并于2006年再次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
2008年全國兩會上,山東省代表團提交了將黃三角列為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議案,隨后出臺《規劃》,并以社會總投資1.5萬億的力度大規模開發黃三角,遂又出臺34條政策意見加以扶持。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拖累國內經濟,山東省不失時機將黃三角《規劃》上報國務院,爭取借金融危機之機,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加快推進黃三角開發,開動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新發動機。11月,國務院將該《規劃》批轉至國家發改委研辦。
本報獲悉,遼寧沿海經濟帶國家級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天津濱海新區如火如荼,黃三角上升為國家級規劃后,將在環渤海經濟圈中擺脫“邊緣化”的政策弱勢,成為該經濟圈中重要的增長極。
資料顯示,黃三角地區國有未利用土地多達811萬畝,另有淺海面積1500萬畝,是我國后備資源最多的地區;也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國最大的海鹽、鹽化工基地。
從山東省方面了解到,山東力推黃三角,主打的牌是“高效生態”。
據了解,當前做國家戰略意圖上,可拿出來搞生態經濟試點的區域為數不多,除了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點到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黃三角和三峽庫區外,當前,國家正幫助江西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本報獲悉,為做好國家級規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提前兩天趕到山東,從濟南機場直接到濱州進行實地調研。
黃三角規劃調研組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25個部委和國務院直屬單位78人參與調研。
據有關官員告知本報,規劃調研組此行將分成7個組,用6天時間,深入了解黃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面臨的機遇、存在的突出困難和需要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明確黃三角在探索高效生態經濟發展途徑、服務帶動環渤海地區一體化發展,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理清今后一個時期加快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據透露,黃三角國家級規劃大約在今年8-9月份呈報送國務院批準實施。
據了解,2008年,黃三角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高于山東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4755.8億,占全省的15.3%,人均為4.8萬元,比全省平均高1.5萬,地方財政收入198.3億,自1995年以來年均增長21.9%,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