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都對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力圖在世界輿論格局中搶占有利地位。從我國情況來看,網絡信息化潮流一方面為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安全提供了新的手段、方式和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提出了嚴峻的課題。就其主要方面看:
一是網絡成員身份數字化、電子化,意識形態工作對象變得難以識別和掌握。在網絡到來之前,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意識形態工作的對象都是可以確定、能夠掌握的。但網絡把匿名性與隱秘性有效結合起來,網絡成員身份的這種數字化、電子化,特別是有加密術作保障的匿名行為,使得人們在網上的行為格外大膽,他們是以“隱形人”的身份在網上自由操作,擺脫了現實社會傳統習慣、社會輿論以及人際關系的束縛,極易放松自己的思想道德自律和約束。從有形到無形,從公開到隱蔽,從可以確定到難以識別,從能夠掌握到難以控制,這些變化使黨的意識形態工作進入了一個十分復雜的運行環境,其帶來的沖擊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最嚴重的。
二是網絡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壟斷性,傳統信息傳播程序和規則受到空前挑戰。過去,黨和政府辦媒體;現在,個人可以辦網站。在網絡時代到來之前,傳統媒體是發布信息的主渠道,人們要了解信息,幾乎都只能經由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等。網絡的發展事實上已經開啟了人類信息和思想多元傳遞的新紀元,它具有自由開放的本質特征,網上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相當程度上不受管理控制的,任何一個支點上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國家的監控,隨時以低廉的費用向全世界自由發布信息和傳播思想,同時也可以自由地選擇和吸納信息。網絡發展所帶來的這些革命性變化,正使個人和非政府組織的影響力擴大,黨和政府對信息的控制力面臨考驗。
三是網絡已成為敵對勢力向我滲透的主要渠道,防范難度加大。在今天的網絡平臺上,中西方意識形態的沖突既變得“隱蔽化”,又變得復雜化,網上種種思想的尖銳對立,形成了網絡信息的“世界大戰”。境外各種敵對勢力和反華勢力一直企圖利用互聯網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法輪功”分子的網站多達上千個,藏獨、疆獨等民族分裂組織的網站200 多個,諸如此類網站已成為政治謠言的發源地。因此,互聯網上滲透與反滲透、封堵與反封堵的斗爭將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長期過程。
面對上述沖擊,要求我們在原有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的基礎上,立足網絡信息化潮流的新實際,研究新規律,探索新途徑,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機制。
1.更新觀念,確立三個網絡意識。
第一,要確立網絡疆界意識。網絡的特點之一就是打破了時空界限,打破了國家的疆界,在網絡中已無國界可言。如果黑客的攻擊來自數千里之外,那么國家的網絡疆界也就在數千里之外。茫茫網絡,無邊無際,躲無處躲,防不勝防,網絡疆界是意識形態工作新疆界的意識必須盡快建立起來。
第二,要確立網絡信息安全意識。目前我國全社會網絡信息安全意識還比較淡薄,對信息安全也缺乏常識性的了解,這種狀況對網絡條件下的意識形態工作極為不利。有人認為,我國信息化程度還不高,信息安全事件只是發生在發達國家,不必大驚小怪;還有人認為,國外的加密軟件水平很高,所以可以大膽使用國外公司產品。殊不知國外對我國出口信息安全技術設備和密碼算法的強度有著嚴格的限制,我們得到的可能只是別人可以監控甚至破壞的功能弱化的產品,網絡信息安全意識亟待增強。
第三,要確立網絡危機意識。在網絡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更多地將取決于對信息這種重要戰略資源的生產獲取和使用的綜合國力,國家之間競爭的勝利,將更多地表現為智力競爭的勝利。發達國家憑借網絡技術和網絡信息的壟斷優勢完全可能使發展中國家淪為新的“網絡殖民地”,那么其意識形態安全也就無從談起了。由此,確立并保持發展中國家網絡危機意識至關重要,它有助于我們從國家政治的戰略高度,清醒地認識網絡發展所帶來的諸多沖擊,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一方面要掌握網絡、運用網絡,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找應對策略。
2.要構建全國統一開放的意識形態安全宣傳網絡。要搶占網絡宣傳的制高點,掌握網上信息傳播和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權。這樣的網絡應該具備以下要素:①政府牽頭。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有關政治宣傳和安全工作的職能部門,在建網投資、技術管理等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和協調責任。②系統配合。從中央、省、市到縣,意識形態工作網站要逐級銜接,各網站要相互支持、協調一致。③主題鮮明。圍繞意識形態安全主題,首先要旗幟鮮明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形勢和任務,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其次要突出網絡道德教育。增強網民自身的抗干擾力、“免疫力”,強化網上“自律、自管、自教、自我服務”的操守理念。再次要設置網上舉報功能,把形形色色的政治性網站、論壇和社區,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除此以外,針對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滲透,還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延續民族傳統。要積極利用網絡工具,在國際互聯網上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增強我國網民的文化歸屬感和凝聚力。④頁面新穎。網頁設計有創意,形式生動活潑,富于想象力、吸引力,把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融于一網。⑤語種多樣。意識形態網絡要面向社會、面向大眾,不僅要對內開放,還要對外開放。外文版意識形態網絡應重點報道我國發生的重要政治事件,宣傳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澄清國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我國的誤解,駁斥敵對勢力的惡意歪曲和煽動。
3.要加強對信息網絡的監控和管理。①建立國家網絡監管體系。這個體系由網絡監測系統、網絡防衛系統和網絡人才系統三個部分組成。網絡監測系統是國家網絡監管體系的“眼睛”,它通過對網絡信息的動態跟蹤與分析,發現安全隱患,并及時反饋給決策系統和防衛系統。網絡的防衛系統是國家網絡監管體系的具體執行機構,它負責具體的保障行動。網絡的人才系統是為國家網絡監管系統招聘、培養、輸送人才的機構。②加強對信息源的管理和控制。這是防止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為此需要提高我國的網絡技術水平,積極研究抵御西方“網絡霸權”的技術手段和方法。③加強對網絡服務供應商的管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們連接著有形和虛擬的世界,網絡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這個層面得到解決。政府通過加強對互聯網服務商的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監督和控制西方價值觀等不良信息的傳播。以上監管措施的貫徹,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要積極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和信息網絡產業的立法,要在現有計算機信息和網絡管理決定、條例和實施辦法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和日新月異的網絡發展情況,早日制定出比較完善的網絡監管法律體系。
4.要大力發展自主的網絡安全高科技。大力發展自主的網絡安全高科技,其根本意義就在于為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即要使中國網絡系統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產品能夠有自己獨立研制、擁有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從而根除網絡信息安全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發展網絡安全高科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IT行業基礎元器件和基礎設備,比如芯片技術、高速計算機,這些都是發達國家不向中國轉讓或禁運的,我們只能自己搞。二是網絡本身的安全防衛技術。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我們必須自己搞。
5.要培養一支既懂意識形態工作藝術又具備網絡素質的新型政工隊伍。網絡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實際上是人的智慧、人的知識和網絡素質的交流和較量,一支缺乏網絡知識和能力的干部隊伍,是無法駕馭網絡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提高干部隊伍網絡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網絡素質的新型政工隊伍。而就廣大的意識形態工作者來說,首先要加快自己的角色轉變,盡快掌握網絡技術,用網絡技術武裝自己。其次要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規律的研究。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門全新的科學,怎樣通過網絡這個載體擴大意識形態工作的覆蓋面,增強滲透性,進一步發揮意識形態工作的魅力,使意識形態工作更具有實效性和說服力,這是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需要著力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