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發展如火如荼,醫療行業自然不能例外。
事實上,技術人員正在熱議云計算。乍一看,醫療改革與云計算風馬牛不相及,但是針對醫療行業的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醫療改革與云計算其實有著相當緊密的關系。
我們的觀點是,云計算最后也許會改進醫療系統。醫療系統基本上沒有跟上十年來的IT創新腳步,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因遺留的IT系統而深陷效率低下的泥潭。
醫療IT的現狀
醫療行業的IT比其他大多數垂直行業至少落后十年,這個沒有什么爭議。大多數醫療系統依賴過時的工作流程:這些工作流程包括紙張病歷、重復的檢驗結果、非數字化影像、手寫記錄、分散的IT系統和孤立的信息;醫療服務人員之間的信息共享毫無效率可言,數據很少能夠被移植;健康計劃成本和享受保險的服務方面基本上沒什么透明度,消費者和病人知之甚少,健康保險網站也極少給予明確的解釋;醫生們仍依靠傳呼機作為一種主要的溝通工具;醫護時間表及其他管理流程協調起來很是麻煩。
普華永道健康研究所在200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每年用于醫療保健的開支高達2.2萬億美元,但其中近一半白白浪費了。雖然幾乎不可能指出具體是哪些因素導致了這種嚴重浪費,但這項調查的結果表明,醫療行業處于技術使用嚴重不足的情況,無法提高效率。
醫療改革要求現在對醫療信息技術(HIT)進行現代化改造。《衛生信息技術促進經濟和臨床健康法案》(HITECH)提供了180億美元的資金,資助醫院和醫生采用一種名為電子病歷(EMR)的格式,對病歷進行數字化處理。政府之所以積極推進病歷數字化進程,其初衷是:一旦病歷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就可以更輕松地共享信息,可以消除重復檢驗,病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更方便地訪問自己的醫療信息。由于收益明顯,醫院和醫生正迅速著重考慮實施電子病歷方面的IT工作。
電子病歷:良好的開端
數字化健康檔案僅僅是HITECH法案倡導的讓IT基礎設施更高效這個愿景的一個部分。大多數醫療行業的IT基礎設施需要大規模升級,那樣才能更輕松地捕獲和共享信息,讓醫療機構更智能化,并且讓數據管理更有成效。
醫療改革是2010年的少數幾個熱點之一。中國正在推進醫療衛生的改革以改善民生,而美國近期也通過了《病人保護和可負擔醫療保健法案》以提高醫療系統的質量,降低成本及擴大覆蓋面,毫無疑問,這些都是規模龐大又迫切需要的工程,而云計算則是其中的重點技術。
幾家電子病歷廠商在提供基于云的解決方案,它們提供的這種非傳統方法旨在幫助醫院更好地管理原本很龐大的IT資本投入:想支持電子病歷實施工作,原本需要投入大筆資金。
8月31日,浙醫一院的專家通過“網絡醫療服務平臺”給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的80歲老人陳伍耕會診。
不過,正如在其他行業那樣,考慮到需要注重病人隱私和敏感的個人信息,醫療行業內部關于基于云的解決方案是否切實可行的爭議也從來停過。考慮將云計算用于醫療機構時,必須考慮以下方面:
●系統必須能夠適應各部門需要和組織規模。
●架構必須鼓勵以更開放的方式共享信息和數據源。
●資本預算緊張,所以任何技術更新都不能給原本就不堪重負的預算環境帶來過大的負擔。
●隨著更多的病人進入系統,更多的數據變得數字化,可擴展性必不可少。
●由于醫生和病人將得益于遠程訪問系統和數據的功能,可移植性不可或缺。
●安全和數據保護至關重要。
健康云應運而生
已經有好多文章介紹如何利用云計算幫助企業把其IT基礎設施打造成更高效、更靈活的環境,也證明確實取得了成功。那么,云計算到底適合醫療行業的哪些方面嗎?
綜觀所有醫療信息技術,采用云計算面臨的最大阻力也許來自對病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方面的擔心。醫療行業在數據隱私方面有一些具體的要求,已成為《健康保險可攜性及責任性法案》(HIPAA)的隱私條例,政府通過這些條例為個人健康信息提供了保護。
同樣,許多醫療信息技術系統處理的是生死攸關的流程和規程(如急診室篩查決策支持系統或藥物相互作用數據庫)。面向醫療行業的云計算必須擁有最高級別的可用性,并提供萬無一失的安全性,那樣才能得到醫療市場的認可。
因此,一般的IT云計算環境可能不適合許多醫療應用。隨著私有云計算的概念流行起來,醫療行業必須更進一步:建立專門滿足醫療行業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的醫療云環境。
正如云計算為企業計算環境帶來了諸多好處那樣,健康云提供的基礎設施讓醫院、診所、保險公司和研究機構可以用比較低的初始資本支出,充分利用經過優化的計算資源,這要歸功于云計算具有按需提供的性質。此外,健康云環境有望降低對醫療信息技術系統和應用進行創新和現代化的門檻。
還可以更有效地分析和跟蹤健康云里面包含的信息(借助合適的信息治理機制),那樣可以分析關于治療、成本、醫生水平和效果調查的數據,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由于健康云帶來了便利,到時可以共享獲得授權的醫生和醫院之間的病人信息,以便更及時地訪問挽救生命的信息,并減少重復檢驗的需要。
取得初步成功
健康云帶來了其中一個最有希望的機會:降低醫療行業內部的技術和治療成本。不妨考慮下面幾個例子:
Athenahealth提供基于軟件即服務(SaaS)的診所管理和電子病歷軟件,并因此而成為一家迅猛發展的醫療信息技術廠商。與現有系統相比,采用這種基于云的解決方案至少可以帶來兩個明顯優勢:
1.前期費用較低,因為幾乎不需要在醫療機構內部部署技術(即“可負擔”);
2.擁有一個包含保險付款規則的實時數據庫,可以根據客戶拒賠情況不斷更新數據庫。如果提交索賠的要求發生了變化,Athenahealth就可以將該信息適用于它的整個客戶群(即“可改動”)。
美國許多州在建立醫療信息交換平臺(HIE),這其實是基于云的信息交換中心,那樣信息就可以更輕松地在醫院、衛生系統、醫生和診所之間共享(即“開放”)。
目前有幾十家廠商和服務提供商在開發云HIE解決方案,多個HIE現已投入運行。雖然目前評估HIE的真正價值為時尚早,但這個概念有望讓信息共享更及時、更高效,從而改善病人護理。包括禮來、強生和輝瑞在內的多家知名制藥公司正開始利用云改進藥物研發工作(即“可擴展”和“可負擔”),包括亞馬遜、IBM和甲骨文在內的商業云計算提供商已開發出了專門針對醫藥領域的臨床研究云解決方案,旨在降低新藥的成本、縮短開發周期。
許多醫院和醫生如今開始看到,惠普、通用電氣和IronMountain等廠商在提供基于云的病歷和醫療影像歸檔服務(即“開放”和“可攜帶”)。目的在于,為醫院的IT部門減輕繁重任務,讓它們可以致力于支持其他重要工作,比如采用電子病歷和改進臨床支持系統。
基于云的醫生協作解決方案現在取得了初步成功,比如遠程視頻會議醫生就診解決方案。由于無線寬帶和智能手機得到更廣泛的采用,把這類解決方案擴大到移動環境,用于鄉村遠程醫療或災難響應,就變得更加切實可行。采用移動醫療(mHealth)和采用健康云方面會有許多交叉點(即“可攜帶”)。
這幾個早期例子證明了云計算正給醫療行業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這個行業對信息安全高度關注,只是由于擔心要進行破壞性的IT改造,因而很不愿冒險。健康云技術的成功采用和實施將有助于把醫療行業的CIO們爭取過來,這個群體對云計算所持的態度比其他垂直行業的同行還要懷疑。
局部的解決方案消除不了醫療行業的阻力。只有深入了解醫療行業的廠商提供的醫療云解決方案才可能被用戶接受。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看看醫療云會不會在私有云或混合云中扎下根來(由于安全性及其他行業特點),而不是在公共云基礎設施中扎下根來。不管怎樣,醫療行業面臨的挑戰很艱巨,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歷來堅持認為,醫療行業的創新需要借助行業以外的力量。今天,亞馬遜、戴爾、谷歌、IBM、Intuit和微軟等廠商都已經制定了早期的云計算愿景,視自己為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相信,傳統的醫療信息技術廠商與這些廠商合作會對它們自己有利,因為那樣它們的專業領域知識就能與云計算方案(包括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結合起來,由此徹底改變醫療行業。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業HP ALPHA/SUN/IBM小型機維護,小型機租賃,小型機保修和ORACLE數據庫維護 服務外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