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7日訊(記者 張艷玲)2月26日,2024年北京市交通工作暨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3年,北京市交通行業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著力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地鐵運營里程增至836公里,躍居全國第一;實施兩批71條656公里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削減與地鐵重復低效公交線路22條,新開微循環線路8條,創新推出通學公交車,通醫、通游等定制公交414條、達651條;公交站到地鐵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50米站點提高至86%,初步構建了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的公共交通出行體系。
另外,共享單車騎行量超過10億人次,綠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4.7%。新增機動車共享停車位1萬余個、非機動車停車位35萬個,共享單車車位比達到1:0.8,中心城區軌道站點電子圍欄實現全覆蓋。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加速推進。京雄高速、西太路等實現通車,京哈高速拓寬等基本完工,京平高速改擴建等實現新開工。新開通至天津武清和河北固安、廊坊主城區線路,可實現1小時快速直達。
記者了解到,2024年,北京市將加速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多種出行方式為補充,結構合理、銜接順暢、便捷有序的綜合交通體系,力爭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全市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提升到88%,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力爭控制在6.0左右,城市交通安全、平穩、有序運行。
2024年,北京將推動軌道新線建設,開通地鐵3號線一期、12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3條(段)線路45.3公里;加快地鐵13號線拆分、1號線支線、霍營微中心等建設;加強首都機場線服務城市通勤功能;完成10號線信號系統優化工程,加快開通大興線新宮站D口等出入口。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工程(北京西-良鄉)和東北環線等線路。
消減與軌道線路長距離重復及五環內長大公交線路30條、優化合并30條,增加連接軌道車站和社區的微循環線路不少于30條。推動地面公交轉型發展,針對老年人、游客、就醫等群體和公園、商圈、景點、博物館等重點區域,持續完善多樣化公交。在出行需求集中區域開通通醫、通游線路50條。
推進8個慢行系統示范街道和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等建設。推進軌道與慢行交通融合,倡導“騎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合理規劃地鐵站、居住小區周邊共享單車停車位,實現電子圍欄全覆蓋。統籌疏解騰退空間等地上地下資源,新增停車位1.7萬個、共享停車位1萬個。優化停放設施布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車位比達到1:1,車輛全部采用高精度衛星定位,實現電子圍欄入欄管理。推進五環路外地鐵站點規劃布局、建設停車場,提供駐車換乘軌道服務。
開工建設國道335,加快推進承平高速、石小路、長雙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具備通車條件,國道109新線高速建成通車。
持續實施智慧交通三年行動計劃,以拓展自動駕駛應用為重點,推動鐵路樞紐、機場、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貨運行業等測試場景開放,實現600平方公里范圍示范應用。深入推進智慧調度,強化嚴重擁堵提前預警和重點日交通協同調度,實施分級分類應急響應,加強社會動員,引導市民合理規劃出行時間和方式。
加快智慧信控建設,以路口機動車通行效率最優為原則,優化車道施劃和信號燈設置,完成1500余處老舊信號燈升級改造,新增接入1000處信號燈聯網,加快推進流量感知設備加裝,實現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重要路口智慧調度,提高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