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稅三期在全國范圍的穩步推進,會有越來越多專門的IT工作交給專門的IT機構去完成。稅務IT外包是大勢所趨,稅務IT外包正蓄勢待發。
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學院派援引的管理理論。美國管理學家杜魯克說過:“任何企業中,僅做后臺支持而不創造營業額的工作都應該外包,任何不提供高級發展機會的活動與業務也應該采取外包形式?!卑凑者@個觀點,稅務信息部門的現有的“個人桌面軟硬件服務”、“基礎設備及網絡維護”、“應用系統運維”等職責都應該考慮外包。而南京地稅目前就已經在“桌面支持”、“網絡運維”、“應用系統維護”、“納稅戶支持”、“IT培訓”等多方面采用了外包服務。例如,每個區級分局都可以自主進行“桌面支持”的外包招標,“網絡運維”外包給了專業的金稅網絡公司,“網上CA申報用戶支持”交給了江蘇CA公司。
其次是整合內外部資源和力量解決信息化建設、規劃、運維和人才等方面的現實考慮。說金稅三期是復雜的專業化系統工程,是因為它涉及到軟件的應用架構體系、省市集中的網絡建設、兩級數據處理中心規劃、數據利用與決策支持系統、行政管理系統、外部信息交換、運行維護體系建設、安全、災備等等內容,幾乎囊括了所有高端的IT專業技術。但是,稅務信息化的機構和人力資源建設一直以來大大滯后于稅務信息化本身的發展,面對日益膨脹的稅務信息系統,以稅務部門現有的信息化人員來從事運維工作已經漸漸顧此失彼、陷入被動的局面,一些稅務信息化的先進地市已經呈現出了后繼乏力的跡象;更不要說再讓他們兼具稅收業務專家、系統架構專家、數據庫專家、網絡專家、安全專家、中間件專家、Web開發專家等等眾多角色了。稅務部門也不可能為金稅三期來專門增加大量技術全面的專業IT人員,這不符合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經濟性。
最后,也是最實際的原因是以金稅三期可預見的資金投入,采用完全的自建模式還存在巨大資金缺口。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龍軍表示,如果完全采用自建模式實施金稅三期的話,從前期的基礎設施、網絡設備的建設,納稅系統的開發、調試,到后期的系統運行、維護、更新、設備升級、人員培訓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盡管目前金稅三期預計投入將接近80億元的資金,但面對自建模式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如果建成以后利用不當,很可能會得不償失。外包模式的采用,剛好解決了資金投入以及風險過大的問題,政府不需要進行前期投入或只需投入很少,而中后期則只需要支付該平臺的租賃費用,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時,引進市場機制進行公開招標,與有實力的多家公司進行長期合作,可以分擔風險,減少金稅三期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