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預約看病、繳費不出社區、市政一卡通、政務信息一網通、行政審批一門通……一系列信息化建設的成果,正悄然改變著城市生活。目前,我國以“數字城市”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建設正在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帶來的便利和實惠,“數字城市”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創新、高效透明行政的重要平臺,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數字城市”是綜合運用GIS(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定位系統、寬帶網絡、多媒體及虛擬仿真等技術,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及功能機制進行信息自動采集、動態監測管理、輔助決策服務的技術系統。它具有城市地理、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復雜系統的數字化、網絡化、虛擬仿真、優化決策支持和可視化表現等強大功能,廣泛應用于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礎設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務、教育管理、社會保障管理、城市環境質量監測與管理、社區管理等城市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數字城市”建設已被列入我國“十一五”發展戰略重點。2007年,我國多個與“數字城市”密切相關的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陸續啟動,預計投資額將達50億元人民幣。據國家測繪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我國已開展30多個“數字城市”建設,今年將在認真總結示范工程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與推廣,擇優開展60到80個“數字城市”的建設與應用。
為了反映當前我國“數字城市”建設的進展情況,本報從今天起陸續推出系列報道,重點介紹北京、上海、濟南、南寧、廈門“數字城市”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今天刊發的是“北京篇”。根據《北京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從今年起到2012年,北京市將滾動投入約1000億元,全面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預計未來3年內,該計劃將帶動相關投資及消費2000億至3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