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女人又夹又紧又丰满/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福交 /黄色va视频/姜恩惠的29分钟激情视频

English服務熱線:400-610-7333
首頁  >  資訊動態  >  業界動態
我國鐵路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規劃2009-09-01 17:09  消息來源:unknow

一、鐵路信息化建設現狀

為解決鐵路運輸能力與運輸需求之間的主要矛盾,緩解鐵路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鐵路做出了以實現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為目標的跨越式發展重大決策,重點強調信息化在鐵路跨越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支撐作用,就是要以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帶動鐵路現代化,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經過 30多年的發展,鐵路信息系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機版本到多層次的網絡應用,全路信息技術人員總數已達5500多人,擁有大、中、小型計算機 1600余臺,微型計算機近10萬臺,建立了覆蓋鐵道部、鐵路局和主要站段的計算機網絡及傳輸網、交換網、數據通信網三大通信基礎網,先后開發了以列車調度指揮系統、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客票發售與預訂系統為代表的一大批應用信息系統,鐵路信息化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1.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

為了改變多年來鐵路運輸調度指揮系統手段和設備的落后現狀,提高鐵路運輸管理水平,提高鐵路運輸能力和服務質量,適應市場經濟及各種交通競爭的局面,鐵路開發建設了調度管理信息系統DMIS。2005年根據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要求,規范為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TDCS系統是我國鐵路調度指揮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環節,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落后的調度方式,建立以通信、信號、計算機網絡、數據傳輸、多媒體等融為一體的三級四層(即鐵道部、鐵路局、原鐵路分局三級再加上基層信息采集層)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運輸調度指揮系統。TDCS按照計劃調度臺編制的日、班行車計劃,生成和下達階段計劃,并實時自動采集列車運行信息及現場信號設備狀態信息,自動調整滾動階段計劃,實現對列車運行的實時追蹤、實時調整和集中透明指揮。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哈爾濱、呼和浩特、柳州、成都、蘭州、烏魯木齊、青藏公司七個鐵路局(公司)全面完成TDCS系統的建設,鄭州,濟南、上海、武漢、昆明鐵路局主要干線都實現了計算機自動繪制列車運行圖。

2.鐵路客票發售與預訂系統

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TRS是覆蓋全國鐵路的大型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屬”九五“國家科技重大攻關項目。 TRS的建設和運用徹底改變了我國鐵路客票近百年的手工作業方式,使硬版票成為歷史,緩解了長期存在的買票難問題,提高了鐵路客運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受到廣大旅客的歡迎,改善了鐵路的企業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TRS由鐵道部客票中心、地區客票中心和車站客票系統三級構成,車站售票系統主要負責售票的實時交易服務,地區客票中心主要負責以座席為核心的調度控制和客運業務管理,鐵道部客票中心主要負責全路客運的協調管理、營銷分析,并保障全路的聯網售票。目前全路已建成鐵道部客票中心1個、地區客票中心 22個、計算機售票車站2183個,聯網車站1385個,通過聯網售票系統發售的客票約占全路客運發送量的90%以上、客票收入的95%以上。

3.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TMIS是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眾多、實時性強的網絡型計算機應用系統。從1994年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到2004 年底TMIS各子系統全面建成,歷經十年。整個信息系統在TMIS網絡平臺上主要架構貨票制票、列車預確報、車站綜合管理、貨運營銷與生產管理、集裝箱管理、大節點追蹤、運輸調度七大系統,基本上覆蓋了鐵路貨運生產的全過程。

(1)貨票制票系統。貨票制票系統是在全路日均裝卸超過60車的大、中、小型貨運站和所有車務段范圍內實現微機編制貨票,并通過計算機網絡上報給鐵路局軟件的系統。目前全路2674個車站實現了微機制票,微機制票率達到99.27%,路局貨票信息入庫率近100%

(2)列車預確報系統。列車確報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實現車站發報、路局、鐵道部按照既定原則轉報的自動處理過程。路局、鐵道部建立確報信息庫,為相關部門提供一系列統計、分析、及查詢功能,并可供其他信息系統共享。目前全路開通確報系統的車站已達912個,覆蓋了全路所有的編組站、大、中、小型區段站和主要中間站以及所有的路局調度所,

(3)車站綜合管理系統。車站綜合管理系統是將貨運管理、現車管理、集裝箱管理、貨運制票、營銷計劃、貨運安全等功能融為一體的信息系統。目前已在全路1230個大、中、小型車站建成并投入運用。其功能涵蓋車站作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用現代管理取代了經驗管理,對車站壓縮中、停時,加速車輛周轉,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運輸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鐵路貨車及貨物原始信息的收集和共享。

(4)貨運營銷與生產管理系統(FMOS)。貨運營銷與生產管理系統主要包括貨運計劃和技術計劃兩個比較大的系統。貨運計劃系統在全路1487 個貨運站全面投產。技術計劃系統利用已批準的貨運計劃信息,編制車輛運用計劃,通過合理安排各區段車輛的運用,提高車輛運用效率和鐵路運輸能力,壓縮鐵路運輸成本。

(5)集裝箱管理系統。集裝箱管理系統在全路600多個集裝箱辦理站投產使用,通過網絡實時采集集裝箱裝車清單、卸車清單、空箱回送清單和集裝箱運輸日況表等信息,在鐵道部按箱號建立集裝箱動態庫,通過與車號自動識別系統信息相結合掌握集裝箱運行位置。

(6)大節點追蹤系統。根據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實時采集的機車、車輛的車號、車次、屬性和位置等信息,結合確報、貨票、集裝箱等系統提供的信息,實現列車、機車、車輛,集裝箱和貨物的追蹤。貨車追蹤系統已在全路投入運用,并在鐵道部、鐵路局分別建立車輛、列車、機車、集裝箱的動態庫、軌跡庫和歷史庫,提供各種統計和分析,為鐵路各級管理部門提供輔助決策支持。(7)運輸調度信息系統。鐵路調度在管理上體制上由鐵道部、鐵路局、站段三級構成,在業務分工上,分為計劃調度、列車調度、機車調度、貨運調度、客運調度、統計分析等。路局調度所是組織車、機、工、電、輛等行車主要部門協同動作,共同完成鐵路運輸生產的調度指揮機構,關系著鐵路運輸安全和效率。全路約 1/2的路局調度所實施推廣了運輸調度信息系統,并實現了鐵道部、鐵路局和站段三級調度的聯網運行。

4.鐵路辦公信息系統

鐵路辦公信息系統OMIS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依托鐵路計算機網絡的辦公業務網和資源網,實現機關辦公業務的電子化,自動化和網絡化,提高政府機關行政管理、應急指揮和快速反應的能力。鐵道部機關和各鐵路局全部建成辦公局域網,18個鐵路局均實現4條寬帶(2M)連入鐵道部辦公網。各鐵路局與所有 1800個下屬基層單位實現聯網運行,其中1160個主要直附屬單位、運輸生產主要站段實現寬帶或網橋(2M)連人路局辦公網,其他單位以撥號方式連接辦公網。18個鐵路局的局屬單位和基層站段中,已經有905個建成了辦公網。全路辦公信息系統聯網,極大地方便了全路各級機關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了辦公和管理效率。特別是在實施鐵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體制改革后, OMIS對保證鐵道部和鐵路局政令迅速傳達貫徹,對基層站段實施有效管理,發揮了其他方式難以替代的作用。

二、鐵路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鐵路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設總體設計不夠完善,總體思路形成較早,不能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及鐵路生產力布局調整的需要,二是通信網建設滯后,網絡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信息傳輸通道擁擠、堵塞現象時有發生,三是信息系統沒有構成有機整體,大多各自獨立,”信息孤島“問題比較突出,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綜合應用難以展開,整體效益難以發揮,四是投入應用的信息系統運行質量不高,特別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夠及時、準確、完整,與實用要求有差距:五是采用信息技術后,仍沿用傳統的作業流程,組織機構、管理流程和規章制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信息化效益難以充分發揮。

三、鐵路信息化發展戰略及規劃

1.指導思想

鐵路信息化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家信息化建設基本框架和鐵路跨越式發展思路,緊密結合鐵路運輸生產的實際需要,努力推進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的現代化,整體提升鐵路產業水平和經濟效益,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

2.建設原則

(1)貫徹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的思想:(2)樹立以人為本、服務運輸、強本簡末、系統優化、著眼發展的建設理念,(3)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資源、統一管理的原則:(4)采用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5)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道路,重點提高應用軟件的研發水平:(6)重點強化運輸繁忙的東部地區和在路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鐵路干線和新建客運專線的信息化建設, (7)加大系統整合力度,注重信息資源管理,規范系統開發建設,構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發揮信息化整體效益:(8)確保網絡與信息安全。

3.規劃期限和總體目標

規劃期限為20062020年。其中20062010年為”十一五規劃“,規劃重點為20062008年。2011 2020年為中長期規劃。

總體目標以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為信息化建設重點,加強基礎建設,整合既有資源,經過5 10年的努力,在東部地區和六大干線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的鐵路運輸信息系統,至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術先進、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經濟適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智能運輸信息系統,其總體水平躍居世界先進行列。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客貨營銷社會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在提高運輸效率、擴大運輸能力、優化資源配置、保障運輸安全、改進服務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明顯作用,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保障。以東部鐵路和繁忙干線為重點,優先發展和建設有利于擴大運輸能力,優化運輸組織和生產力布局調整,加快機車車輛周轉,保障運輸安全,促進客貨營銷,改進經營管理的應用系統。初步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客貨營銷服務社會化、鐵路經營管理現代化,建立信息基礎設施框架和系統保障機制,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4.規劃的體系結構

鐵路信息化涵蓋鐵路行業各主要業務環節,鐵路信息化的體系結構可以概括為三大信息化應用領域、5個基礎平臺、10個建設方面、38個具體應用系統。

(1)鐵路信息化重要應用領域。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是鐵路信息化的三大應用領域。運輸組織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運輸的調度指揮、生產作業部門和人員,以提高運輸生產效率和保障運輸安全為目標,涵蓋運輸生產的各主要環節。客貨營銷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鐵路市場營銷人員和旅客、貨主,以提高鐵路運輸市場競爭能力、增運增收為目標,向旅客和貨主提供優質服務。經營管理領域的信息系統,主要服務于運力資源、經營資源管理與運營決策支持的部門和人員,以保障鐵路運輸的運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降低運輸成本為目標,提高鐵路運輸效益。

(2)鐵路信息化基礎平臺。鐵路信息化的公共基礎平臺主要是為業務應用層的各應用系統提供公用的基礎環境。公共基礎平臺包括通信網絡基礎平臺、信息共享平臺、公用基礎信息平臺、信息安全保障平臺和鐵路門戶五類平臺。

(3)鐵路信息化主要建設方面和重要應用系統。在鐵路信息化3個重點建設領域劃分基礎上,鐵路信息化可以分為10個主要建設方面和38個重要應用系統。運輸組織領域包括運輸調度指揮、運輸生產組織、列車運行控制和行車安全監控4個方面14個應用系統,客貨營銷領域包括客運營銷和貨運營銷2個方面 6個應用系統經營管理領域包括運力資源,經營資源、辦公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4個方面18個應用系統。

5.規劃主要內容

(1)初步實現調度指揮智能化。實現部、局、分局三級調度指揮的計算機管理,初步建成覆蓋全路的運輸調度指揮系統:結合客運專線建設,逐步建成適應客運專線運輸組織模式的調度指揮系統,六大干線、200公里/小時提速區段和重點區段建成調度集中系統,六大干線完成自動閉塞四顯示改造、統一機車信號低頻信息碼,逐步實現統一制式,結合鐵路提速工程和客運專線建設,建成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六大干線初步建成行車安全監控系統,建成集裝箱、行包、特貨等專業運輸管理系統,完成對車站系統整合,完善車號自動識別系統,初步實現對列車、機車、車輛、貨物、集裝箱的實時追蹤。

(2)初步實現客貨營銷服務社會化。全路取消常備票,實現計算機售票,加強客票銷售過程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在途列車席位的管理能力和使用率,建成網上客運信息發布系統,新建客運專線、大型客運站和主要列車建成自動售、檢票系統和客運服務系統,實現貨運訂單的電子化管理,實現大貨主的集中管理,提供網上貨運信息服務,建立鐵路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實現網上客票的預約、預訂和貨運手續辦理:建成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現與港口、海關、其他行業及相關政府監管部門間的信息交換。

(3)初步實現鐵路經營管理現代化。建成車輛、機務、工務、電務檢修,運用與管理信息系統,推進車輛修程改革,支持機車長交路、大范圍的運用,初步實現全面預算的信息化管理,實現人力資源、財會、清算、統計、工程、保價、公安等領域的信息化,完善鐵道部政府網站,逐步實現政府網站公眾服務功能:實現以電子郵件、公文流轉、信息發布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化、網絡化辦公,為主要管理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初步建成鐵路決策支持系統,提供個性化、專題化、智能化營銷分析和決策支持。

(4)初步建成公共基礎平臺和系統保障機制。在70條干線實現基礎通信網的光纜化、數字化,具備寬帶數字化綜合接入能力:統籌規劃,在構建GSM- R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框架基礎上,結合CTC建設,與新線建設及既有線改造同步,建設GSM-R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制定相應的標準與規范,建立合理的信息資源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發展列車車載信息傳輸平臺,初步實現信息共享與綜合利用,完善鐵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立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系統,制定應用系統整合策略與技術方案,完成主要信息系統的整合:建立鐵路信息系統運行維護保障機制。

6.管理保障措施

(1)信息化規劃及相關規章制度的保障措施。加強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的制定和推行,加快信息化相關政策、法規、規范、技術標準、管理制度的建立與管理。

(2)組織領導與建設管理保障措施。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規范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流程,強化業務部門與技術開發部門的溝通管理,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規范信息系統軟件開發與工程建設程序,加快鐵路信息化建設步伐,保證系統建設質量。

(3)信息系統運行維護保障措施。形成全路性的鐵路信息生產運行、技術支持、網絡管理、軟硬件維護維修系統:建立健全保障信息系統運行的一系列標準規范、規章制度,建立按市場方式運作的信息系統維護體系,通過簽訂經濟合同,明確用戶和維護單位的責權關系,保障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4)鐵路信息化知識產權保障措施。堅持采用正版軟件,加強知識產權使用的管理,落實開發經費,保障研發單位的權益。

(5)信息化建設中的工程管理保障措施。建立項目立項和審批措施,項目招投標制度、項目建設中的監理制度、項目的調試驗收制度、項目竣工后評估制度和信息化建設的風險管理機制。

(6)信息化建設培訓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級信息技術培訓機構,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技術培訓,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提高全員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素質,保障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

(7)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在信息化的規劃、項目的立項和建設中充分聽取專家意見,促進鐵路信息化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鐵路信息化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結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發展戰略規劃是指導鐵路信息化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鐵路各應用信息系統專項規劃以及制定各項鐵路信息化政策和年度計劃的參考依據。由于鐵路跨越式發展賦予信息化更多的內涵,信息化建設涉及到鐵路運輸指揮、生產、安全監控、客貨營銷和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因此在編制鐵路信息化戰略規劃的基礎上,按照規劃的應用體系框架,結合業務發展戰略的需求,十分必要完成運輸組織、客貨營銷、經營管理三個領域應用系統和公共平臺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以力求形成系統性、綜合性和科學性的信息化規劃體系,以便更加科學地指導未來的鐵路信息化建設工作。

服務熱線:400-610-7333 | 郵箱:service@gpos.cn | 電話:8610-82564561/71 | 傳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備18017976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102號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 Copyright ? 2005-2025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