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聯網大會:全域數據引領智能未來
時間:2016.6.22 來源:紫數
6月21日,【友盟+】承辦的2016中國互聯網大會全域大數據應用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阿里巴巴、360公司、商詢科技、易日升金融、艾媒咨詢、微瑞思創、天眼查等知名大數據企業分享了當下的應用實踐和研究成果,為行業從業者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應用典范。
(阿里高級數據產品專家邱坤東)
阿里高級數據產品專家邱坤東表示,大數據的核心,其實就只有6個字: “數據”、“技術”、“人才” 。未來在面對這三種問題的時候,阿里會把自己的能力全部輸出出來。 1、數據技術。所有人都可以采買ODPS計算能力。 2、數據分析思維。阿里有超過500個分析思維,再加上業務,基本上都有分析思維,這種分析思維是財富。我們希望把這種分析思維作為整理做業務的切合,能夠輸出給大家。 3、算法。今天的算法能力不叫真正的算法能力,最簡單的是做定位、人群識別,這是初級為系統服務的,為人群服務、為整個分析師服務的算法有哪些?怎么根據這個問題的暴露做出迅速的決策?我們會構建一套業務的數據交換,這個交換不是傳統意義的賣數據,我們希望讓行業當中形成一種行業標準。
(360企業安全產品總監沈華林)
在數據安全方面,360企業安全產品總監沈華林表示,數據驅動安全協同,360企業安全產品總監沈華林應從三個方面著手:從數據層面、分析處理層面、產業聯合層。大數據對于安全而言,整個就是安全的變革。我們認為擁有了大數據的安全,就是傳統安全的一種革命。等于就是給傳統的安全增加了眼睛和大腦。讓傳統的安全具備了看見和思考的能力。只有具備了大數據的安全能力之后,整個企業才具備了聯動和協作的能力。無論是數據智能還是產業,安全協同都是屬于整個數據化背景下的必然產物。
(友盟+ CMO秦雯)
接下來,友盟+ CMO秦雯針對本次活動的配套活動“尋找最具創新的大數據應用案例”做了總結,并通過對選出的15個優秀案例解析了大數據行業發展的態勢。她表示,大數據目前已經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正在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并逐步產生價值;表示:大數據應用正在呈現“馬太效應”,在數據應用領域走得最早的公司成長越快,領悟的數據智慧也越多;大數據應用更像是一個“江湖”,更注重實效和價值,這個“江湖”也因此而更具有活力,具有魅力。
(艾媒咨詢CEO 張毅)
隨后,艾媒咨詢CEO張毅就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表示,現在中國活躍的手機網民大概在7億左右,大家不要把這個數據想得過于可怕,不要經常糾結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是否消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仍然存在,而真正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收入或者盈利的企業并不多,真正能夠讓我們產生價值的和活躍的用戶并不多。用戶活躍度的提升空間還很大,相關企業的盈利空間也很大。大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力,大數據應用,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和電信這些領域在整個投資界里都是大家重點關注的方向。
(商詢科技 CEO 李劼)
關于大數據與AR在傳統行業升級改造的應用上,商詢科技 CEO李劼表示,增強現實應以大數據為基礎,借助大數據的力量,通過技術創新,加速成果轉化能力,幫助傳統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大數據將會從各個方面幫助政府和企業實施高效運作和精細化管理,利用數據創造價值,讓想象成為現實。我們也會逐步將增強現實(AR)概念落實到實際應用,開始通過HoloLens設備實施行業應用,升級效率,改善生產和生活。
(易日升金融總裁史建偉)
在互聯網金融的數據應用上,易日升金融總裁史建偉表示,目前“場景+大數據”的風控模型來提供金融服務,中國家庭大數據的積累以及基于大數據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其實是要從家庭開始的。我們并不會單一地針對某一個個人做這種應用,這些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家庭關系當中。我們所有金融服務的提供會基于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來提供,在這個家庭關系當中提供給家裝消費金融的需求,比如說家具、家電、汽車美容、旅游、教育,等等金融服務都是通過大數據、場景化金融的方式給他提供。
(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研究員楊冰之)
在政府大數據方面,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研究員楊冰之表示,一,數據質量問題。數據里死數據、臟數據較多,而且數據片段化,有些地方數據難以共享和開放?二,數據的流動性。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數據的關系,這個數據沒有意義。三,數據管理?,F在還沒有建立起科學規范、全責分民、高度激勵、數據開放的機制。在政府大數據里,從采集、共享、開放、對外使用等等,在這個利益平衡方面還沒有做好。
(北京微瑞思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CTO 周像金)
接下來,北京微瑞思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CTO周像金對大數據的挖掘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大數據公司需要有哪個能力?大集群數據中心架構能力、分布式非結構化虛擬化數據存儲搭建能力和數據分析、算法、分析能力,這些都是基礎的能力。第二個,廣泛的數據而言,要分門別類的,針對自己的數據渠道快速獲取。第三個必備條件是有一個比較專業的數據團隊,如何定位垂直行業的數據產品,數據分析團隊如何做數據分析建模,以及對海量實時數據做快速的技術處理。
(上海第一財經首席數據科學家湯開智)
在人工智能的數據應用上,上海第一財經首席數據科學家湯開智認為:隨著社交媒體的數據量極大增加,機器學習極速發展,使得很多人工智能的規則、模型可以通過很多的數據去驗證,讓人工智能慢慢地又活過來,并且在各個行業和領域開始彰顯價值。新聞寫作領域也迎來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用機器來模擬人寫作,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協助機器開發的一種能力。未來的寫作產品應該是既滿足人類天馬行空的思想,又能生產出高效、可讀性強的作品。
(天眼查創始人兼CEO 柳超)
最后,天眼查創始人兼CEO柳超就超大規模企業關系網絡挖掘:實戰與創新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數據在那邊擺著,只不過缺乏對應的數據整理、組織、展示、交互、產品化的能力,使得數據一直在沉睡。天眼查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的數據,但我們就用公開數據做成了能夠探尋商業背后邏輯的應用以及非常簡潔,無需注冊、沒有登陸限制、驗證碼的查詢系統,讓天下所有人都可以簡單地查詢,從而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我們做的事情非常渺小,只是總結在一起,以完整的產品化體驗提供給所有人,讓所有人都能夠訪問,打破信息不對稱。這樣就是大家都可以公平地訪問,你想再騙我,起碼在信息層面上不能騙我。我覺得這就是大數據的魅力。
(友盟+ COO葉謙)
友盟+ COO葉謙提出大數據在業務應用中的三大困局:1、缺數據2、缺能力3、缺乏工具。在解決這三個困局上,全域數據能力是解決困局的新生產力。全域數據能力重點在全域兩個字上,分為三個層次: 全面的數據采集能力、全面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全面的數據服務能力。全域數據采集的范圍將擴展到IOT、AR、VR等,不僅限于PC、手機、WIFI設備。全面的數據處理能力表現為數據打通的實現,真正將各個源頭的數據聯結起來,產生更大的價值。全面的數據服務能力一方面體現為貫穿服務始終,從開發、推廣到運營和變現,實現全鏈條的數據服務,另一方面體現為依據行業特點整合數據,實現對各行各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