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在最近給公司員工的內部郵件里,慷慨激昂的聲明:聯想戰略轉折點到來了,這就是說再經過一年左右的準備時間,聯想大反攻的時候到來了!
不幸的是,聯想目前仍然是四面楚歌,內部在裁員之后管理雜亂無章,讓人絲毫看不到要發起總攻的苗頭。而一連串的負面又接踵而來,先是被暴百萬臺機質量不過關;其后,作為今年希望能作為創新亮點——神秘上網本Pocket Yoga又涉嫌抄襲索尼的筆記本;直到最近所謂的電腦下鄉,看起來紅紅火火,孰不知,其實聯想在中國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分銷做到鄉下,在農村市場占有市場,現在卻要把這塊兒市場和競爭對手去分享,這其中的苦楚恐怕是只有聯想能夠切膚感到。
從信函中,老柳將用百億巨資打造的楊元慶太子,作為聯想近年一系列戰略舉動中唯一值得驕傲的結晶大加贊賞,也讓業界看起來無不佩服。不得不贊嘆老柳到底是一個大手筆,具有大氣魄的靈魂人物,這場收購IBM電腦的世紀豪賭,最后的結果竟是歸為了培養了一個到現在領導聯想業績和股價紛紛下滑的領軍人物,這樣的昏話不知道其中的邏輯作為柳傳志這樣一個曾經的風云人物,是否因為年齡過高,有些語無倫次了?按照柳老的邏輯,難道聯想前一段時間的大規模裁員,也是為了培養楊元慶的管理經驗?
企業一時的輸贏不能代表什么,但是企業面臨層出不窮的危機,不能去認真檢討錯誤,還是繼續去吹牛皮,繼續忽悠,連領導人領頭一起忽悠確只能帶領這個企業走向更可怕的深淵。
聯想已是一個跨國公司,是一個現代的企業。就連柳傳志本人,也在信中希望聯想能有開放的文化,先進的管理模式。而從這封信帶給公眾的另一個側面,柳傳志宣導的文化和信里體現的完全背離。現代企業制度就是以責任擔當為基礎的職業經理人文化,有功則獎,有過則罰。股東依照的是業績和能力去決定高層團隊的去留,而非是看是否是嫡系來作出高級經理人選擇的標準。柳傳志的這封信里面,更深層次的還是聯想在創業時所顯現的哥們兒義氣,父子相承的江湖文化、家庭文化。如果還是10年前的聯想,這樣的郵件,可能對于尚未走出國門的員工還可以看到柳傳志大家長的凝聚力,江湖老大的號召力。但是,今天聯想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各種膚色的員工,那這些異國同事又該如何去看待這封信件呢?該如何去看待老柳的江湖文化呢?難道他們也要學會穿長袍馬褂,學會去接受這種中國式的家族企業和江湖的文化?文化和管理根基還沒有打好,還沒有人對目前的這個爛攤子負責的聯想又如何去挑戰同行,發起反攻?
老柳曾經在兩會期間,放言聯想一年后會超過行內的平均水平;在這封郵件里面,又疾呼明年開始打起聯想的大反攻。這種豪邁來自于什么樣的根基:是目前的連續的業績下滑市場分額減少?還是又有什么創新產品能勝于競爭對手?再或者是聯想在營銷上有什么創新?有什么戰勝別人的獨門利器?而在此時,一向缺乏創新的聯想,繼續在吃THINKPAD老本的聯想,不知道是否看到另外一家走出國門的企業:華為已經在去年的專利申請數量上,超過了飛利浦、3M等國際競爭對手,傲視群雄。而聯想的創新還在陷入模仿別人的尷尬困境之中?
柳傳志自從功成名就以后,一直淹沒在大量的公關秀中,人們經常可以在電視上、論壇上、會場上看到他的身影。柳傳志先生長期以來成為媒體、學者、官員追捧的對象。對于一個卓越的企業家來說,任何時候都不會忘記本末,榮譽、喝彩、掌聲對于企業來說不過是外生因素,一個企業真正的內生因素是企業的愿景、文化、戰略、管理、團隊、制度、技術、營銷等等。而企業經營本身不是公關作秀,業績不是靠忽悠的,對手不是發一封郵件就能把別人嚇破膽的。連一個企業的領導人都要沉迷于過度公關作秀,過度的炒作,對聯想將是最大的可怕?政治秀代替不了經營,業績不是靠忽悠出來的。
柳傳志作為一個聯想曾經的領軍人物,曾經的靈魂,重新在高齡加入拯救聯想的戰役中去,作為國人我們無不為之欽佩。但是,英雄的出山一定代表的是勝利凱旋么?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柳傳志的出山,給我們最近看到了什么的新聯想?當一季度的季報出來,恐怕是老柳要直面嚴酷的經營數字。而依靠這只是換了面子,而從企業文化到經營管理還在上個世紀打轉,還依靠上個世紀作戰經驗的聯想如何能對競爭對手發起沖鋒?至今沒有看到所謂的總攻準備,只是覺得聯想最近異常熱鬧,做秀不斷?這個社會忽悠太多了。連問題還沒有反思的企業,又何談去打敗競爭對手,笑傲江湖?恐怕老柳今天的豪邁,也只化為行業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