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用戶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用戶的信息系統內部的數據量迅速增長,業務數據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任何重要信息的丟失都將會給用戶的業務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和影響;因此,如何對龐大的數據量進行有效的存儲管理和利用、如何保證業務數據的連續性和安全性成為用戶信息系統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大課題。
容災系統的重點為進一步提高系統的業務連續性,集中處理模式對系統業務連續性的要求應大大高于分散處理模式, 它對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模式下必須要考慮容災方案:
簡單地說,容災技術包含兩個部分:數據復制技術以及應用系統接管技術。而容災系統建設的核心技術和難點主要在如何保證容災中心和生產中心保證數據零丟失,保證數據狀態的同步、保證業務功能恢復時間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其中關鍵的技術在于數據復制同步技術。存儲業界針對于數據復制同步技術,主要可以分為:磁帶級、數據庫級、應用級、邏輯卷級、磁盤級等幾類。
典型方案描述:
針對容災系統所需評價各種數據同步技術,主要從以下幾個指標進行評估
1. 對生產中心的業務系統性能影響程度:在完成容災系統改造后,由于容災系統的運行是否導致業務系統處理性能下降。
2. 系統恢復時間 (RTO) :該指標是評測容災系統是否達到容災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否吻合。
3. 數據完整性 (RPO) :由于使用該數據同步技術,可能導致的數據丟失程度。
4. 投資成本:使用該數據同步技術增加的投資成本。
5. 對生產中心的改造工作量:在容災系統建設過程中,由于使用該數據同步技術導致業務系統的改造工作量。
6. 維護管理成本:日常維護管理運行成本,如:演練、接管、回切等。
7. 未來升級成應用級容災中心的平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