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企業看待ITIL的角度,過于注重能解決企業棘手問題這方面,忽視了一些基本的細節管理,實現起來比較單一。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僅讓企業看不到效果,甚至可能讓巨額投資石沉大海。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展和信息化的持續深入,企業信息系統的規模越來越大,數據量越來越大,結構體系越來越復雜,企業內部業務的正常運轉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換句話說,信息系統的任何異常波動,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業務的正常開展。信息系統一旦發生崩潰,對企業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在此形勢下,IT基礎架構庫(ITIL)擴展到與端對端業務服務的開發和交付有關的領域,成為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
ITIL于1985年首先應用于英國政府IT架構,此后作為一種先進的IT管理思想,被眾多企業所認識,逐漸步入正軌,目前為止,出現了3個版本的著作。
作為ITIL思想的集中體現,ITIL每個版本的發布都代表著一些新的IT管理思想的創新和實踐經驗總結。筆者曾有幸采訪到了從ITIL誕生至今一直專注其中的專家、ITIL著作的核心編寫者之一、CA公司全球實踐經理Brian Johnson。在采訪中他多次表示:“ITIL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其受眾體不限規模大小。我知道目前ITIL非常熱門,因為很多企業的發展遇到了業務提升瓶頸,他們急需解決這樣的問題。但ITIL的思想,需要一個貫徹并發展的過程?!?span lang=EN-US>
從Brian Johnson反復提到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大致看到目前企業對ITIL的心態。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早期的關注重心在業務的快速增長,而比較淡化或者忽視整體IT架構的建設和規劃。企業IT管理的發展遠遠落后于企業業務的發展速度,由此引發的發展停滯,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處在危機邊緣的企業迫切想改善內部的IT架構體系的心理,給提供各種IT架構管理解決方案的企業一個巨大的機會。當然,大勢所趨的大環境下,某些廠商的過度炒作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能看到的好現象,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關注到自身的IT架構管理。暫且不論他們對此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小,至少了解是認知的第一步。對IT架構管理的認知是企業未來革新的基礎動力。
與此同時,某些企業因對IT架構管理認識不深而表現出浮躁情緒,錯誤地認為實施ITIL業務將馬上得到提升。當實際情況并非他們所預計的那樣時,他們又反過來對ITIL產生質疑。
作為ITIL實踐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Brian Johnson表示:“ITIL核心是為企業帶來便利,按照用戶的需求,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定制不同的方案。ITIL的實踐者應該牢記,ITIL是一種指導性的最佳實踐,在具體部署的過程中,企業還需要對其業務和IT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定義,如果不做好這一步,任何版本的ITIL都不會產生切實的經營業績。ITIL不是一套強制性的制度,而是多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沉淀,需要與企業的業務進行適配?!?span lang=EN-US>
但是像IT服務管理設計這樣前沿的管理概念,很多企業并不能立刻理解,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貫徹執行。大多數企業看待ITIL的角度,過于注重能解決企業棘手問題這方面,忽視了一些基本的細節管理,實現起來比較單一。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僅讓企業看不到效果,甚至可能讓花費的投資石沉大海。
正如Brian Johnson所說,ITIL并不是一個標準,只是一種方法和框架。對于企業而言,無論公司規模大小,只要能結合自身的情況,從ITIL中提煉出適合自己發展所需的內容,企業未來持續健康的發展才能有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