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7日,惠普宣布與全球知名日用品跨國企業聯合利華簽署了一份為期7年、價值6.75億美元的IT外包合同。這意味著,惠普將在未來管理聯合利華位于美洲、亞洲、非洲的技術基礎設施。
其實,對于IBM、惠普、戴爾、英特爾、微軟、聯想這樣的IT大佬,人們熟悉的是它們在零售市場上的產品爭奪戰。其實在這個戰場的背后,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知的戰場,那就是針對傳統大型企業的IT外包爭奪戰。因為在這個戰場,一個外包合同的價值不是以“十萬”、“百萬”計算,而是以“億”計算。比如IBM曾經承接過美國國防部眾多IT外包服務,合同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在全球范圍,這場IT外包服務爭奪戰正在越來越激烈地進行著。
前總統變身外包推銷員
2005年4月,在波士頓一家賓館擁擠的舞臺上,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登臺演講,演講主題無關政治,而是盛贊俄羅斯具有世界一流的編程技術,邀請在場的數百位高級管理人員把外包業務交給俄羅斯軟件商。政客搖身變成推銷員,表明外包業務在全球的快速增長。
IDC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外包市場規模為340億美元, 2007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000億美元。在過去10年中,許多國家見證了外包給印度經濟帶來的巨大推動,以及10年中所創造的130萬個就業崗位。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想從中分一杯羹。
IT本身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IT資源的運營卻又非常耗費精力,如果讓企業自己承擔IT系統的開發和維護工作,往往既浪費資源,又影響企業的運營效率。因此,外包服務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特性成了越來越多企業采取的一項重要商業戰略措施。
“術業有專攻”,選擇IT外包,企業將不再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去構建或管理一個龐大的內部IT服務部門,從而可以集中精力關注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在信息化熱潮的影響下,多數企業對信息系統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以通用電氣(GE)作為最佳實踐的案例。90年代后期,這家企業集團在印度建立了一個行政與技術中心,為GE旗下各公司提供從金融分析到軟件工程的各種服務。2008年1月,GE把該中心的多數控股權賣給一家私人股本集團,實際上就是外包了一整套服務。
胃口挑剔的大客戶
不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IT外包公司,也是一次頭疼的考量。
一些大企業在選擇IT外包的時候主要看重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IT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務有什么不同,給他們提供了怎樣的能力。比如,政府是非常重視安全性的,他們的要求是保護系統不被入侵。有的企業例比如股票交易市場更在乎的則是系統穩定,如果出現問題要及時來維修,所以,企業一般都是根據各大外包公司的口碑和品牌來決定的。這是IBM能獲得美國商務部外包業務的關鍵。
另一方面,IT外包企業針對不同的企業級別重視程度如何,對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的服務有什么不同。根據惠普和聯合利華的合約,聯合利華公司的約250名員工將并入惠普公司,這也體現了聯合利華的“同一個聯合利華”的策略,這個策略在2005年提出,旨在將這公司及所屬的眾多小公司整合在一起,并建立適合企業標準的商業流程。
不過,大客戶的出爾反爾也讓外包平添不少損失。最近,摩根大通銀行取消了與IBM 為期多年的50億美金外包合同,一反產業現在流行將IT外包給技術廠商的作法。這家金融服務公司在2003年初時和IBM 簽下了7 年期的外包合同,摩根大通表示,在買下競爭對手Bank One之后,結合兩家公司的資源已經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全球服務需求,因此決定取消這項合同。IBM表示,這項合同的取消會影響到公司的其他訂單。
“戰火”正在全球范圍蔓延
當然,更重要的階段是外包服務過程。2004年,IBM被美國國防部選中制造一臺超級計算機,用于戰爭模擬、天氣預報和其它方面的應用后,為了更好服務,甚至派駐工作人員入住美國國防部。
外包新地帶的崛起使得目前這些服務供應商更加全球化。像IBM和埃森哲這樣的美國公司正加強其在中歐和巴西的力量,Infosys技術公司和塔塔咨詢服務公司等印度巨頭正在中國和歐洲收購或開設機構。墨西哥第二大業務外包公司Neoris公司在美國蒙特雷市和阿根廷羅薩里奧市經營著服務中心,并正在布達佩斯設立機構處理歐洲客戶業務。Neoris 公司負責服務外包的副總裁卡洛斯·卡斯蒂利亞表示:“關鍵的一點是,無論客戶在哪里,我們都能夠提供服務。” 這樣的好處在于,還能利用那些渴望加入外包熱潮的國家中的人才。
不過,外包服務市場正在涌現出一股新興力量,憑借低價位、專業性強以及技術先進等優勢。這股力量已經對目前的IBM、EDS等傳統IT外包巨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例如剛剛進入IT外包市場的戴爾,主要針對桌面管理服務市場,以及朗訊科技,主要針對網絡維護。雖然目前為止他們所提供的外包服務還有限,但憑借其低價和專業,仍取得了不少訂單。
據IDC預計,未來像亞馬遜、eBay、Google、美國在線,甚至中國的聯想、宏碁等廠商,也會逐漸過渡到“定制服務”業務市場,將外包市場的戰火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