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公開政務走向網上辦理政務,我國政府信息化正邁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據中國電信有關部門近日透露,截至2007年底,在全國有近500個政府部門與其簽訂了電子政務應用建設協議,其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超過了300家,這些電子政務網全部實現了網上辦政務。
“電子政務的關鍵不在‘電子’,而在‘政務’?!苯洕鷮W家吳敬璉教授曾用這句話來針砭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出現的重“硬”輕“軟”問題。經過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的努力,通過采用電子政務綜合服務解決方案,這種問題正得以逐步解決,政府信息化步入了從量變到質變飛躍的快速通道。
我國的政府信息化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電子政務建設熱潮,興起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主要以政府上網工程為代表,主要是實現無紙化辦公,聯通局域網,以及政務公開;第二個階段是以“12金工程”即以金橋、金關、金稅、金卡、金財、金盾、金保、金審、金農、金水、金質等為代表的,構建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政府信息化網絡平臺;第三個階段是以構建成服務型政府為特征的電子政務建設。當前,我國的政府信息化正從第二階段邁向第三階段。
北京市的首都之窗,可以為百姓提供2000多項服務事項;天津、武漢等政府網站通過開設網上全程辦事導航欄目,整合跨部門相關辦事資源,為用戶提供全面的辦事指南服務;據了解,福州市目前已有40個部門511項目可上網審批。電子政務網在方便公眾辦事、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提速工程”和人民滿意的“民心工程”。
在政府信息化的進程中,作為支撐社會信息化建設主力軍的主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有著突出的貢獻。截至2007年底,中國電信已幫助全國309個政府部門實現了電子政務應用。
從1999年在全國范圍內“政府上網工程”啟動以來,中國電信就全力支撐,提供包括網站規劃、應用開發、設計制作、安全保密、技術培訓、宣傳推廣和專線接入等優惠配套服務,因地制宜地為各級政府提供信息化建設服務。尤其是,中國電信在2005年提出由傳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現代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以來,針對不同政府客戶的信息化需求,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現階段電子政務建設的主力軍。
據悉,中國電信以極為豐富的基礎業務資源,如寬帶、電話、互聯網接入等為依托,提供經濟高效的相關業務服務;憑著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整合了產業鏈上各種類型的廠商資源,為政府信息化提供一攬子的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利用突出的技術能力,針對區縣級政府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專業人員缺乏和資金不足的現狀,研究制定了電子政務綜合解決方案,已摸索出四川省級電子政務外網建設模式、安徽共享式區縣電子政務平臺模式、江蘇溧陽區縣電子政務模式、新疆巴州“政務e線”等多種成功模式,并建成了多個成功案例,努力改變電子政務建設各自為政的弊端,幫助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雖然,有不少地方的電子政務網應用的較好,但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的總體水平仍然比較低,無論是信息的實用性和完整性還是實質性的電子政務功能都還離公眾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據百納電信咨詢師告知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目前的電子政務度為22.6%。這項指標是在對196個政府網站的內容、功能及問題進行詳盡的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評價電子政務水平的指標體系得到的。
根據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50%以上的政府審批和服務項目要在網上進行。實現這一預期目標,需要努力擺脫以政府為中心的網站建設模式,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根據群眾的合理需求不斷改進政府網站,使政府網站真正成為互聯網上的行政辦公大廳,即實現電子政務建設從以政府為中心上升到以民眾為中心。
中國電信正進一步深入理解政府信息化的價值訴求,通過技術、業務及服務創新,努力提供定制化的網絡通信、增值應用服務等信息通信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政府外網門戶、內網門戶、OA辦公、行政審批系統、電子監管應用等,努力將電子政務服務功能從以政府為中心轉向以民眾為中心,實現真正的政務電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