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第二屆全球外包大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界、商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為金融危機下的“全球外包”把脈。
全球財智盛宴
“現在世界正在進行第三次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正是以服務業為帶動的。”國際數據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郭昕認為,目前世界資源在土地資源配置、礦產資源配置基本結束以后,正在進入新一輪、同時也是最后一輪的重新配置,這就是智力資源。而智力分配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不可逆轉地在全球分配資本、智力和勞動分工。于是,“外包”也就應運而生,郭昕形象地將其比喻為“使人的大腦和思維剝離出肉體,可以在中國為美國的計算機服務、為美國的波音服務。”
這種“剝離”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正如河南省代省長郭庚茂在開幕致辭中所說,當今世界,作為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重點的國際服務外包迅速發展,日益成為跨國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成為促進國家和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但是,由于當前國際產業轉移融合和升級的步伐加快,而金融危機所導致的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增加等復雜局面,使現代服務業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此次大會可以說是一次順應形勢、研討對策、尋求發展的盛會,必將對促進全國服務外包及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郭庚茂表示。
據了解,本屆大會共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其中既包括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亞太總裁協會副會長克里斯汀•加諾等一些政界領袖,也包括如美國瑞克系統、德國西門子、法國歐萊雅、新加坡大華銀行等世界財富500強、福布斯2000強的企業精英。此外,國內部分外包基地城市的領導及一些著名企業家也參加了本次盛會。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在世界最大的外包交流平臺上,展望全球外包前景,縱論外包成功模式。
金融危機或成外包機遇
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金融危機”這4個字已成為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詞語。在外包大會上,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副主席克里斯汀•加諾在他的兩次登臺演講中都以此作為開首語:“現在世界正經受著金融危機,同時也是一個經濟、社會以及價值的危機,而且,沒有人能夠預測這次危機什么時候結束。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就是2009年和2010年將會更加糟糕,或者說更加艱難,而且要實現完全的經濟復蘇還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
在他看來,這種“令人沮喪”的形勢無疑也會體現在外包業上,使之面臨“短期的金融及經濟方面的危機”。
但他同時也承認,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外包業來說,危機中或許潛藏著更多的機會。 加諾分析,在危機之下,很多之前就在使用外包這種業務的外國公司和機構,現在會更多地采用外包這種方式來降低成本,以解決債務和資金流動性問題。“事實上,對于那些積極進行外包業務的公司來說,他們也能取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比如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創建一些研發實驗室,然后將這里的一些創新成果出口到西方市場從而獲益。而西方政府對于這樣的外包活動,并不會設置任何限制。”
加諾說,對于世界上創新1000強公司來說,他們大多數用于研發方面的預算大約55%都用在外國,其中80個美國公司花在海外的研發費用就高達800億美元。“2007年的時候,中國成了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吸收了大約250億美元的研發資金。”
加諾援引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超的話說,“實際上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的服務外包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現在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愿意把自己的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他的公司,以減少成本,并且提高自己在世界金融危機當中的能力。而國內的一些企業在穩定現有業務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尋求新的商業機會,重點就是外包。”
根據權威機構的預測,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以每年30%到4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萬億美元。而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迅速,市場空間較大。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在2008年國際經濟形勢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服務外包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前8個月共執行服務外包合同金額達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
國際數據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郭昕告訴記者,服務外包產業向中國的轉移到2007年年底只有“區區的30幾億”,而市場容量實際上要大得多。郭昕分析,假如算上軟件和其他的一些服務,包括硬件設備和其他流程的話,大概有4000億。“換句話說,還不到1%。”
郭昕預計,在未來的5年內,中國將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不斷地參與到服務業的轉移以及全球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中。“這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河南轉型謀“分羹”
“我們希望能夠把上游的優勢延展到下游,也想借此機會了解河南在這方面有哪些好的資源和合作領域,雙方共同創造一種雙贏的局面。”印尼最大的棕油生產商金光農業資源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李冬在“圓桌會議”上毫不掩飾自己此次河南之行的“招商”意圖。
李冬坦承,作為全球農業領域最著名的企業,金光就是看上了河南作為中國農業第一大省的資源和優勢,而服務外包正好成為打開雙方合作突破口的最佳方式。
“服務外包產業剛開始是從發達國家向新型國家的沿海地區轉移,現在,我們明顯感到這一波轉移的熱潮又從沿海城市轉移到像河南這樣的中原城市。”郭昕將其稱之為“新的歷史性事件”。
在郭昕看來,河南要想從此次轉移中分得一杯羹,首先需要練好自己的“內功”,成功地從農業大省轉變為工業大省,進而轉成服務大省,甚至成為全球智力資源配置的大省。
郭昕分析,河南制造業基礎雄厚,那就要在現有的制造基礎上,內外兼修。將離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舉、服務外包和信息外包并舉、制造業的加工和未來服務業的發展并舉,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模式。而制造業升級,要向兩個方向轉移:一是要向服務化轉移,把生產中心變成客戶服務中心,以人為直接對象進行服務化處理。二是要向信息化轉移。在管理、財務、研發、物流等方面從信息化的角度去處理,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