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服務管理涉及系統管理、網絡管理、系統開發,和變更管理、資產管理、問題管理等許多方面,中小IT企業應將它們整合成一個有序的、一致的整體,保證客戶通過IT提升企業價值。而中小IT企業在進行IT服務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服務理念不到位、擁有資源不充分、生存環境不理想、經營機制不完善。因此,中小IT企業迫切需要加強服務管理,發揮“小、快、靈”的優勢,更好地把握和適應客戶需求變化,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和精細服務,提高經濟效益。
ITIL與現有IT服務管理模型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IT服務管理框架是ITIL,即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架構基準庫,是英國國家電腦局(CCTA)于1980年開發的一套IT業界的服務管理標準庫。它把英國各界在IT管理方面最好的方法歸納起來,變成規范,旨在為企業的IT部門提供一套從計劃、研發、實施到運行的標準方法。目前已出版了超過40本書籍,涵蓋了IT服務管理的諸多層面。ITIL主要分為服務實施與服務支持兩大部分,共包括配置管理、服務臺、問題管理、變更管理、軟件控制和發布、服務管理、容量管理、可用度管理、意外事件管理、費用管理等十個模塊。其目標是在找出對IT客戶而言真正需要的流程,在可接受的成本下,利用這些流程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目前全球已經有1萬多家知名的公司在參考ITIL的方法管理自己的IT系統,許多大公司也以ITIL為基礎,提出了各具特色的IT服務管理模型,如惠普公司提出的ITSM參考模型、微軟公司的操作框架(MOF)等。以惠普公司的ITSM參考模型為例,該模型以服務實施保證為中心,包括業務與IT融合、服務設計與管理、服務發展與推廣、具體操作指南等5個模塊,并細分為業務評估、IT戰略構建等16個流程。這些模型的優點在于:能夠加強與客戶的交流,提高客戶對IT服務的滿意度;更好地掌握控制復雜系統和架構的方法與流程;統一服務團隊的認識和行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但是,當前存在的模型的制定者主要是各大公司,針對使用本公司產品和技術的用戶,服務對象也主要定位在中高端;指導思想和流程設計圍繞本公司的運作規范;憑借自身資金、技術、信譽、人才等各方面的雄厚實力,保證服務質量。由于國內中小IT企業的經營環境、技術背景及其服務對象的特點等具有特殊性,這些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小IT企業服務管理設計模型
本文以ITIL思想方法為指導,結合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充分考慮當前國內市場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中小企業IT應用水平不高的特點,突出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努力保持客戶滿意度與服務水平的平衡、收益與風險的平衡,提出基于ITIL的服務管理設計模型。
本模型主要分為客戶需求管理、服務計劃管理、服務實施管理和服務支持管理四大模塊,共包括客戶戰略分析等16個流程,每個模塊按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要求建立核心文檔。下面說明如下:
(1)客戶需求管理
服務的目標是為客戶增加價值。服務提供者要明確客戶真正需要的是:服務提供者理解其戰略和優先事宜,IT服務與業務要求一致;對不斷變化的要求反應靈敏,能提出靈活的解決方案;理解服務期望,保持服務水平的適度;持續的妥貼的聯系與交流,只有這樣才可以稱為有價值的關系。所以客戶需求管理應做好四個流程:客戶戰略分析、客戶滿意度管理、客戶聯系管理、客戶戰略變化管理,重點是客戶滿意度管理。
在客戶滿意度管理過程中,要在客戶需求分析報告的基礎上,按照服務品質協議(Service Level Agreements)的要求,進行客戶需求調查,分析不同客戶的期望值;建立相關干系人情況分析表,記錄其特點,增強針對性;客戶如果對自己的需求不能準確描述(這種情況在企業IT操作人員中比較普遍),要耐心向客戶解釋,并善于理解客戶意圖;要始終保持與客戶的良好溝通,努力做到點對點服務,保證客戶滿意度。
(2) 服務計劃管理
中小企業客戶所需的IT服務往往缺少計劃性,因此要對工作范圍和內容做出清楚的劃分。在明確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服務計劃,并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變更,保證整個服務流程可控。為此應做好五個流程:簽訂SLA(服務品質協議)、服務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服務團隊建設、風險管理,重點是簽訂SLA和風險管理。
在簽訂服務品質協議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本企業實際情況,根據預算方案,重點規定服務變更方面內容,明確服務范圍和實現目標;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選擇服務伙伴,管理服務伙伴的服務質量,努力在服務過程中在伙伴之間進行戰略及業務的適當整合;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分別與客戶和服務伙伴簽訂SLA,并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
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要注意通過行業測評報告了解客戶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其經營狀況的變化和信譽水平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應急措施;充分考慮其他可能變化,如領導人更替帶來的付款風險,做好風險防范。
(3) 服務實施管理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著重從商業角度考慮服務水準,而不是從IT的觀點;對客戶要求和預算進行權衡,保證服務質量。比如針對當前國內用戶操作水平不高的情況,中小企業可以不必建立網上服務臺(Help Desk)。為此應做好五個流程:客戶意見管理、問題管理、安全管理、需求變更管理、成本管理,重點是需求變更管理和成本管理。
在需求變更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記錄變更保證服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目的是確保在IT服務變動時,能夠以標準化的方法有效地監控這些變動,降低或消除因為變動所造成的問題;建立變更的文件記錄和批準審核的工作程序,尤其是可能造成費用超支、延遲進度等的變更;保持對內對外溝通高效通暢,及時通知受變更影響的每個人;將發生問題記入服務日志,與安全有關的問題記入安全日志。
在成本管理過程中,要注意適當折衷客戶需求,控制服務內容復雜性;控制成本支出尤其是應收賬款比例等,確保實現利潤;利用跟蹤甘特圖等工具,將服務內容變更、人員配置變更等情況計入成本,根據預算確定是否節約或超支,分析并記錄原因。
(4) 服務支持管理
服務支持管理的目的在于為客戶提供持續的高質量的服務,維持與客戶之間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為此應做好四個流程:培訓管理、檢驗管理、客戶反饋管理和服務質量提升管理,其中重點是培訓管理。在培訓管理過程中,要將培訓分為員工和客戶兩個層面:對員工培訓,要區分一線支持和二線支持對技能的不同要求,培養一線人員的全面技能和二線人員的精深技能;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檢驗,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加強對客戶的培訓,提高客戶操作水平和對IT服務的理解,使問題盡量在客戶企業內部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