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元,東軟集團(600718)周二創出近半年來新高。
回顧市場,該股自去年11月的低點8.03元一路上漲,區間最大漲幅接近130%。
而自今年3月以來,該股展開寬幅震蕩。此前東軟集團由于有重組預期,1月中旬以來股價連續上漲,從11元上漲至18元。但自3月初公司發布公告表示中止重組,公司股票復牌后曾直接跌停,而之后,東軟集團并未延續重組失敗后的股價下跌,隨市場走高重拾升勢并創出新高。而在本周創出新高后,股價又有所回落。據大智慧超贏數據顯示主力機構持倉線減少2%,似乎隨著公司股價二級市場上出現沖高回落,部分主力機構也有兌現收益的欲望。
不過,也有某私募人士認為,“東軟集團目前依然存在并購預期。”而此前,該股的重組并購預期,吸引了大批機構投資者的重點關注。值得一提的是,該股去年年報披露,華夏系基金大規模屯兵其中,旗下多達8只基金都在去年四季度“潛入”了東軟集團。
華夏系領銜入駐東軟
東軟集團年報顯示,共51家主力機構(基金49家,社保基金1家,券商集合理財1家)持有東軟集團,持倉量總計1.74億股,占流通A股69.04%。其中,基金持倉東軟集團在四季度增倉9家,增持3919萬股;而新出現在主力名單中的基金數量則有39家,持有5958萬股,約占流通股的20%左右。
“這樣看來,去年四季度基金大幅加倉了東軟。”市場人士分析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博時主題行業自去年三季度成為東軟集團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截至去年末已持有2999.25萬股,占流通股本11.95%。而該基金自去年二季度建倉以來不斷采取逢低加倉的策略,至此在該股上的盈利可能已有億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主力機構持倉名單中我們發現,華夏系旗下的8只基金屯兵東軟。其中,華夏藍籌核心、華夏成長分列公司第四、六大流通股股東,除了考慮到該股去年送配股因素外,兩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仍有不少主動性增倉,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分別持有1428萬、630萬股,而這兩只基金在2006年下半年就配置了該股,相對持有成本不高。另外,華夏復興、華夏紅利、華夏回報、華夏平穩增長、華夏回報二號、基金興華(0.906,0.02,2.49%)是在去年四季度完成建倉,5只基金合計持股約有1294萬股。而結合目前股價來計算,華夏系8只基金整體在該股上的盈利也有五成。
與此同時,該股也吸引到了全國社保基金103組合的追捧。除了考慮到該股去年四季度送配股情況外,社保基金仍有不少主動性增倉,年報顯示其持倉1772萬股,目前盈利則至少也有5000萬元。東軟并購或成主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東軟集團懸而未決的并購依然值得期待。”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雖然今年3月公司公告并購華信未果,但這不妨礙公司繼續搜索下一個并購目標,公司進行外延式的收購可能性還是很大,或許這就是該股能吸引到眾多基金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俊峰則認為,“東軟并購仍是公司2009年的主題。”他分析指出其原因有兩個,第一,公司仍將會繼續搜索并購目標;第二,公司預測2009年收入42.4億元,營業成本26.8億元,期間費用9億元,就是說收入增長13%,毛利率和費用率基本上維持不變,如果依靠內生性的增長要實現6.3億元業績承諾會較為困難,因此公司應該會繼續進行外延式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