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09“十大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五大在華全球服務供應商”、“中國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年度榜單在寧出臺。雖然在排名全國百強的“中國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中有不少江蘇本地企業的身影,但最具份量的“十大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榜單上,江蘇企業卻無一入圍。
此次十強領軍企業和百強成長型企業門檻還是不低的。領軍企業的條件是:企業規模3000人以上,離岸營業額3000萬美元以上的服務供應商。成長型企業的條件是規模200人以上,營業額300萬美元以上或者人均營業額5萬美元。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銘表示,從統計上大致可以看到,十強領軍企業、百強成長型企業與全國其他3000余家服務外包企業的營業額三分天下。其中,領軍企業的人均營業額達到2.98萬美元,百強成長型企業人均營業額達到2.17萬美元。在抵御全球經濟危機的能力上,領軍企業明顯高于成長型企業。
“中國在跨國企業的心目中仍然是個制造業品牌而不是服務業品牌。”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彭壯壯認為,中國近年來,作為服務外包的接包地的知曉度大為提升,但由于沒有立體化的品牌,因此在跨國公司的實際決策中往往會迅速出局。這也一語道破了江蘇外包企業的“軟肋”。
記者在大會現場偶遇了聯迪恒星(南京)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萬忠。這位負責人一臉的懊惱:這個連續3屆獲得了“江蘇省軟件服務外包前10強第1名”的江蘇外包企業,這次不僅與2009“十大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無緣,連全國百強“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都沒沾上邊。拋開沒接到報名通知不談,黃萬忠首先檢討了自己企業在品牌打造上的薄弱點:作為技術型服務外包企業,往往過于重視技術和片面追求經營業績,在軟實力的品牌建設上卻投入不足,“這也是江蘇不少同類型企業的一大詬病”。
在十強領軍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企業立足點就是直接面對國際市場。而江蘇服務外包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還有點凌亂,不少原來做本土市場的服務外包企業,缺乏“走出去”的清晰思路和市場定位,面臨重組與國際化轉型問題。入圍“中國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的南京聯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服務交付中心高級經理沈超就表示,公司與入圍全國領軍企業相比,差距主要就在于此,現在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發展瓶頸,這牽涉到成本、人力重新分配,并涉及技術規劃改變與公司整個構架模式是否與國外模式相匹配等一系列問題。
據美國高德納公司(Gartner)Gartner預測,到2012年,外包目的地的多選擇性將結束印度在外包領域的主導地位,其市場份額將從90%下跌到54%,而中國則將憑借其可用的巨大的人力資源儲備,處于一個主導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江蘇服務外包企業該如何做大做強打造自己的品牌?國際知名服務外包咨詢機構以及躋身全國十強的領軍企業紛紛在現場“傳經送寶”。
十大領軍企業博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裁王斌和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方發和不約而同地強調了創新的力量——“企業應堅持修煉內功,走自己的路,將產品研發作為核心發展。”方發和介紹說,作為唯一一家能提供完整的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軟件公司,東軟集團加快了開拓創新和全球化發展的步伐,將南京作為歐美業務的基地,“創新不止在技術層面,也要在業務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上多下功夫,以吸引合作者。”“中國服務外包雖然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在未來5—10年內將快速成長。”王斌建議,成立強有力的行業協會,促進同行業之間交流、整合資源。同時從市場角度,引導國有企業、政府加大對本土外包采購。在他看來,對國內服務外包企業而言,開放的國內市場比減免稅收和發放有限補貼更有意義。“相信未來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將出現在世界500強名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