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國內軟件離岸外包市場規模達29.70億元,同比增長17%(據《2006年第4季度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這令越來越多的本土IT外包企業意識到,在走向國
際,成為下一個“印度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之前,國內市場是其只許勝不許敗的一役。
為此,合作與兼并成為國內IT外包企業拉升自身規模的首選方式。
聯想智軟結盟軟通動力
據悉,經過20年的發展,印度IT外包產業產值已達300億美元,以印度信息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和塔塔咨詢公司為代表的4大印度IT服務外包企業,雇傭人數都達到5萬-6萬人的規模,反觀國內,國內最大同類企業東軟,人事規模為6000人左右,僅為印度對手的1/10。
在這一背景下,國內IT外包企業一直不斷尋求合并或合作,以謀求規模壯大。本月12日,聯想智軟與軟通動力正式進行戰略聯盟簽約,以謀求在國內外市場優勢互補。
軟通動力董事長兼CEO劉天文透露,在京滬深三大基地以外,公司已經在天津、武漢、大連與無錫建立四個服務交付中信,向當地市場提供低成本的IT外包服務和HR培訓。“我們為了取得在國內網點布局上的規模化,盡快進入二級市場。”
據聯想智軟董事長荊繼遠介紹,總部位于廣州的聯想智軟在2002年就已成為國內金融保險業IT系統外包供應商的老大。這次合作令軟通動力一舉完善在華南的布局。
國內企業爭相壯大規模
聯想智軟與軟通動力的結盟是國內IT外包企業在外資進入的危機下,尋求業務規模迅速壯大的一個縮影。
據悉,在2005-2006年間,大展、海輝軟件、軟通動力、文思創新、博彥、中訊、浪潮等IT外包企業均進行了數量、規模不等的并購。
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第四季度,國內前十位軟件離岸外包廠商的市場份額之和為20.7%,市場集中度比上一季度上升1.5%。
“中國IT外包企業的發展必須抓緊這兩三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是外資進華的瓶頸期,如果我們不能在這期間掌握市場,外資就會代替我們。”劉天文說。
軟通動力的迅速壯大,也印證了國內市場蘊涵的商業機會。據悉,目前軟通動力保持每月雇傭300名以上員工的HR增長速度,目前已達2000人的規模。
這種驚人的成長速度在IT外包行業中并不鮮見———浪潮世科公司此前就對媒體表示,并購是快速擴大人員規模以及拓展業務的方式之一,該公司已先后收購了兩家國內軟件外包企業、一家日資企業和一個日本軟件外包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