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IT廠商熱烈追逐的電力信息化市場,似乎沒有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而“引爆”,相反在日趨嚴重的“電荒”背景下顯得更加不慍不火。
電網企業忙于應付“電荒”,五大發電集團忙于制定信息化規劃,發電企業則由于更換“東家”而暫停了不少信息化項目,只有電力營銷信息化在穩步推進。電力信息化市場徘徊不前的“癥結”在哪里?電力體制改革對電力信息化的影響還要持續多久?
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概括了電力信息化市場上五對“矛盾”:先進的自控系統VS滯后的管理系統、復雜的系統VS空白的標準、市場的虛火VS競爭的無序、繁重的任務VS軟弱的組織、規劃的缺失VS系統的分裂,并由此認為,這五對“矛盾”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產生了電力信息化市場的諸多難題。
先進的自控系統VS滯后的管理系統
電力信息化包括電力生產、調度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兩部分。廠站自動化歷來是電力信息化的重點,大部分水電廠、火力發電廠以及變電站配備了計算機監控系統;相當一部分水電廠在進行改造后還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發電生產自動化監控系統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電力調度的自動化水平更是國際領先,目前電力調度自動化的各種系統,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電力調度機構全部建立了SCADA系統,電網的三級調度100%實現了自動化。華北電力調度局自動化處郭子明處長(職務核實)說,早在1970年代華北電力調度局就用晶體管計算機調度電力,從國產 121機到176機,再到176雙機,華北電力調度局全用過,到1978年已經基本實現了電網調度自動化;現在華北電力調度局實時監測華北地區發電企業每臺發電機組的運行狀態,然后統一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