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遏制的技術進步,巨大的信息化需求,以及企業發展的市場壓力,使“三網”融合成為世界性的潮流。目前,“三網”融合的滯后已經成為我國推進信息化的主要瓶頸。隨著日前兩大重要文件——信息產業部和廣電總局聯合出臺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下稱“規定”)、國辦發2008年1號文件《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政策”)在新年前后相繼出臺,明確提出了鼓勵廣電、電信相互進入的新政策。諸多專家對此紛紛表示,“三網”融合雖然才剛剛開始,各方面還不到位,但是畢竟規制壁壘已經開始被打破,堅冰正在松動,進入了實質推進的新階段。
雖然在業界看來,此次新政策的出臺更多的是有利于廣電部門,但是畢竟突破了以往互不進入的僵局,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總體來看是利好的。對于電信業來說,融合壁壘的松動無疑也是個好消息,其提供IPTV、手機電視、網絡視頻、數字電視業務的地位有望得到確認,電信企業面向的信息服務市場更寬廣了。雖然廣電部門同樣獲得了提供增值電信業務的許可,但是電信業擁有的豐富網絡資源、龐大資本實力和雄厚的技術經驗,將促使運營商在IPTV、數字電視、網絡視頻等主要融合業務領域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壁壘松動
新政策昭示融合方向與監管模式
早先就有很多專家指出,“三網”融合的突出難題就在于電信、廣電部門在提供融合業務時的作用定位。自2004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向科技部、信產部、廣電總局等五部委發出《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征求意見稿”以來,“三網”融合就一直成為電信方面大聲疾呼的理想狀態,特別是在近年來,電信、網通等固網運營商由于遭受移動業務分流,面臨增速放緩的局面,更是希望通過IPTV等業務帶來新的增長點。然而,廣電方面卻一直依據原來的“82號文件”來阻止電信運營商染指IPTV業務,導致電信方面發展的IPTV業務遲遲不能取得突破。而此次“政策”中明確提出了融合業務的發展方案,從今年2月1日起,鼓勵廣播電視機構利用國家公用通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等信息網絡提供數字電視服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同時,在符合國家有關投融資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國有電信企業在內的國有資本參與數字電視接入網絡建設和電視接收端數字化改造。也就是說,廣電企業可以提供包括數字電視服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在內的信息服務,電信企業則在提供原有增值電信業務之外也可參與數字電視的網絡建設。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三網”融合將使電信和廣電網絡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開展相互適應的網絡業務,最終形成雙贏乃至多贏局面。
電信、廣電部門對融合業務的監管權責劃分,則是更深層次的規制壁壘,如今這一桎梏也已被打破?;ヂ摼W作為新媒體,卻在內容監管上并不像傳統媒體那樣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尤其是音視頻內容,限于目前不夠成熟和普及的音視頻搜索技術,因此無論是內容的來源還是傳播,都讓監管者非常頭疼?!耙幎ā敝赋?,“申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單位必須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贝送?,還需取得兩張牌照:廣電總局的視聽服務許可證和信息產業部的互聯網接入許可證。廣電管內容、電信管接入,已經從共識變成了規制。專家指出,這至少昭示了“三網”融合的內容監管問題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案。
專家指出,兩個文件應該說是實質推進“三網”融合的第一步,雖然目前更有利于廣電部門向互聯網和增值電信業務領域開拓,但是相信隨后電信業向廣電領域進入的許可也將放開,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相互進入、相互滲透。
機遇一
IPTV解禁釋放巨大潛力
IPTV始終被業內認為是“三網”融合的代表性業務,也始終是電信、廣電部門博弈的中心。從1999年的“82號文件”的“互禁”到如今“政策”發布后的“互進”,IPTV的潛在市場終于有望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1999年,《關于加強廣播電視網絡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82號)第6條規定,電信部門不得從事廣電業務,廣電部門不得從事通信業務,雙方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事實上,此“82號令”成為廣電與電信彼此制約的政策法令。國家廣電總局以“82號文件”為依據,認為電信陣營運營IPTV業務違反了國家政策。2005年年底、2006年年初,泉州、浙江等地相繼叫停了電信運營商開展的IPTV業務。截至目前,我國IPTV用戶尚不到200萬戶,且只限制在上海、黑龍江、遼寧等個別省市,發展大受局限。
IPTV發展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同時也是巨大的潛在市場?!罢摺卑l布后,廣電部門推動數字電視的資金實力有限,電信運營商介入數字電視有利于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分析者認為,根據這些規定,今后電信運營商有望可以公開地發展IPTV業務。廣電系統的先天優勢在于節目內容的制作、播出以及信號傳輸等。電信網的優勢則在于覆蓋面廣,有長期積累的大型網絡設計運營和管理經驗,與數字電視相比,電信業在建設運營IPTV中具有更大的優勢和更加便利的條件。在獲得進入IPTV產業的正式許可后,電信企業特別是固網運營商如果能發揮網絡優勢和先進的技術經驗,積極參與各地IPTV的建設運營,將很快可以得到市場的豐厚回報。
機遇二
數字電視建網彰顯多重商機
“政策”強調,在確保廣電安全傳輸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國有電信企業在內的國有資本參與數字電視接入網絡建設和電視接收端數字化改造”?!罢摺碧岢觯稗D變廣播電視運營方式,推進實施網臺分離,形成適應數字化發展需要的廣播電視運營機制”。專家指出,“網臺分離”是一個重要的提法,內容和網絡分開,將給具有豐富網絡資源優勢的電信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政策”中規定了數字電視發展的戰略目標:2008年,通過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向世界播出北京奧運會節目;2010年,東部和中部地區縣級以上城市、西部地區大部分縣級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實現數字化;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擬信號電視節目。要實現這些目標,以目前廣電部門獨力承擔已經非常困難。目前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量為2796萬,有線電視數字化程度僅為24%,這與原定的2005年年底完成3000萬戶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有專家指出,“政策”看起來是可相互滲透的,甚至短期更對廣電部門有利,廣電部門可提供增值電信服務,但電信部門不可能介入內容制作。有運營商內部人士指出,廣電的數字化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固網運營商,而寬帶業務又是固網運營商重要的增長點。據廣州有線公司副總經理莊宜學透露,廣州有線計劃在今年推出支持高清電視、帶硬盤、支持時移和互動等功能的高端機頂盒,并在年內逐步推出雙向互動業務。不僅包括常見的交互電視、視頻點播,還有網絡游戲、網上小額支付、高速互聯網瀏覽、收發電子郵件、遠程教育等各種信息服務。如今“政策”發布后,電信企業可以參與廣電的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和數字化改造。據統計,目前數字電視內容提供商有央視風云等11家,平臺運營商有中數傳媒等5家,海信、飛利浦等也已染指數字電視和機頂盒制造。預計未來9年,國內數字電視將達1億臺規模,過萬億的多重商機正等待上下游產業去開發,而電信運營商得以確立在參與數字電視網絡建設中的地位,將極大加強對這一市場的進入力度。
機遇三
網絡視頻合作挖掘內容價值
互聯網的潛力巨大,尤其在進入Web2.0時代。雖然目前音視頻網站還缺乏創新的盈利模式,但是僅作為媒體平臺來說其價值就已經相當可觀,而且一旦以內容提供商的身份躋身增值服務供應商之列,其前景是相當有誘惑力的。根據艾瑞預測,2008年中國網絡視頻市場規模將突破15億元人民幣。2007年網絡視頻市場增長率達到了69.8%,2008年增長率預計可達73.3%。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認為,互聯網視頻服務提供企業正面臨如何成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的選擇,實際上資源組合最優化的就是跟電信運營商合作。如果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能夠真正實現資本的組合,從合理的資源搭配到合理的體制搭配,運營商以管理打包、產業打包的方式或者產業重新組合的方式跟互聯網公司合作,所有的經營方式沒有任何改變,這將促使電信運營商特別是固網運營商,在未來3年的戰略中要把跟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互促互進放在首要地位,這將是巨大數量級的市場空間。
專家指出,互聯網資源的豐富有目共睹,而這種豐富是技術、用戶習慣、時間的一種長期積累。較之互聯網,無論是數字電視、IPTV、移動互聯網的內容都很匱乏。內容的匱乏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沒有體驗也就無法培養用戶習慣了。所以,內容上不去,是目前數字電視和移動互聯發展的瓶頸之一?!耙幎ā背雠_后,電信運營商作為互聯網視頻企業的優先整合者,將獲得與優秀的、豐富的內容資源深入合作的機會,與網絡資源相結合之后,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