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HP)陸續收購多家軟件廠商之后,就轉以“業務科技最佳化(Business Technology Optimization,BTO)”作為軟件市場定位與訴求。惠普軟件事業處資深協理陳之逵表示,過去一年來,軟件方面的營收成長已經達到30%,其中,包括應用程序的效能管理與質量管理都有顯著的挹注,未來惠普軟件事業的發展策略,更將著墨于項目組合管理(Projec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PPM)的推展,進而提升企業的IT效益。
惠普亞太區軟件事業群PPM以及ITSM總監Damien Wong表示,目前惠普把企業的IT需求,區分為策略、維運以及應用程序等3大面向,來因應企業各個環節的IT需求。
從應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來看,如果企業的目標是要把IT資源達到最佳化利用,進而達到IT項目的最大效益,過程中,除了要重視項目需求之外,還必須涵蓋到項目開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以及效能管理,才能讓應用程序在開發階段,就能事先避免會影響效能的問題。而應用程序上線維運之后,還要透過相關工具建立監控機制,才能有效掌控上線之后的狀況,進而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并且發揮應有的效能。
為了串連這些流程,惠普在陸續并購測試軟件廠商Mercury Interactive、數據中心自動化軟件廠商Opsware、應用安全廠商SPI Dynamics、交易監控軟件廠商Bristol Technology以及叢集檔案系統廠商PolyServe等多家軟件廠商之后,就逐步建構業務科技最佳化的發展藍圖,同時并從策略、維運以及應用程序等3大面向開始拓展,而其中所涵蓋的產品也有10多項。
其中,Projec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不僅是業務科技最佳化的一部分,也將與業務科技最佳化的其它部分充分整合,例如:服務管理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質量管理Quality Center以及變更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CMDB)等,都將讓企業的應用程序,在不同階段的狀況都能進一步掌握。
除此之外,Project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也將與微軟的項目管理產品緊密整合,同時并支持ITIL的最新版本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