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新公司和新型服務正涌入外包市場,印度的表現顯得更加不同尋常。根據美國科爾尼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統計,目前有包括越南、波蘭和巴西在內的55個國家正積極向跨國公司推銷自己,希望成為“遠程服務所在地”。它們提供的服務也繼續增加,從來電接聽中心和后臺職能擴展到信息技術新領域以及咨詢、法律和醫藥等行業的研發。IBM等西方巨頭也開始設立它們自己的外包部門(通常設在發展中國家)。國際數據公司預測,到2011年,全球IT業外包服務市場規模將增至378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一倍以上。然而,沒有哪個新對手能阻撓印度的崛起。
印度的外包服務收入已增至10年前的10倍。據估計,印度公司仍然擄獲了全球IT外包業務的80%以上。維普羅、塔塔咨詢公司和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外包市場一樣快,甚至更快。如今,這些公司的市值全都超過200億美元,而10年前它們甚至沒有一家上市。簡言之,外包遠比當年人們所說的西方企業向窮國出口就業機會復雜,但印度公司卻發展得十分紅火。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南丹·尼勒卡尼說:“聰明的公司認識到,外包不僅節約了成本,還改變了經營的戰略手段。客戶付錢不再僅僅是讓100個人為他干活,而是為了取得特定的商業成果。因此,印度公司必須提高員工的能力。”
印度公司能夠繼續領先,原因看來相當明確:印度公司曾為英美大型跨國公司做IT領域的苦力活兒,而現在它們自己就是跨國公司。雇員技能的迅速提高使它們能向西方重要客戶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過去的業績也有利于它們贏得未來的合同。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主席基蘭·卡爾尼克一言以蔽之:“成本仍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地理位置重獲重要性。印度的外包服務提供者能夠維持優勢,部分原因在于它們開始在西方設立自己的基地,變得與客戶更近。上個月,維普羅公司以6億美元收購美國信息技術交換公司,創立了一個便于自己提供服務和招募美國人才的橋頭堡。維普羅公司全球IT業務負責人蘇雷什·瓦斯瓦尼說,位置的遠近有影響。他說:“(給美國客戶提供服務的)數據中心必須在美國,這能讓客戶感到更舒服。”
關注潮流者可以看看薩希·雷迪,他6年前創立的Applabs技術公司已開始將雇員派駐海外。這個最初只有不到10名員工的公司目前是全球領先的獨立軟件測試公司,客戶包括太陽微電子公司和思科等巨頭。它目前擁有員工1900人,其中已有約400人在英國和美國工作。
不過,印度人也不準備放棄它最初的賣點:低成本優勢。印度白領工人的工資在迅速提高,但班加羅爾一名員工的成本仍然只有巴爾的摩的不到1/10;由于不缺年輕人,這里應該不會出現嚴重勞動力短缺或工資猛漲。而且現在,在適當的時候,印度就把部分常規工作外包給另一些國家(例如越南),那里的勞動力成本甚至比印度還低。印度獲得的外包業務最終再次外包或許不可避免。要想在這場競賽中保持領先,就需要這種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