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信創很火。但向周邊的人一問,都很懵,一時不知如何簡單解釋,才能向提問者解釋清楚“信創”這個概念,以及還有我們為什么要發展信創,它有什么用?
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它是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基礎,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
“信創”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信創工委會”。該組織的全稱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是在2016年,由24家專業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國內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后來,除了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信創是把之前的一些軟硬件等行業放到了一起,重新起了一個名字叫: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簡稱“信創”。
也因此,一般來說,信創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四大板塊。其中,基礎硬件主要包括:芯片、服務器/PC、存儲等;基礎軟件包括: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等;應用軟件包括:辦公軟件、ERP和其它軟件等;信息安全包括硬件安全、軟件安全、安全服務等各類產品。
目前,國內的信創產業中,芯片、整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是最重要的產業鏈環節。另外了解到,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2年信創產業規模達9220.2億元,預計2025年突破2萬億。
針對安全可控,我們國家提出的是“2+8”體系。“2”指黨、政;“8”指關于國計民生的八大行業: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航空航天。
即,發展信創,先在黨政等封閉市場進行應用信創產品,打磨產品和生態;接著在產品好用和生態相對成熟之后,進入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航空航天重點行業市場;最后才是將信創產品全面應用到消費市場。
我們為什么要發展“信創”?
“信創”其實是個比較“低調”的稱謂。它的核心本質,就是自主可控。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不能在關鍵技術、關鍵領域,讓人給“卡脖子”!
隨著互聯網、信息產業的大發展、以及地緣政治的變化,網絡安全風險日益增長。網絡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因此我們國家必須盡快實現自主可控。而“信創”也就應運而生了。
除了安全可控,發展信創,有利于國內企業在建設“數字中國”的大背景下,完成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以應對、參與未來幾十年的國際競爭。同時,發展信創也是為了扶持國內信創領域企業,幫助提升研發實力和人才儲備;以及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帶動就業,推動產生技術紅利,取代人口紅利,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雖然,目前國內信創產業的關鍵技術仍未突破、信創產品的絕對用戶也不如國外、信創產業鏈條分散、信創人才不足,但行業普遍認為,未來三到五年,信創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中國IT產業,將在基礎硬件、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等領域,迎來前所未有的國產替代潮。
而我們的國內企業只有在黃金發展期到來前完成信創改造,才有可能贏得更多的競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