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浙江信息化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由大規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向信息技術全面應用、普遍服務和信息資源深度開發的戰略轉型。
一、浙江信息化建設面臨戰略轉型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提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和戰略重點。圍繞實施《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我們對浙江信息化發展的階段特征進行了研究分析,得出的總體判斷是:浙江信息化整體水平在全國各省(區)中處于領先地位,“十一五”乃至更長時期,信息化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臨由大規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向信息技術全面應用、普遍服務和信息資源深度開發的戰略轉型。
(一)向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轉型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工業化與信息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兩個重要階段,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是工業化高度發展的產物,工業化和信息化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和不同的階段特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出現了互動融合的趨勢,信息化和工業化這兩個不同維度的社會進化過程常常在同一時期重疊,信息化不斷改變著傳統工業的發展模式,推動業務流程和生產要素的重組,進而推動傳統經濟的轉型,從根本上改變工業化的性質。同時,工業化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成為信息化的強大動力源。信息化與工業化互動發展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
從浙江工業化進程看,傳統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仍是比較優勢所在。“十一五”期間,浙江進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新發展階段,這是經濟起飛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國際化提升的關鍵發展階段。總體上,浙江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繼續推進工業化、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仍是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從浙江信息化發展來看,針對工業化的強勁需求,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仍是浙江信息化的核心任務。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其對傳統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使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傳統產業的各個領域,引導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和低消耗方向發展,迅速提升經濟整體素質,保障浙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信息技術成為增強傳統產業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時間實現現代意義上的工業化。同時,依靠傳統產業的積累加大對信息化的投入,依據傳統產業的技術基礎發展信息技術,依托傳統產業的市場轉化信息技術的創新成果。
當前浙江的主要發展指標大體超前全國平均水平約10年,我們面臨的是在工業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快速推進、現代化建設正在展開的發展背景。因此,我們必須也可能“兩步并作一步走”,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促進兩者互相滲透、融合發展,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工業化水準,在推進信息化過程中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既能提高工業化的質量,又可不失時機地抓住信息化的機遇,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二)向全面普及和深化應用轉型
信息化是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和核心內容,現代化需要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時期是浙江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現代化進程將明顯加快。這就要求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全面普及、深化應用”將成為這一時期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征。
當前,浙江基礎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任務初步完成,以軟件、信息制造業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快速發展,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等重要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推進,信息化總體水平躍上新臺階;電信行業管理、信息市場競爭、互聯網管理和網絡信息安全方面法規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信息化推廣應用政策體系、知識產權保護法規制度、信息共享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同時,隨著全社會信息化意識不斷增強,全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全面推進信息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面對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移、國家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深入實施、發展模式的全面轉型,浙江信息化有著新一輪更大的發展機遇和較好的發展基礎,全面推進信息化的基礎條件基本成熟,全省信息化將向“全面普及、深化應用”方向發展。因此,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信息產業初具規模、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拓展的背景下,浙江信息化建設面臨著從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和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為主的轉型,更加突出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更加注重社會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和區域信息化的協調發展,更加關注為農村和城市弱勢群體提供普遍服務,全面普及、深化應用,全面推進浙江的信息化進程。
(三)向注重自主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轉型
從模仿到創新是后發地區實施追趕的一條捷徑,在模仿的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才能提升產業技術能力和水平。在推進信息化的進程中,要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十分注重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和自主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浙江經濟規模和科技發展已經積蓄了一定的實力,同時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由于要素瓶頸制約、區域競爭加劇、市場拓展受阻,資本和土地資源等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出現遞減趨勢,浙江比全國其它地區更早、更深刻地感受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同時,產業技術水平提升明顯滯后于產業發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單純靠引進技術已無法支撐浙江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必須轉入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發展階段,探索適合浙江實際的創新發展模式。
另一方面,浙江科學技術基礎較弱、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知識產權積累有限,相當一部分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們將在更廣領域、更大范圍參與國際競爭,如果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就難以突破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也難以獲得有利的競爭地位。同時,隨著世界經濟利益格局和相應的政治格局調整,使引進先進技術遇到多種困難和限制。國際經驗表明,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夠從根本上擺脫技術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突破競爭對手的技術封鎖,提高浙江的國際競爭力,保障浙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因此,要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廣泛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著名品牌,保障信息安全,逐步實現從以引進技術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的轉變,使自主創新成為當前信息化建設的主題和重要推動力量。
二、浙江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浙江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統一規劃和分類指導相結合,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加快建設與強化管理相結合,協調推進城市信息化和農村信息化、國民經濟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促進全省信息化整體協調快速發展。轉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
(一)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深入實施企業信息化。緊緊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從單項信息技術應用向集成化、智能化應用突破,從單一企業信息化向產業鏈信息化及行業信息化突破,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產品信息化。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產品的融合,推廣應用各種嵌入式系統,大力發展各種光機電一體化產品,推進家用電器、儀器儀表、電子機械及器材制造等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提高產品的信息化水平,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浙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研發信息化。大力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藝設計(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等研發工具,加快普及產品研究、開發與設計的信息化,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支持建立行業公共產品設計研發平臺,整合資源,逐步應用網絡化異地設計、網絡化產品協同設計等新產品開發技術,提升行業技術創新能力。
生產過程信息化。推廣應用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IMS)、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網絡制造技術、集散式控制技術(DCS)、數控技術等先進制造和控制技術,加強分類指導,重點推進機械、紡織、輕工、電子、化工、醫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生產裝備與制造過程的自動化、集成化、網絡化,提高生產過程的信息化水平。
管理信息化。應用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決策支持等管理系統,對企業的財務、人力、物資、銷售等信息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并建立相應的網絡支持系統,實現企業管理的集成化和信息化。探索適合不同企業的信息化運行管理模式,制訂相應的管理規范和標準,運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管理規范的組織和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產業集群信息化。圍繞產業集群的發展需求,搭建核心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支撐平臺,推進面向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現代集成制造系統平臺的廣泛應用,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成和優化,推動企業信息化逐步向產業鏈延伸、向產業集群滲透,促進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與競爭力的不斷提高。
2.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推進骨干企業電子商務,扶持面向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行業電子商務,推動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促進浙江電子商務的全面發展。
企業電子商務。大力發展企業間電子商務(BtoB),積極開展企業電子商務與企業協作平臺建設,依托骨干企業在采購、銷售等方面的優勢,以產業鏈為基礎,以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和市場終端的相關資源,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推動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積極發展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電子商務(BtoC),推動大型商場、購物中心、連鎖經營企業和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建立網上訂貨和物流配送體系,開展網上銷售業務。加快發展網上中介服務業,以房產、金融、人才、專利技術、旅游、物流、教育等信息中介服務業的電子商務為重點,促進中介信息資源的互動交流,拓寬電子商務覆蓋面。
電子商務平臺。發揮特色產業和專業市場的優勢,大力發展行業門戶網站,圍繞機械、化工、紡織、輕工、電子、醫藥等重點行業,加快培育一批以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為依托、特色明顯的行業性門戶網站。積極推進專業市場內部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商務交易網絡平臺,促進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促進中小企業提高商務效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在有條件的社區,積極建設以便捷購物、家政信息、健康咨詢等便民服務為主的社區電子商務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