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女人又夹又紧又丰满/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福交 /黄色va视频/姜恩惠的29分钟激情视频

English 服務熱線: 400-610-7333

湖州市“十一五”電子政務實施方案 2006-08-07 08:39  作者或來源:unknow

 

電子政務是信息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信息化總體發展的關鍵。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既是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進政府管理體制與模式創新的重要手段。因此,應用先進的電子化、信息化的手段開展黨務、政務活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必然選擇。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電子政務實施意見,加快推進我市“十一五”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1、湖州市電子政務建設背景與現狀

  11電子政務的背景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02]17號文件)明確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主要目標、以及相應的政策措施。黨的十六大報告也對電子政務建設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在此文件指導下,各地政府加大了對電子政務的建設。

 《浙江省電子政務十一五發展規劃》制定了我省電子政務十一五的總體規劃,根據規劃中關于我省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任務來制定我市相應的電子政務實施方案

  20057月,湖州市委、市政府下發了《中共湖州市委辦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實施意見》的文件。在文件中明確了我市電子政務今后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0511月經過評審通過的《我市“十一五”信息化發展規劃》,規劃中關于電子政務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12湖州市電子政務建設現狀

  121電子政務建設現狀

  湖州市近兩年電子政務建設主要圍繞基礎網絡、電子政務門戶網站、政務網應用系統、網絡信息安全這四大塊展開。電子政務基礎網絡設施全部租用通信運營商的百兆專線。市行政中心連接到市區各部門的專線聯網單位達140個(大部分是單機聯網)。市到三縣二區的網絡專線是10兆(即將升至100兆),2004年下半年市到省政府的專線由2兆升至155兆,這樣基本上已初步建成了一個覆蓋全市、縣區的政務網專線網絡。

  政務網的應用發揮后發優勢,積極使用新技術開發了辦公自動化系統,使政務網應用走在了全省電子政務建設的前列。目前,全市已有十幾家單位(局域網)加入到政務網電子公文平臺。該平臺功能模塊包括發文管理、收文管理、會議管理、車輛管理、督查督辦、信息采編、工作計劃、領導行程安排、個人事務、內部(政務網)郵件系統、個人配置管理等多個模塊。除了以上基本功能模塊外,該系統還集成了電子印章系統、短信平臺系統、CA認證系統等,使得電子公文更具權威性和法律效應,緊急公文催辦輔以短信通知,使該系統更具備了實用性和便利性。

  門戶網站服務功能不斷完善。20047月,湖州市門戶網站實施改版升級,200410月開始試運行。從200410月到20057月發布政務信息近 11000條,站點擊數已超過50萬人次,收到各類群眾網上“12345”來信1993封,網上共登記全市許可和審批項目765項。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部門子網站74個,網上第一批政務公開市級機關60個政府部門,31個黨群部門已在20058月底完成信息公開內容,各縣區以及鄉鎮政務公開根據市公開辦對政務公開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的要求進展順利。2004年底初步建成了黨政機關電子郵件系統,為全市兩萬多名機關干部開設了電子信箱。

  122市信息中心近幾年對電子政務建設設備投入情況

  2002年至2005年期間,市財政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政務網絡、門戶網站、部門網站建設,其中在這幾年時間里累計投入六百多萬元,用于基礎網絡建設、系統平臺建設、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建設。

  目前,市中心機房已擁有IBM小型機兩臺,SUN小型機兩臺,PC服務器25臺,內網中心交換機采用港灣公司的bighammer 6808,外網交換機采用Cisco 6509,各樓層配線間采用uHammer 24Cisco 2950分別作為內外網的接入層交換機。

  網絡安全方面,行政中心內外網共采用5臺方正的百兆和千兆防火墻,用于行政中心連接省、縣區的內外網安全防護,部門的局域網通過防火墻等安全設備連入市政務網,增強安全性。并且利用安全掃描系統,用于排查各系統漏洞,用于輔助管理。

  網絡存儲、數據安全方面。目前小型機配有光纖磁盤陣列、門戶網站配備NAS等多種存儲設備作為存儲和備份,服務器同時采用RAID5容錯技術保護系統和數據安全。

  123電子政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網絡構架不完善。市政務網絡雖已建成,但該網絡的可管理性不強,安全隱患較多,主要原因是網絡建設中缺乏總體構架,網絡結構比較單一,節點接入比較混亂。

  2、部門局域網建設緩慢。有些部門雖然以百兆專線接入到市行政中心政務網,但由于資金、技術、人員等多種因素,部門的局域網建設還未真正提上日程,有的部門雖已建好局域網,但由于沒有合適的應用,僅僅是連通因特網,和市政務網不能互聯互通。有些部門雖建成內外隔離兩個網絡,但政務網上沒有實質性的應用,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

  3、部門網站建設各自為政、管理水平極不平衡,網站安全保障和防范措施較弱,沒有相應規章以及專人對網站進行制度化管理。

  4、數據標準比較缺乏。大部分單位都沒有完備的行業數據標準,國家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尚未形成,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制度也還在制訂中,這些都將成為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共享和整合所面臨的新問題。

  5、電子政務應用建設較少,跨部門的業務系統更少,不能滿足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需要。

  6、黨政機關各部門之間通過網絡進行的互聯互通互動不足,信息交流和共享效率低下。政府與市民、政府與公眾的互動有待大力加強。

  7、部門文件庫的信息資源不夠豐富,政務信息公開意識不夠,缺乏信息共享和公開意識。

  由于體制方面的原因,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縱強橫弱”的格局,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因此需要通過整合,再造業務流,促進體制創新。另外,電子政務標準、規范等基礎性工作相對滯后,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

  124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統一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平臺。按照省政府電子政務建設“十一五”發展規劃和《湖州市關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實施意見》(湖委辦[2005]17號)的要求,我市電子政務必須建設省市縣統一的網絡交換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以解決目前技術標準不統一、信息資源共享度低、應用系統綜合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2、湖州市電子政務建設目標

  21電子政務建設原則

  211加強領導、協調推進

  電子政務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務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實現業務信息化的過程,也是通過信息化建設提升業務的過程。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密切配合,才能有效推進。

  212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按照“注重實效、穩步推進”的要求,對電子政務工程建設必須總體規劃,整體設計;統籌考慮,分步實施;以用促需,以需促用;加大投入,講究效益;提高、發揮系統運行效率和整體效應。

  213立足全局,突出重點

  在整個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必須始終貫穿立足全局的思想,使各個系統間能有效整合,相互支持。同時系統建設又必須以應用為核心,以使用效果為檢驗系統成功與否的標志。因此,系統建設的重點在應用,從而體現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現實意義。

  214資源共享、注重實效

  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系統、應用及人力資源,立足現有的基礎,力求通過整合資源,促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要按照統一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來建設、開發。同時,對電子政務建設中流程的規范,如公文流轉機制、公文格式、協同工作機制、數據管理和綜合利用等。

  215防管結合、保障安全

  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綜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電子政務建設,一手抓網絡與信息安全。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的規章制度。要根據電子政務建設的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按照政務公開和國家安全法規的有關要求,科學合理地劃分信息保密等級。

  22電子政務建設目標

  湖州市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以加強公眾監督和公共服務為目標,加快建設標準統一、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絡平臺;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庫建設,使信息共享程度顯著提高;實現重點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并初步形成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主要業務實現網上辦公,為機關、企業和公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改善和提高各級各部門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使全市政務信息化應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3電子政務建設任務

  231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

 “十一五”期間,政務網平臺需要有一個全新的面貌,滿足今后五年政務網上流量的增加、各種業務特別是流媒體業務的增加,對網絡帶寬、帶寬質量的要求將顯著提高。

  232建設電子政務安全支撐平臺。

  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入,將對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架構一個完善的安全支撐平臺,才能確保電子政務的健康快速發展。

  233逐步建立數據資源中心和數據交換中心。

   隨著各類電子化業務的發展,需要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利用,就需要建立一個全市的數據交換中心,通過數據交換不但利于各單位、部門的數據資源共享,也可以從交換中心獲取原始數據形成全市的數據中心,為各級各部門的統籌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234進一步完善門戶網站,建設電子地圖、網上審批辦證中心、等直接服務市民的內容。

  3.電子政務總體設計

  31總體框架示意圖

  湖州市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框架由網絡、硬件和安全平臺、系統軟件平臺、基礎平臺、交換平臺、政務應用系統、機關門戶網站多個層次組成。

  平臺建設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一個構建良好的電子政務平臺,有助于網絡的互連互通、數據的有效共享,也有助于維護網絡安全。

  32系統設計原則

  本系統在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長遠發展需要,在實施上應根據實際需要及投資金額,一次規劃,分期配置、分步實施、逐步擴展,保證系統的完整性。系統設計將遵循以下原則:

   l、統籌規劃——站在全局的高度,統一規劃,統籌考慮我市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管理的現狀及中長期發展規劃。

    2、統一標準——遵循國家和浙江省的相關標準,確保信息開發、傳輸和應用的一致性。

    3、資源共享——在統一標準和網絡互聯的基礎上,實現全市各級黨政部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充分為各級黨政部門決策服務,為全社會服務。

   4、產品先進——按照產品成熟、技術先進的原則來選擇系統,使系統擁有合理的生命周期,減少投資浪費。

   5、可擴展性——設計時必須考慮將來的發展,除了當前設計得有一定的超前外,還需要考慮系統的可擴充性,易于系統以后的發展。

   6、高可靠性——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從各方面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有應急的方案和對策。

   7、開放性——核心網絡系統必須全面支持各種標準,保證異構網絡設備的連接與集成。

   8、易管理性——統和網絡必須易于管理。

   9、安全性——從網絡、系統和軟件設計各個方面綜合考慮,保障系統的安全性。

    10、充分利用已有投資——在網絡方案設計時充分考慮湖州市現有硬件和軟件資源,把湖州已建和在建的有關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進行有效整合。

  33系統設計依據

  方案設計中主要參考的政策文件包括:

 ?、?span lang=EN-US>2002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辦發(2002)17)

  ②20039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3]27號)。

  ③ 20031120日,浙江省政府下發的《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省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通知》(浙政辦函[2003]88)

  ④200410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

  ⑤《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包括總則、工程管理、網絡建設、信息共享、支撐技術、信息安全六個部分。

 ?、蕖痘?span lang=EN-US>XML的電子公文格式規范》,包括總則、公文體、顯現、辦理、交換、歸檔、安全七個部分系統設計遵循的國家電子政務標準體系。

 ?、摺峨娮诱湛傮w設計與技術實現》(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研究成果),電子工業出版社。

  4、基礎網絡平臺建設

  41網絡基礎平臺建設目標

  全市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是一長期而復雜的任務,建設目標是:建成符合國家保密要求的安全電子政務網絡內、外網平臺,連接省、市、縣()三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檢察、法院職能部門系統,以及因工作需要接入的企事業單位;該網絡平臺支持數據、語音和視頻業務,傳輸性能滿足業務需求,具備網絡管理和信息交換等各項功能,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業務互聯。

  42網絡基礎平臺的組建規范

  421市到省政務內網接入方式。

  我市政務內網使用省行政首腦機關信息中心分配的IP地址,接入到省電子政務內網,接入到省電子政務內網的網絡設備、服務器與終端必須保證與政務外網、因特網物理隔離。
     

    縣(區)通過市政府的電子政務內網接入省電子政務內網。

  432市到省政務外網接入方式。

  我市政務網必須通過省政務外網的骨干核心路由器(NE40-8)接入到省政務外網,政務外網與因特網之間通過防火墻等系統做安全隔離。市、縣(區)在接入省電子政務外網時必須使用省行政首腦機關信息中心分配的IP地址。

   縣(區)通過市電子政務網接入省電子政務外網。

  433市、三縣兩區組建政務內網規范。

  市電子政務內網以專線方式與縣區政務內網相連,按需接入相關業務部門,使用省行政首腦機關信息中心統一規劃的IP地址和路由協議,同時保障與因特網的物理隔離。

  444市、縣區組建政務外網的規范。

  1、市級機關各部門的接入:市級相關部門采取專線方式接入市電子政務外網。

  2、縣區及組成部門的接入:縣區必須以專線的方式接入到市政務外網,縣區的相關部門以專線方式接入到政務外網。

  3、為了使政務外網能實現靈活的業務支持,滿足業務不斷發展帶來的變化,使政務外網具可擴展性,要求市級機關各部門及縣區的政務外網能夠支持MPLS VPN,利用MPLS實現一次投入就能提供多個VPN業務的能力,靈活調整不同網絡之間橫向縱向的訪問關系。

  4、市級機關各部門及縣區的政務外網應根據本規范設立資源共享專網、公眾服務專網和部門業務專網,并按本規范處理3種專網之間的訪問關系。資源共享專網上設立訪問因特網統一出口;因特網公眾可以訪問公眾服務專網上的相關資源。

  5、網絡安全支撐平臺建設

  51建設目標

  本項目的總體目標是:采用國際上通用的、以PKI(公鑰基礎設施)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體系,實現網上用戶真實身份的認證,保證網絡中傳輸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為湖州市電子政務系統建立一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安全可靠、功能完善、高性能和智能化的統一信息安全平臺。通過向各級黨政機構、個人、各類網絡設備、服務器、用戶終端等提供和驗證數字證書來保證數據和信息在產生、存儲、傳輸和處理過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抗抵賴和有效性。

  52建設內容

  1、建立注冊審批機構(RA),接受用戶受理,提供數字證書的用戶注冊審核,管理用戶資料。

  2、建立密碼服務系統,向電子認證系統以及其他應用服務器提供密碼服務。

  3、建立一套證書查詢驗證服務系統。

  4、建立認證中心(CA)、密鑰管理中心(KM)。

  5、進一步提供應用PKI技術,進行PKI應用的技術服務,包括PMI應用、應用軟件改造、安全網絡應用等。
  53安全支撐平臺總體框架結構

電子認證系統包括RA中心、CA中心、KM中心、證書查詢驗證服務器和密碼服務系統。其中RACA是系統核心。

  6、數據整合、交換平臺建設

  61數據中心、交換平臺建設的背景

  數據中心是機關各種業務系統、部門之間協同辦公的數據交換中心,是黨政機關的海量信息中心。建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集中式管理的共享模式;建設數據中心并通過數據中心,將各部門需要共享的數據進行分類歸納,通過交換平臺集中存放在數據中心的核心庫中,或通過數據中心的交換平臺進行交換共享,有效地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跨部門的數據資源共享。

  數據交換平臺廣泛存在于政務內網、專網、信息資源庫的建設中。政府一網式服務門戶和各部門的服務門戶組成了政務外網,政務外網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實現了與政務專網、政務內網以及信息資源庫的業務交流和信息交換。

  62 數據中心、交換平臺的需求

  一是信息交換共享需求。目前我市電子政務應用現狀是機關各部門的信息系統建設局限在內部和垂直縱向,不少單位雖然擁有辦公系統或業務系統,但由于標準不夠統一,又沒有統一規劃和統一支撐,這些系統只能在內部運行。能夠運行在政務網、公眾網上的應用極其有限。雖然網絡已通,但信息交換仍要靠手工、資源共享受到各方面制約,網上協同工作無法實現,自然應用層次和應用規模上不去。

  二是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的需求。按照國信辦電子政務的指導意見,人口、法人、空間數據、宏觀經濟等四類基礎信息數據庫的建設,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一項關鍵任務。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所要求的每一類共享數據庫的基礎信息都有多個組成部分,各部分又分散在不同的應用系統和業務單位中,由于沒有交換共享機制,基礎信息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時效性都無法得到統一的保證。

  三是各政務應用系統的需求,無論是網上審批、電子公文交換,還是基礎信息交換、城市應急指揮,都是跨部門的綜合應用,需要各部門之間進行業務協作。有些應用還需要或提供與其它省市的協作,市級數據中心的建立,可以為各種類型的跨部門綜合應用提供統一的支撐,方便而快捷地搭建目標應用,避免重復建設,節約財政支出。

  除此之外,網絡安全、信息安全要與應用同步建設,這樣也對數據交換中數據傳輸的安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一個統一的安全傳輸、數據訪問機制,是數據交換中心建設的基本要求。

  63 數據中心、交換中臺的技術要求

  數據中心的交換體系要求能夠提供數據描述、傳輸、安全加解密、轉換、匯總、分發、轉發、對等交換、同步、上/下載、組裝等功能服務,實現數據的高效傳輸,并可防止數據的丟失、重傳,簡化應用系統的開發。交換平臺要求實現的兩種數據交換方式:

  交換總線模式:各部門之間通過數據中心實現透明的點對點對等交換,交換的數據不需存儲在交換中心節點中。

  數據集中模式:各部門之間通過數據中心實現交換,交換的數據存儲在交換中心節點,形成共享數據庫。

  數據中心的共享體系應針對一些共享性數據資源,如四大基礎數據庫,以及面向一些專題應用的虛擬數據庫和數據倉庫,提供數據描述、注冊、發布、匯總、同步、上/下載、組裝等功能模塊,以支持多種模式的數據共享。

  64平臺總體設計原則

  數據交換平臺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模式,對各個已有或將有的應用系統  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應用系統及其他應用系統中的數據進行交換和處理,實現數據和信息的交換與集成,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數據以統一的格式在門戶上對外發布;或者將數據傳輸到另一個系統中去再利用,從而消除信息孤島問題。

  數據交換平臺可以建立異構系統間不同數據格式的轉換,支持不同處理業務、不同軟硬平臺對不同結構數據交互的要求,滿足辦公自動化、內外門戶網站,以及其它委辦局的應用系統之間無縫地共享和交換數據的需要。數據交換操作對用戶透明的,公文交換是數據交換平臺的一項特殊業務。

  數據交換中心不僅負責數據的傳輸,同時標準化數據結構。數據交換中心的數據輸出則是經過加工標準化后的數據。

  數據資源中心通過建立的數據交換平臺獲取各單位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按照分析性數據的要求存儲在數據中心。然后可以對各類數據產生相應的報告,為市委、市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撐,同時可以為各類業務系統如公共服務平臺等提供數據來源。

   管理總線是數據中心內部系統各層次管理的統一通道,也是從系統外部對系統進行管理控制的統一接口。它是各層次間的數據、服務、配置、監控的通道,各層次的管理組件是管理總線的延伸,負責提供本層的管理功能和管理接口。

  安全總線為數據中心提供統一的安全管理機制,封裝了常用的安全認證模型和策略,可以快速的部署到應用系統中。安全總線的插件結構可以擴展外部安全模塊,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插件式的結構擴展外部提供的安全模塊(如加密算法等),也能與外部的安全服務無縫集成。

  數據總線承載數據中心描述交換數據的數據,記載數據交換所需要的多種信息,負責數據的傳輸,支持包括MQ在內的多種數據傳輸方式。

  動態適配技術為數據中心提供可擴展的體系架構,支持平臺掛接和支撐各種類型的應用或數據源。

  基于數據中心,可以構建網上審批、電子公文交換等跨部門的應用。

  7、政務應用系統建設

  71建設背景

   我國黨政部門條塊結合形成網狀立體交叉結構,總體上可以劃分為縱、橫兩條線,橫向主要按行政區劃來劃分的省、地市、區縣、鄉鎮等各級政府機構,縱向則按照機構的職能劃分,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稅務、審計、公安、教育、交通、能源等各個行業部門。根據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和建設現狀,全國電子政務建設主要集中于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的建設,注重加強集成和整合,同時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完善安全保障體系和電子政務標準化體系,加強政務工作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和考核,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法制建設。

  72建設內容

  721行業電子政務應用

   縱向分布的、面向政府行業系統各單位使用的電子政務業務系統基本上可以對應于我國的十二金工程建設??v向的基礎型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作為城市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各部門各行業自行投資建設,一般建設在縱向專網中,與湖州市電子政務網間相互隔離。

    在湖州市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過程中,重點在于建設網絡、構建平臺、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接口,為各行業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提供網絡、平臺和標準支持。

  各行業基礎型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整合離不開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和交換平臺的建設,離不開電子政務相關標準的制定,也需要各行業基礎型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自身的建設成熟和完善,因此將主要放在電子政務二期工程中進行建設。需要督促與建設的應用系統包括以下方面:

  1、財政管理信息系統

  2、政府采購招標系統

  3、人口管理信息系統

  4、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化

  5、公安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6、口岸管理綜合信息網絡

  7、人事管理信息系統

  8、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9、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10、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統

  11、對外經濟貿易管理信息網絡

  12、就業管理信息系統

  13、環境監測信息系統

  14、農業信息應用系統

  15、檔案信息應用系統

  16、信訪系統

  722城市信息化電子政務應用

  7221城市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能夠收集、管理、查詢、分析、操作以及表現與地理相關的數據信息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地理空間數據是城市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數據,“十五”期間12個重要業務系統(如金水工程、金盾工程等),都離不開多尺度、多分辨率和多時態的地理空間數據的支持。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規劃、災害處理、旅游導航、環境檢測、智能交通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起覆蓋全市范圍的海量的、多尺度的、完備的、動態的空間數據庫,作為城市各行各業信息源的共同空間定位基礎。同時應考慮建立區域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城市的用地管理、地價評估等提供及時的、全方位地信息服務,以提高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加強國土資源科學利用和保護,促進城市地可持續發展。

  湖州市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建設初期可以以大比例管理湖州市的管線分布、規劃用地等重要信息。GIS中應當考慮包含以下內容:

  ● 包括地形高程模型(DEM),河流、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氣候、災害地質等;

  ● 企業空間范圍的建筑設施:包括房屋、道路、綠地、管網的空間分布及共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統;

  ● 企業安全監控系統:包括企業周邊電視監測,有害、有毒氣體、液體泄;漏監測,易爆物體存放監測,消防系統等安全隱患管理系統;

  ● 供電、供氣、供水管理信息系統;

  ● 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建立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統平臺,可以整合國土、規劃、建設、公安、交通等部門的空間地理數據,建設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經濟、人口、企業、土地、規劃、環境、交通、旅游等城市公共信息查詢數據庫,同時建設網上電子地圖,為用戶提供權威、時效的位置、空間信息服務。

  7222宏觀決策系統

  宏觀決策系統是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政府的數據交換平臺、數據中心,將采集的行業原始信息和統計信息,利用宏觀數據整合模塊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交換和分析等加工處理,形成宏觀決策數據庫,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和支持,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建立宏觀決策系統是以宏觀決策數據庫中數據為基礎,以模型庫和方法庫為技術支持,由宏觀數據整合模塊、決策支持模塊、精算模塊組成。

   1、交換資源數據庫

  交換資源數據庫(數據中心)存放著宏觀決策所需要的指標數據、統計匯總數據、抽樣數據等信息,是宏觀決策系統的主要數據來源。是以利用數據交換平臺,利用網絡傳輸數據的方式,實時或定期地對各行業的數據進行采集并儲存。

  2、宏觀數據整合模塊

  宏觀數據整合模塊是交換資源數據庫與宏觀決策數據庫的接口,是以交換資源數據庫中數據為基礎,按照宏觀決策的需要,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將相關數據提取、分類與整理后,對數據進行編輯與壓縮,經過數據計算與變換,最后形成宏觀決策所需的數據和信息,保存在宏觀決策數據庫中。

    3、宏觀決策數據庫


  宏觀決策數據庫是根據宏觀決策的需要,以交換資源數據庫為基礎,經過數據整合,存放重新組織過的交換資源數據庫中數據、各種統計信息以及其他各種主題的社會經濟信息,為決策支持提供數據資源的數據庫。
  4、決策支持模塊

  決策支持模塊的數據來源于交換資源數據庫,主要以數據倉庫技術組織數據內容,方法庫和模型庫為決策支持模塊提供決策所需的各種模型和方法,提高宏觀決策有效性和擴展決策者的決策能力。決策支持模塊對已有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建立模型體系,為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方便的人機交互方式,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為決策者提供可參考的輔助決策信息。

  5、精算模塊

  精算模塊是以宏觀決策數據庫為基礎,利用經濟學、人口學、數理統計等理論,通過建立不同的經濟模型,進行政策模擬。根據各種數據的成長情況,做出相應的預測分析和風險分析,對確保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數據依據。

  6、方法庫

  方法庫是一種程序庫,存儲各種通用的可用來構成各種數據模型的算法程序,提供對模型的支持,為模型庫作輔助決策時提供算法的工具。

  7、模型庫

  模型庫是在決策過程中不斷積累,利用方法庫中的分析方法建立的專門用于某一業務領域的模型的集合。存儲各種經濟數據模型、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進行發展預測、規劃論證、政策模擬和決策分析,從而在宏觀上掌握信息并做出正確的決策。

  7223城市應急指揮系統

   應急指揮系統是政府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啟動的一套指揮系統,它將統一調度整個城市范圍內的應急資源,具有全民參與、社會聯動的特征。系統主要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使政府領導能及時、全面、直觀地掌握重大突發事件等的第一手資料,便于統一進行調度指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湖州市城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是湖州市應急指揮中心與公安、消防、交通、醫療、水利、環保、氣象、地震、民防、海事、民政、安全生產、技監、工商、水電氣、電信、機場、核電等部門和各地政府以及駐軍、武警應急指揮機構,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樞紐和橋梁,主要由市應急指揮中心(固定指揮系’統)、機動指揮系統和現場指揮系統組成。平時以信息收集、比對、分析為主,同時為政府日常政務處理提供支持;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為市政府領導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提供通信與信息保障。

   以城市應急聯動指揮中心建設為龍頭,通過縱向單災種管理資源的整合,鼓勵專業部門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各種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建立綜合減災管理模式和各類災情的處理預案,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顯示處理技術、應用軟件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在各種不同災害面前,靈活地組成不同類型的救援指揮系統。實現防災、抗災、救援的綜合減災目的,把災情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小,保護湖州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8、“中國•湖州”門戶網站建設

   根據溫家寶總理“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指導思想,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根據政府業務的需要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以人為本,以公眾需求為中心,以為民服務為宗旨,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門戶網站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部分,作為地方政府實施電子政務的一個基礎平臺和主要載體,應把各部門的信息資源和服務功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整體設計。

  1、按“統一規劃、協同建設、分級管理、資源共享”的門戶網站建設方針,由市級主網站和縣區、市級機關各部門的子網站,形成完整統一的門戶概念。在較短時間內,結合目前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以及現有管理辦法,設計網站構架,把各縣區、各部門,直至街道鄉鎮、社區的網上信息層層鏈接起來,構建湖州市網上的虛擬政府。

  2、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部門職能不同,在門戶網站建設大的框架下,避免包辦代替,一刀切,統得過多過死。各部門按規定必須向主網站報送和加載的信息內容,同時各子網站在建設時必須遵循統一規范,要求統一標識,統一計數器插件,統一郵箱,統一信息檢索等,對于有特殊業務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經濟條件、技術力量的部門可以采取單獨建立網站服務器系統。

  3、提升、擴展門戶網站現有平臺,開發子站生成管理系統、模板制作管理系統、欄目萃取接口、信息發布統計系統、多用戶多部門管理系統。對于大多數部門,采用子站生成管理系統進行子站生成,較好地解決資金困難和信息共享。

  4、逐步建設門戶網站招商管理平臺和多媒體宣傳平臺

  5、引入數字證書(CA認證)平臺,加強多用戶多部門網站管理平臺的安全認證,以此作為門戶網站多應用服務的基礎。

  6、建設門戶網站與政務專網的數據交換平臺,逐步形成“外網受理、專網辦理、外網發布”的網上服務流程。

  81門戶網站內容建設

  明確網站定位,以服務百姓、宣傳湖州為建設出發點轉向為人民群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務。
  首先要加強信息容量。加強監督管理,使信息上載、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并逐步向街道、社區擴展。第二,加強資源整合,突出“門戶”概念,通過一些宣傳活動,讓“中國湖州”門戶網站成為湖州網站群的總樞紐;通過鏈接各部門,各縣區的門戶網站和各行各業知名網站,組成湖州虛擬網站群。第三,開發和應用“聽政”、“詢政”、“評政”、“監政”的“互動”體系,強化黨和政府為人民的理念,使門戶網站成為雙向溝通的渠道。第四,建設湖州市(包括三縣二區)電子地圖,充分利于電子地圖這個載體,宣傳湖州旅游資源,推介湖州企業。

  82門戶網站后臺數據庫建設

  真正的“電子政務”是“一個平臺,四個資源整合”。一個平臺是指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技術集成平臺;四個資源整合是指政府資源、企業資源、社會資源、社會服務資源的整合。發展電子政務,最根本的是要解決政府、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動,從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現代化。

  對信息資源的開發、管理實質是對分散異構的信息資源系統實現無縫整合,并在新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平臺上開發新應用,實現信息資源的最大增值,形成綜合的數據倉庫。

  湖州市門戶網站后臺數據庫建設將以信息共享為目標,建設綜合信息資源庫既外網數據中心,外網數據中心建設包括門戶網站協同數據資源、一站式項目審批資源、招商引資資源、投訴處理資源、招投標資源、語音短信資源、網絡信息萃取資源、視頻資源、企業信息資源等,根據實際,先易后難,分步驟實現。           

  9、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91市民信箱建設

  911市民信箱示意圖

  電子郵件是互聯網的兩大基礎應用之一。事實上,電子郵件是普及率最高的網絡應用,同時電子郵件可以結合各種通訊手段和接口可以使之成為城市居民的私人信息集散中心,有了市民信箱,所有的帳單就可以有一個統一的投遞地址――電子信箱

  912市民信箱的功能

  ① 公益信息的獲取,如政府公報、會議文件、人事任免、最新通知、文件、政策法規、辦事指南、就業信息

 ?、?帳單信息,如公用事業費(水、電、煤)賬單;通信費用,如(市內電話、移動電話、寬帶)賬單;交通違章處罰通知單等;銀行信用卡對帳單和個人誠信記錄等。

 ?、?增值功能,如全國天氣預報信息、旅游服務信息、飛機火車時刻表、酒店車票預定、近期展覽博覽會、演出信息等。

  92網上辦事大廳/市民服務中心

  921 網上辦事的意義

提升政府辦公效率,實現網上審批流程的制度化、程序化;實現與公眾的實時交互,公眾可以在審批過程中第一時間得到審批最新狀態和相應通知;進一步提升政府機構形象,使得公眾與政府的交互更加友好便捷。

  922 需同步建設的相關系統

  • 基于內外網的網絡安全支撐平臺建設

  • 各相關部門的業務系統建設;

  • 數據交換平臺建設;

  • 社區信息化建設和市民信箱系統;

  93公共信息查詢系統

  公共信息查詢子系統象百科知識全書一樣,存儲大量生活起居所必備的信息。為市民提供各類生活信息。公共信息查詢子系統包括以下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可以逐步擴充信息:

  【氣象信息】。提供本市氣象預報信息

  【列車時刻】建立列車時刻表,可查詢各車次的信息。

  【城市公交】建立城市公交車站信息庫。

  【常用電話】建立常用電話號碼簿。

  【常用網址】供用戶查詢常用的網址。

  【郵政區號】可查詢全國省市的郵政編碼和電話區號。

  【賓館酒店】提供全國各地的賓館酒店的信息和在線訂酒店。

  【單位換算】建立常用單位換算表。

  【萬年歷】提供不同地區時差的換算,1900年到2100年的萬年歷,內含所有節日、節氣、星期、公歷與陰歷、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信息。

   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中,需要逐步補充各類公共信息數據,同時要保證數據的更新和數據的準確性。部分數據來源可以通過數據中心獲取。

  94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系統

  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法定義務和重要職責,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通過建議提案的辦理,把群眾的呼聲和意愿迅速及時地反映上來,融入黨委、政府的決策之中,成為指導和推動各項工作的辦法和措施。

  應用互聯網進行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為辦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實時高效的交流平臺,大大提高建議提案的辦件效率。目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正在抓緊完善“建議提案網上辦理系統”,建議提案可以通過網絡直接傳遞到承辦部門,以進一步提高機關工作質量和效率。作為全國領先的建議提案辦理系統,該系統完善建成后,2006年浙江“兩會”的建議提案將完全不再使用紙張,全部實現網上受理、網上交辦、網上答復、網上反饋。

  建設湖州市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系統,對外可以聯接人大代表、社會各界,政協委員和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絡直接提交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對內可以連接市四套領導班子、各政府部門、鎮鄉街道,通過政務網絡實現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的網上傳輸、辦理、反饋和監督。

  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系統將對代表、委員的辦理工作實行“三上網”:

  一是議案建議的交辦工作上網進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可以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提交建議和提案,便于廣泛征集社會各屆意見。

  二是承辦單位的辦理結果上網公布,可以進一步有效提升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社會參與度,有利于對黨委政府工作的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更有效地發揮代表委員們參政、議政的作用。

  三是代表反饋意見上網公開,從而可提高辦理質量,提升問題解決率和代表滿意率。相關領導可對全部議案建議辦理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對代表不滿意件及時進行重點督辦。

  系統建成后,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過程將更加公開透明,每一件建議辦理過程中代表與辦理人員的交流、討論,從答復的初稿直至最終答復稿,都會在網絡上留下完整的記錄。承辦人員可以通過網絡相互學習、借鑒好的做法。建議提案辦理系統將有利于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領導全面掌握辦理情況,從而進一步提高辦理的質量和效率。

  歷史的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相關數據通過人大、政協各自的應用系統(或人工導入方式)按要求存儲在市電子政務中心數據庫,從而可以實現建議、提案數據的集中管理。各政府部門、鎮鄉街道通過政務網統一工作平臺接收辦理事項、完成相關建議/提案的網上傳輸、辦理和反饋。

  在每年的兩會期間,人大、政協相關機構可以通過系統進行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聯網錄入、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相關信息的聯網錄入以及網上辦理事項分撥工作。同時基于網絡,可以公布會議日程、發布會議通知,并支持網絡視頻和文字直播,實現“網上人代會”和“網上政協會”。社會公眾通過網絡即可以觀看和參與兩會議程。

  基于消息通知平臺,開發手機短信會議通知功能,便于常委會和相關專題調研會議的靈活組織。建設視頻資料庫和視頻點播系統,方便公眾通過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取證和上傳提案。

服務熱線:400-610-7333 | 郵箱:service@gpos.cn | 電話:8610-82564561/71 | 傳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備18017976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102號 Copyright ? 2005-2025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