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女人又夹又紧又丰满/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福交 /黄色va视频/姜恩惠的29分钟激情视频

English 服務熱線: 400-610-7333

[小型機 服務器]嘉興市電子政務“十一五”建設規劃 2007-03-13 09:57  作者或來源:unknow

電子政務是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是政府行政管理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根據國家、省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總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設“數字嘉興”的戰略要求,為推進“十一五”期間我市電子政務建設持續穩步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三、主要建設內容

 ?。ㄒ唬┗A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為電子政務建設提供基礎平臺、安全保障、應用支撐和服務渠道,是實現整個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多任務協同和業務整合的基礎。

  1、網絡平臺。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由電子政務外網和電子政務內網構成,是推行電子政務必要的全局性和公共性基礎設施。按照省有關電子政務網絡建設要求和技術規范,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分級部署,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進一步建設和完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政務外網覆蓋市、縣(市、區)、鎮(鄉、街道)三級政務部門,并延伸到條件較好的企事業單位及農村(社區),滿足各級政務部門進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升級改造電子政務內網,以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以及決策的需要。各部門已建的業務系統和網絡,除特殊要求外,逐步遷移到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上。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由市信息中心負責日常技術維護和管理。

  2、安全體系。電子政務網絡安全體系是保障電子政務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必要的全局性和公共性基礎設施。安全體系包括物理安全、傳輸安全、應用安全、病毒防御和數據安全。以密碼技術為基礎,構建嘉興市安全支撐平臺,為各業務系統提供統一的信息保護、身份認證、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等安全服務,為電子政務安全、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通過數據加密、數據異地災備、數據災難恢復建設數據安全體系。

  3、應用支撐平臺。建立應用支撐平臺,為各業務系統提供統一、可信的呼叫控制、應用整合、媒體控制和資源管理等應用支撐服務,如用戶管理、注冊與權限控制、工作流控制和消息流控制,并以用戶為中心提供即時通信和即時交互等基本網絡業務服務,為電子政務信息共享、應用整合和業務協同提供重要保障。

  4、信息交換平臺和數據中心。建立統一的政務信息交換中心,實現各業務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支撐電子政務“一站式”服務,并為政務信息資源利用和再開發提供基礎。通過信息交換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在保持各業務系統相對獨立的前提下,促進各業務系統之間有效協同,從整體上提高政務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業務系統的運行效率,降低整合成本與風險。

  建立我市電子政務數據存儲、備份中心,集中存儲、備份各類業務數據,提供統一的安全保障和數據容災措施,對數據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共享共用。

  5、政府GIS應用公共平臺。在1:5001:2000的測繪數據基礎上,整合國土、規劃、建設、公安、交通、農業、林業、礦產、水利、旅游等部門的空間地理數據,建設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經濟、人口、企業、土地、規劃、環境、交通、旅游等城市公共信息查詢數據庫,同時建設網上電子地圖,搭建政府GIS應用公共平臺,為用戶提供權威、時效的位置、空間信息服務。充分發揮GIS在城市規劃、災害處理、旅游導航、環境檢測、智能交通等領域的重要作用,形成“數字嘉興”的空間數據框架。

  6、門戶網站。繼續深化和拓展“中國•嘉興”門戶網站的服務內容,重點開展“一站式”門戶網站建設。門戶網站建設向綜合性、集成性和開放性發展,為使用者提供統一的服務入口,同時具備開放型的搜索引擎。

  門戶網站應立足應用、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信息公開、網上互動、網上辦事等為重點,進一步擴充完善門戶網站的功能和內容,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信息和服務為一體,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各級門戶網站和部門子網站建設,統一網站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實現市主網站對子網站信息的自動采集、處理、上載,集中管理網站用戶和硬件設備,實現主網站與子網站信息的深度整合。結合電子政務外網改造,將各部門的網站硬件設備統一托管在政府數據中心,建立統一的安全保障體系,減少網站建設的重復投入。

 ?。ǘ┬畔①Y源

  信息資源是按標準在各政府部門開展業務過程中采集建立,并依據國家制定的目錄和交互體系逐步健全的電子政務基礎數據庫,為政務公開、業務協調、輔助決策、公共服務等提供信息支持。

  1、信息資源的采集和共享。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基礎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指標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明確界定各部門的信息采集和更新權責,對信息進行采集和及時更新,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效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建立信息公開和共享制度,制定信息共享標準和規范,引入市場機制開拓信息增值服務,促進信息公開和共享。

  2、基礎信息資源。按照“一數一源、共建共用”的原則,結合相關部門的業務活動,建立嘉興市電子政務基礎數據資源庫。

  依托市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以宏觀經濟數據庫為龍頭建立統計數據庫;依托公安、勞動、民政、計生等部門的業務數據形成人口信息數據庫;通過工商、國稅、地稅、國資、人行、財政、技監、經貿、公安、環保、食品藥監、衛生、海關、商檢、統計等部門數據協同和信息交換,建立法人單位數據庫和企業信用數據庫;由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保、水利、交通等部門對GIS開發和利用形成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通過市數字檔案館項目的建設建立政府檔案信息庫;同時由相關部門建立法規文件信息庫、政府機關和部門重要業務信息數據庫。

(三)內部管理應用系統

  內部管理應用系統建設主要包括協同辦公、決策輔助、財政集中核算與支付、人事管理、行政監察、審計等核心業務與跨部門業務應用系統建設。

  1、內部工作門戶改造。在“嘉興市黨政信息專網”的基礎上,以服務于機關領導和工作人員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和宣傳信息化為目標,圍繞業務支撐、信息共享、互動交流三大功能,提供公務員身份認證和協同辦公統一入口;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和業務系統服務及其檢索、導航服務;整合業務系統和信息資源,促進內部信息共享,開展內部互動交流;依托共享信息資源構建決策輔助支持系統。

  2、協同辦公平臺。以統一的公文交換平臺和協作辦公平臺為基礎,實現公文及各類審批業務流轉的電子化、自動化;建立內部通訊、信息發布平臺,增進交流及加強信息資源的共享;建立符合檔案歸檔管理規范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按檔案管理標準建立文檔管理平臺,實現文件管理的電子化、自動化;建立行政事務管理平臺,全面集中管理人員、工作計劃、會議、資產等綜合業務。

  3、財政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通過單點登錄、集中授權、單點錄入和統一數據庫實現公共財政預算、國庫集中收付、非稅收入、資產管理、農業稅收、基建財務、外債管理和辦公平臺等軟件的一體化。以所有財政收支全部進入國庫單一賬戶為基本模式,以預算指標、用款計劃和采購定單為預算執行的主要控制機制,詳細記錄每個用款單位每一筆財政資金收支的流程,實現財政收支全過程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4、聯網審計系統。在“金審工程”一期的基礎上,實現聯網審計,加快二期工程建設步伐。建立審計辦公和作業數據庫群,在全市審計系統內實現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審計業務信息的數據共享;開發審計管理和審計實施業務應用系統,最終實現“預算跟蹤+聯網核查”的審計新模式,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網絡化電子審計,加強對財政財務收支經常性審計監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合理。

  5、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按照上級要求與工作需要,建立完善標準統一、內容適時、流程規范的人才資源庫、公務員數據庫、軍轉干部數據庫、機構編制管理信息庫、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數據庫等各類信息資源庫?;谛畔①Y源庫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全面支持人員任用、人員培訓、人員調配、薪資福利管理、人員考核,提高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水平。

  6、電子監察。以網上審批和網上招投標系統的電子監察為試點,開展網上電子監察。對行政審批、招投標、行政效能等實行全程網上電子監察,自動、實時地采集每個行政許可事項辦理和招投標過程的詳細信息,使監察機關即時、同步、全面地監察行政審批事項辦理和招投標工作的實施過程,并構建預警糾錯、績效評估等網上監察功能。

  (四)公共服務與應用系統

  在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優先支持財政、稅務、海關、工商、公安、環保、水利、食品藥品安監、質監、教育等重要部門的關鍵業務系統的建設與應用的同時,重點推進各業務間的協同和資源共享。整合已建和部署的相關部門應用系統,以數據流為中心,通過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實現應用系統的互聯互通,促進縱向系統內、橫向部門間及跨地區協同業務的開展,發揮各應用系統的綜合效益,提高政府對綜合事務的處理能力。

  1、金農工程。加快農村電子政務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政府服務延伸至農村基層。建立市、縣(區)、鎮(鄉)、村四級電子政務系統,實現網上辦公、電子郵件、公文流轉和政務公開。開展公共信息事務系統業務,使就業、民政、合保、衛生、計生等公共服務延伸到行政村。整合農經、城市大學、科技、科學、文化、教育、衛生、計生、氣象、水利、環保等部門的宣傳教育資源,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文化教育和政策宣傳,提高農民的文化和農業技術水平。

  以電話、短信和數字電視等多種通信服務渠道,為農民提供農業咨詢、市場信息和政務信息等服務。

  整合農業信息網、嘉興農網和“農民信箱”等網站的農業市場資源,結合網上審批、企業監管和農產品監管等服務,實現網上辦照和對農資、農產品的市場監管;提供品牌查詢,發布特色旅游信息;搭建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農產品市場。

  利用遙測遙感技術,大力開發和利用GIS系統。利用測繪和國土資源部門的基礎信息,逐步建立包含土地資源、基本農田、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水利設施、氣象資料、土壤環境、地力狀況、農民承包地管理等內容的地理信息數據庫。抓好耕地和濕地保護監管系統、突發性病蟲災害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建設。

  2、社區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按照建設和諧社區要求,積極推進社區電子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面向城鄉公眾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多樣化需求,整合各類資源,推動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民政事務、衛生保健、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居住人口管理、行政事務等各項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延伸到街道、社區。根據街道和社區的實際工作需要,建立以房產管理為基礎的家庭和實際居住人口數據庫,以臺賬管理為基礎的社區服務綜合管理系統,提高社區服務效率和水平。

  3、網上審批系統、招投標系統。以“一網式”建設模式進行網上審批系統二期建設。依據行政許可法,梳理、規范、精簡、優化行政審批業務流程,深度建設行政審批業務系統,構建網絡化公共服務體系,真正實現網上審批服務,為企業和市民提供“一網式”服務,并將服務范圍逐步延伸到縣(市、區)和鄉鎮(街道),從整體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結合電子政務外網改造實現和各縣(市、區)聯網,實現網上申報、受理和審批,網上審批信息查詢,逐步實現前臺受理和后臺審批的無縫流轉。

  建立網上招投標服務平臺。開發網上招投標綜合服務系統,逐步實現網上招投標、電子評標、電子競標與相關信息發布、受理和查詢,建立省、市、縣三級專家庫并實現專家電子抽取和通知,促進整個招投標過程透明化,體現“公開、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預防招投標過程中腐敗行為的發生。

  4、公共事務信息系統。依據嘉政辦發[2003]160號文件中“嘉興市公共事務信息系統建設實施方案”,基本完成嘉興市公共事務信息系統的建設。

  在公共事務信息系統一期建設的基礎上,改造和建設市民健康信息系統、人口計生信息系統、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數據交換平臺功能擴大應用面。結合電子政務網絡改造,公共事務信息系統整體遷移至政務外網,并將服務結點延伸至社區和村。

  繼續推動市民一卡通工程建設。在拓展“市民卡B卡”應用的基礎上,逐步推出“市民卡A卡”,使居民憑市民卡就能在自己的工作區域、生活區域享受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就業指導、公共衛生等各類社會服務。

  5、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企業服務平臺,依托法人信息資源庫,利用身份認證、數字簽名和電子印章等技術手段,統一企業服務入口。整合工商稅務、技監、人行、經貿、安監、環保、食品藥監、衛生、海關、商檢、統計等部門的門戶網站,擴大信息發布的范圍,實行網上聯合辦證、網上聯合年檢、網上集中咨詢、網上統一備案、網上集體認定、網上綜合監管、網上統一信息發布,推進網上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

  依托企業信用信息資源庫和信息化手段,建立企業信用信息監管平臺,同時通過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反饋、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對企業實施市場準入、存續、退出全過程的信用監管,建成嘉興市企業信用監管體系的基本框架,實現企業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為黨委和政府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政府各部門協同監管企業行為提供依據,為社會各界查詢企業信用信息提供服務。

  采用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建設模式,依托數字證書,建立安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網上交易簽約平臺,充分利用數字證書功能,促成商務交易網上行。

  6、嘉興電子口岸。依托嘉興港區位優勢,由市政府統一部署和協調,與中國電子口岸實現統一標準、統一認證和統一品牌,按照浙江省電子口岸建設“減少通關環節、降低通關成本、提高通關效率”的要求,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依據《關于在進出口領域開展企業基礎信息交換試點的通知》(國信辦[2003]6號)中的有關信息交換標準和《嘉興口岸“大通關”建設實施意見》,將海關、外經貿、經貿、口岸辦、檢驗檢疫、邊檢、海事、港務、交通、工商、國稅、外匯等部門的管理系統整合起來,建立嘉興電子口岸信息平臺。協同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于一體,支持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政府執法監管部門之間,以及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電子信息交換,支持海運、空運、內陸運輸及多式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電子信息交換,建設成區域性物流信息平臺,逐步發展并最終與國際接軌。

  7、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應急指揮系統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以資源數據庫、方法庫和知識庫為基礎,以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分析系統、信息表示系統為手段,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分析、處理、協調和管理控制等指揮功能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依托電子政務統一平臺,整合衛生、水利、環保、氣象、地震、公安、消防、交通、工商、安監、通信、人防等相關職能部門各種應急資源、業務流程、信息資源、網絡通信平臺和應用系統使之協同工作。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建成軟硬件結合的多部門、多業務的整體聯動系統,對公共應急事件進行風險評估、監控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價,實現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統一調度指揮、高效協同應對。

  四、實施計劃

 ?。ㄒ唬嵤┎襟E

  “十一五”期間,我市電子政務建設主要分兩個階段實施。

  1、第一階段從2006年—2007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加強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電子政務內外網改造,強化網絡安全系統建設。啟動重點信息資源庫建設。以協同工作為重點,加強內部管理應用系統建設。以為自然人服務為重點應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能力。

  2、第二階段從2008年—2010年,主要目標任務是:完善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立電子政務統一安全支撐平臺和應用支撐平臺。重點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以企業服務和城鄉建設為重點,深化政府服務應用。

  (二)重點項目

  1、第一階段重點項目。金農工程一期、市民健康系統、勞動和社會保障系統、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協同辦公平臺、聯網審計、數字檔案、電子政務外網、政府數據中心。具體見附1。

  2、第二階段重點項目。金農工程二期、統一招投標平臺、企業聯合年檢系統、企業信用系統、嘉興電子口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人口基礎信息數據庫、法人基礎信息數據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數據庫、應用支撐平臺、安全平臺、政府GIS應用公共平臺。具體見附2。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實行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協調推進。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上下聯動的綜合協調機制。

  進一步強化對電子政務項目的管理。有關部門在進行電子政務投資時,要以本規劃為主要依據,避免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凡由市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嚴格執行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按照先規劃后立項、先評估后建設的原則,由發展改革委對項目實施從立項到驗收的全過程管理。建立效能評估體系,對待建項目進行評估,降低政府投資風險,保證電子政務項目的建設質量。

  (二)建立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建設必須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標準。標準體系包括網絡構造規范、政務數據資源交換規范、安全體系規范、各類指標體系、運行管理規范、系統建設開發規范等內容,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基礎。

 ?。ㄈ┙∪阵w系

  電子政務建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涉及到各方面的應用,需要一支專業技術支撐隊伍。加強各級各部門信息技術專業隊伍建設,形成電子政務建設的骨干技術支持力量。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在網絡和系統以及終端設備的維護等方面,大力推行服務外包。

  (四)完善投入機制

  電子政務建設和運行維護投入以財政性資金為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在充分保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和各類應用的開放、可靠安全和普遍服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拓寬籌資渠道,大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和運營,逐步推進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運行維護的市場化。加強與IT企業的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的快速和諧發展。

 ?。ㄎ澹┘訌娙瞬沤ㄔO

  高度重視電子政務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開展人才需求調查,確定人才工作重點,編制人才培養計劃。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交流、激勵等機制,落實各項人才政策,創建良好用人環境,在全市培養一大批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政務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促進信息技術和政務業務的高度融合,提高電子政務建設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推動電子政務又好又快的發展。

服務熱線:400-610-7333 | 郵箱:service@gpos.cn | 電話:8610-82564561/71 | 傳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備18017976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102號 Copyright ? 2005-2025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