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領域的重大項目
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開展以創新設計、敏捷制造和協同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制造業信息化集成應用與示范;開展面向制造業產業鏈協作和區域制造資源共享的中小企業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示范應用,支持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業信息化技術與產品的客戶化與集成應用開發和推廣,建成20個信息化軟件產品產業化基地,培育一批系統集成商和信息化中介服務機構。
綠色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建立綠色制造模式庫和實施方法庫,研究綠色基礎材料及其制備技術、清潔生產與綠色制造技術、材料的高性能化技術、再生資源化技術和再制造技術,制定若干項規范和標準,形成若干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并實施一批綠色制造示范工程。
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重大項目
現代服務業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突破現代服務業系統集成關鍵技術,建立現代服務業共性及應用服務技術支撐體系,創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標準、規范,推動現代化的服務模式與運營機制的建立,在電子商務與物流、數字媒體、數字教育、數字區域協同服務、數字醫療協同服務、數字城市、數字旅游、專業化第三方服務等方面實施一批應用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現代服務龍頭示范企業,促進傳統服務業升級與現代服務業發展。
國家電子政務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突破跨系統應用整合的分布式屬性授權、資源整合等技術瓶頸,重點解決跨部門統一信任體系和面向服務的協同辦公、并聯審批系統集成平臺的關鍵技術問題,增強國家宏觀管理和決策指揮能力、部門間的協同工作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執政能力,帶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產品的應用。
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與環境建設重點任務
國家高新區。總數控制在60個以內,計劃建立30個左右服務于產業集群或產業鏈的專業化共性技術服務平臺、開放式實驗室等。
生產力促進中心。總數達到2000家左右,服務企業數量超過20萬家,協助10萬家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工業分包網絡。
國家大學科技園。總數控制在80家以內,培育200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專利達到1萬件以上。
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1000家,孵化場地總面積2500萬平方米以上,絕大多數具備完善的技術基礎設施和信息網絡,當年在孵企業5萬家以上,畢業企業累計1.5萬家以上。
產業化基地。總數達到300個,實現銷售收入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4000億元,稅收1000億元。
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重點任務
新農村建設科技促進行動。包括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農村社區,推進城鎮化,壯大科技型企業,完善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民和優化科技人才隊伍,開展試點示范。引導建設3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2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鄉鎮,100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縣。
星火富民工程。建設10個國家星火產業帶和100個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培育50個農村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培育100家創新型龍頭企業,轉化5000項農村先進適用技術,建立覆蓋全國的星火110科技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發展50個國家級星火培訓基地和3000家星火學校,培訓農民5000萬人次以上。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重點支持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與推廣,熟化和示范應用2000項最新農業科技成果,形成100個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試點總數達到80~100個,認定30~50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轉化、示范和應用農業新技術成果2000項,形成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