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醫院信息化的進程發展
我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伴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經歷了20多個年頭,三個階段:最初是單機單用戶,即單PC機階段;接著是多機、多部門獨立系統的應用,即PC機+FOXBASE+局域網+部門級信息系統的應用階段;目前是局域網絡化全院級應用階段,采用的是 C/S、B/S結構的一體化醫院信息系統。而醫院信息系統則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管理信息系統、臨床醫療信息系統及區域醫療信息網絡。(見圖1)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醫院信息系統主要由臨床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組成,每個大系統又各自包括若干個小系統,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醫療信息化體系。(見圖2)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目前,我國各大中型醫院已經實現了部門的信息化管理,條件較好的醫院正在向全院信息化管理過度。然而大部分小型醫院在這方面還有待發展,相信未來幾年內這個領域將是一塊活躍的市場。
二、醫院信息系統發展的國際趨勢
1.現在國際上醫療技術較發達的國家正在進行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渡,我國也有一些醫院正在進行這一過程。
(1)實現全面集成化的數字化醫院
一方面,在醫院內部表現為醫院所有信息點組成一個共享的網絡,不存在信息孤島,臨床業務和管理工作流覆蓋全院各個環節;另一方面,完善外部接口,如保險、其它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家庭等。
(2)醫院信息系統軟件的發展趨勢是:
建立開放、穩定的集臨床和醫院管理為一體的數字化平臺,核心技術為HL7、DICOM、CCOW;
應用軟件逐步小型化、個性化,更專業地處理業務,如心電圖智能診斷工作站將取代一般的Observation
Reporting工作站;
醫療保健信息系統
同時快速發展的還有醫療保健信息系統,它的組成是這樣的:(見圖3)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 國外臨床信息系統(CIS)的基本構成:
(1)病人管理 ADT & Patient
Administration
(2)醫囑輸入 Physician Order Entry
(3)電子病歷系統 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4)藥物物資系統 Pharmacy/supply
management
(5)資源與預約 Resource &
Scheduling
(6)放射信息系統 RIS
(7)實驗室信息系統 LIS
(8)賬單結算系統 Billing System
(9)危重監護系統 Crit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10)圖像存檔與通訊管理系統 PACS
(11)病人轉診 Patient Referral
CIS系統技術先進,功能強大,比如:
在信息存儲上,目前國際上采用的是最先進的POMR 結構,符合國際標準的信息編碼,采用樹形結構更適用于對醫學信息的描繪;對于電子病歷(CPR)的交換則遵循HL7標準,采用HL7 Version 3 Standard: 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Framework 1.0
這是未來醫院之間電子病歷交換的前提(可以記錄在磁盤、磁卡、IC卡或通過網絡等傳輸)。
用同一界面訪問醫生工作站及電子病歷系統,包括:圖像、實驗室結果及報告。這樣在信息的使用上就更方便,實現了信息的共享。
信息化建設使醫院從中引入新思想、新觀念,從而對病人服務更加周到,醫患關系更加密切,從而可以及時準確全面地為臨床醫生提供病人信息,加強醫院質量管理,增強醫療質量意識,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源。信息資源發掘將給醫院帶來不可估量的財富,為臨床循證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數據,另外,醫院還得到了避免浪費、規范財務管理的好處??梢娽t院信息化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三、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1.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的規模
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有32.5萬家,其中醫院只有1.7萬家,但醫院卻承擔起了絕大部分的醫療任務,因而,從規??紤],醫院需要信息化系統。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我國醫療機構信息化的建設情況
截至到2001年,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情況見下表: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3.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內涵
目前,我國85%的醫院信息系統是以財務核算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sy[MIS]sy[,10%的醫院在開始探索建立以醫生工作站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5%的醫院正在探索建立PACS系統,可見我們還有許多的路要走。
4.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地區差異
至2001年6月,全國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比例在30-35%之間;華東地區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比例已經接近80%;而西北地區的建設比例還不到20%。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5.影響醫院HIS建設主要因素
影響因素依次為:資金缺乏、尚不需要、怕系統太難、沒有時間、領導不重視等。總括起來可歸納為資金不足和對信息系統認識不足兩類。
6.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總體評價
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快,主要集中在MIS系統開發和應用上,但信息化程度比較低,CIS、PACS和 OA處于探索階段;
我國醫院信息化系統軟件開發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但產業規模仍然比較小, 與國外相比,在技術水平和應用方面還有相當差距。
四、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統一的HIS建設規范和技術標準
HIS標準化是醫院信息系統的生命,缺乏標準的信息化建設會形成一個個]sy[信息孤島]sy[,將失去生命力。只有統一了標準才能使醫院內部網絡互聯互通、互操作、資源共享,對外才能與醫保、社保、銀行、藥店、上級行政部門等信息系統可靠聯接。HIS標準化工作可大大推動醫院管理現代化、醫院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及醫院資金的有效利用,可減少開發商的重復勞動和投資。因此加速建立]sy[醫院信息系統標準體系]sy[勢在必行。
2.HIS系統模型構建和整合存在技術障礙,應用系統彼此獨立和封閉
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家公認的、行之有效的醫院管理模式可供軟件開發商及醫院參照,大家都處在探索、實踐階段。從醫院的角度來說,面臨著如何選擇HIS供應商、如何處理好與眾多HIS供應商的關系、如何確保HIS工程質量的問題;從廠商的角度來說,面臨著如何處理好眼下差距極大的軟件價格與售后服務的關系,如何設計好醫院硬件與軟件投資比例的關系問題。 3.醫院管理流程不規范,信息人才奇缺
從技術因素來看,信息技術及產品的更新太快,用戶跟不上,無所適從;從非技術因素來看,醫院領導的管理觀念、醫院的組織結構、工作模式要適應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醫院信息系統的標準、規范仍有待進一步加強與完善。系統互聯、資源共享的問題解決得不是很好,原因就是技術和標準尚不夠規范。
醫院在實現HIS時,要多考慮醫院管理模式的先進性及規范化,多考慮法律、法規依據,多考慮安全、保密、倫理等問題。HIS實施的關鍵環節和前提有三個方面:首先要優化醫院管理,其次要規范醫療流程,最后一定要以行業為主導,而不是以廠商為主導。目前的計算機技術來開發應用于HIS根本就不成問題,問題的關鍵在醫院本身。要實施HIS時,一定要以醫院管理為主導,以行業人員為主體,首先制定出切實合理的需求分析,以信息化的手段來提升醫院的管理水平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
對醫院而言,管理混亂、流程不規范的醫院不要急于上信息系統,否則信息化的目的很難實現;對計算機的廠商而言,千萬不要盲目介入流程不規范的、管理沒有優化的醫院項目,以免陷入沼澤地不能自拔。
4.醫院軟件缺乏兼容共享的基礎
目前國內許多醫院的 信息系統都是由一家企業來開發,但由于HIS、PACS、LIS、OA等系統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各個子系統都要做到一流水平實非易事。同時系統的升級換代及接口的擴展、已用系統與不同產品的相互連接、兼容共享等都還缺乏必要的基礎。
5.對臨床信息系統(CIS)缺乏足夠認識
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開發醫生工作站,功能包括病歷、醫囑的輸入,在信息的訪問方面,也能查詢到檢驗結果和檢查報告(有些甚至可以看到圖像信息),為了幫助醫生提高輸入速度,想出了許多的辦法,醫生們感覺到確實幫助他們節省了部分時間,但是,這遠遠不能稱之為醫生工作站。CIS最根本的原則是有助于提高醫療質量和大幅度提高臨床工作的效率,任何一個CIS的設計者都會這樣考慮,但是如何很好地滿足這一需求,能回答這個問題的設計者卻很少。
五、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深遠意義
數字化醫院能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之大,未來醫院的競爭將集中體現在信息競爭、知識競爭方面,數字化醫院將在以下幾方面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1.引入新思想、新觀念
CIS將幫助臨床工作者提升對病人的服務意識,從系統提供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病人需要怎樣的幫助;系統幫助醫生提高醫療質量意識、規范醫療行為,如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概念的引入;目標管理意識,電子病歷系統將要求對病人的治療作階段評估與效果預測,即治療工作要達到的目標。計算機還可以幫助計算出由于個體差異或醫生治療方式等原因造成的偏差,這樣有助于醫生思考自己的治療方案與標準方案之間的不同,并給出合理的解釋和調整。
2.病人服務更加周到
實現病人管理后,病人的服務將更加周到,如系統可以實現對病人追蹤,在病人注冊登記后(如門診掛號,入院登記),各個為病人服務的部門就能獲得豐富的病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如病人的輸送方式(借助輪椅或是推車等)、方向辨識能力障礙等,相關的服務人員從CIS網絡上獲取這些信息后,就可以針對病人給與相應幫助。在放射科,由于有了病人追蹤,醫生們可以了解到病人為了檢查所等候的時間,如果超過某一限定的時間,系統會自動提醒醫生,另外,還根據不同的優先級為病人安排好檢查預約的時間。病人需要短期離開醫院,病人管理系統會要求對病人的病情評估,判斷是否可以短期離開醫院,注意事項有哪些,負責醫生和患者的最快捷的聯系方式。臨床事件提醒功能可以提醒醫生和護士及時執行已下達的醫囑等。
3.病人信息共享,及時準確全面地為臨床醫生提供病人信息
電子病歷系統有能力收集分散在各個信息點上的醫療信息,它記錄了病人一生的健康信息,其基本結構如下:
病人主索引信息(Patient ID &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病人訪問信息(Patient Visit)
電子病歷(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CPR)
通過病人的主索引,就能查詢到患者一生的就診記錄,包括每次就診的病歷、治療措施、處方、各種檢查報告和結果(如x線片、CT、心電圖、腦電圖、實驗室檢驗結果),特別監護數據等信息。醫生確定病人訪問記錄后,就可以像翻閱紙張病歷一樣查閱包括有病歷首頁的詳細病歷記錄。電子病歷系統不僅提供傳統的閱讀方式,而且提供更加方便的檢索功能,幫助醫生在很短時間內了解病人的健康狀態的變化,如可以要求電子病歷系統繪制患者一生中反映肝功能的某些指標的曲線圖。這樣醫生就可以很快得知該變化是否與季節有關、是否與年齡段有關,可以要求電子病歷系統給出胸部影像學檢查索引圖,此時可以粗略的了解到病灶的增加或減少,病灶的大致部位等信息。 4.質量管理理念融進電子病歷系統,增強醫療保健質量意識
電子病歷系統引入面向問題的醫學記錄(Problem Oriental Medical Record, POMR)新思想,這一功能將用在我們現在的病程記錄上,系統要求首先要明確存在的問題,確認問題的證據,針對患者的病情提出要達到的目標,包括階段目標。針對問題和目標提出的措施,在處理該問題時可能的并發癥以及怎樣避免并發癥的產生,進一步的研究等,都是POMR所涉及到的內容。應該說POMR非常符合臨床醫生思考問題的方法,也使得病歷記錄更加規范。
5.醫患關系更加密切
利用CIS臨床醫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有學者研究表明,此時,醫生會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交流所獲得的信息,從而改善了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使患者從心里上接受醫生,在心理和治療方面獲得患者更多的配合。
6.資源預約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源
醫院為病人服務都需要配備相應的資源,資源包括人、場地(床位、房間)和設備等,資源本身需要安排日程,即可以服務的時間段和不能提供服務的時間段。預約資源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加明確的服務時間,避免長時間的等待,醫生也可以預先熟悉病人的資料,有計劃安排工作。
7.信息資源的開采將給醫院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價值
電子病歷儲存有大量的臨床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可以為本醫院病人服務,也可以為其它醫療服務機構提供咨詢服務,包括醫療診斷水平的提高、優化治療方案,病人個性化健康教育,藥物作用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等。
8.為臨床工作的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數據
六、我國醫院信息化發展的策略
1.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政策支持
最近政府部門啟動了不少項目來發展我國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并制定了許多相應的規范,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要發揮衛生行政部門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要把它納入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功能規范和信息標準,市場引導和準入(許可證),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從而提高HIS的整體水平。
2.逐步完善HIS系統結構的規范和標準
目前全國有300多家公司在生產與醫療信息化相關的產品,但過去由于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公司之間各做各的,造成了醫院的信息系統之間難以信息共享。經過反復討論,2002年5月28日衛生部出臺了《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以下統稱為《規范》),作為全國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統一技術標準。《規范》包括臨床診療、藥品管理、經濟管理、綜合管理與統計分析等部分,詳細規定了門診醫生工作站分系統、護士工作站分系統、醫學影像分系統、藥品管理分系統等的功能規范。以往的文件主要約束開發廠商,《規范》不僅是評審開發廠商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依據和標準,也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性文件,今后醫院醫療信息化建設必須遵循《規范》的標準; 以往的醫療信息化建設是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規范》突出了以病人為中心,對數據和數據庫進行了統一編碼。此外,為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規范》還對醫療信息系統與醫療保險、社區衛生服務、遠程醫療咨詢系統的外部接口規定了統一標準。
3.建設重點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轉移
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不少醫院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HIS系統。從嚴格意義上說,HIS系統包括四個部分,醫院管理信息系統(MIS)、臨床信息系統(CIS)、醫學影像和通信系統(PACS)和辦公自動化系統(OA)。但目前各醫院已經建立的HIS系統,主要以財務為重點,涉及掛號、收費等流程,主要應用了MIS模塊,而真正涉及臨床醫療、為病人服務的信息化還很少。醫療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醫院各個科室之間、醫院之間、醫院與社區、醫療保險、衛生行政部門等的信息共享,以數據庫為中心實現病人信息的無紙化和無膠片化。而目前即使在一些三級甲等醫院,不同科室之間也還是各自錄入病人信息,存在著一個個信息孤島。因此,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轉移,真正實現信息共享。
4.立足國情,技術方法和標準與國際接軌
醫學自身的復雜性,造成了醫療信息系統標準的制定也極其復雜。在《規范》出臺前,衛生部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標準,包括ICD-10、藥品、手術、設備、檢查、收費項目、醫療機構等分類與編碼,中國疾病名稱、中醫診斷等信息標準,僅疾病名稱就有13000多條。醫療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科室之間、醫院之間以及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信息共享,醫療信息化的標準也必須與國際接軌,為遠程醫療、電子病歷等提供技術支持?!兑幏丁愤€只是一個基本功能規范,衛生部還在組織專家翻譯更具體的醫療信息化的國際標準,如HL-7、DICOM3、 SNOMED等等,我們應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HIS系統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與國際社會接軌。
5.醫院信息網絡規劃和建設
不同規模的醫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醫院信息網絡建設做出規劃,可以先考慮進行比較基礎的建設,然后再逐步完善。
6.加強技術合作和人才培養
各HIS廠商不能封閉自守,應加強相互之間的技術溝通與合作,目的是全面提升我國HIS系統的技術水平,從而實現與國際水平接軌。同時不管是廠商還是醫院都要注重培養技術人才,不但要能生產出優秀的HIS產品,到了醫院后,要能充分發揮HIS系統的作用和功能,切實推動醫院發展進程。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業HP ALPHA/SUN/IBM小型機維護,小型機租賃,小型機保修和ORACLE數據庫維護 服務外包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