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2006年度
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前 言
“十一五”期間,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863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在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技術、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方面開展前沿探索研究,力爭突破若干可與發達國家競爭的前沿技術;圍繞國家重大工程、重大行業應用和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開展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新型信息存儲關鍵技術、新一代高可信互聯網等方面的研究開發;掌握若干可與發達國家“相互交換或轉讓”的關鍵核心技術,進入全球信息技術的“供應鏈”并在重要環節形成競爭優勢;突破一批核心技術,推動以我為主的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初步形成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支撐體系;突出信息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開發一批重大產品和系統,培育一批新的產業增長點,推動我國國民經濟信息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縮小數字鴻溝;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服務國家安全,增強國防實力。
根據以上總體考慮,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將在項目和專題兩個層次進行部署,設置“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技術”、“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四個專題,將分年度公開發布專題課題申請指南。以下為本領域2006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專題一、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技術專題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針對計算技術網絡化、普適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在智能感知與先進計算領域的發展現狀,以前沿技術的探索與集成研究為主。本專題重點支持的方向是新型計算模型、基于人類感知和認知機理的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模式及技術、以中文為核心的多語言智能處理技術、面向網絡計算的軟件新技術、新型網絡服務器與訪問終端關鍵技術,以及軟件質量評估關鍵技術。
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6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預算為12600萬元。擬支持的課題分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5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二、指南內容
(一)探索導向類課題
1.新型計算模型
主要研究內容:探索新型網絡計算模型以及非馮•諾依曼計算模型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2.基于人類感知和認知機理的智能信息處理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感知計算模型,圖像語義理解技術,基于人類感知和認知機理的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多源感知融合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3.新型人機交互模式及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新型人機交互模式與多通道人機交互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新方法,基于注意機制的人機交互新模型,腦/機接口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4.以中文為核心的多語言智能處理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語音識別與語音合成技術,文字與符號識別技術,機器翻譯技術,語料處理技術與語言處理的評估技術,跨語言信息檢索技術,新一代基于語義的搜索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5.面向網絡計算的軟件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用戶的需求工程、領域工程和編程模型,模型驅動的智能化軟件技術,新的軟件構件技術,可信服務軟件技術,軟件代理與多模式協同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6.新型網絡服務器與訪問終端關鍵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新型服務器體系結構與軟硬件協同技術,服務器資源的動態部署與優化技術,新型訪問終端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7.軟件質量保障與評估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軟件過程的建模、綜合量化評估,軟件系統的成熟度和可信性綜合評價模型與工具,軟件資源庫及其共享技術與創新應用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100萬元。
(二)目標導向類課題
1.基于視覺感知與認知機理的圖像分析與識別系統
研究目標:突破基于人類視覺感知與認知機理的圖像處理模型、關鍵技術和算法,建立個性化、高準確度的圖像分析與識別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分層交互的統計視覺計算模型與推理,基于感知整合機制的視覺模式識別技術,具有選擇性注意機制的視覺信息搜索與多目標跟蹤模型。
主要指標:分層交互的立體視覺匹配算法綜合性能進入世界前列,提供一定規模的具有13個視點以上的人臉圖象數據庫,系統具有可重構性,針對不同視覺任務靈活配置。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500萬元。
2.復雜應用環境下的生物特征識別系統
研究目標:突破安全便捷的、高可靠性的多生物特征獲取及識別算法,建立面向典型應用的生物特征識別與認證原型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臉相、虹膜、掌紋等多生物特征獲取技術,大規模生物特征庫的分類和檢索,具有魯棒性的生物特征識別關鍵技術,面向實際應用需求的多種生物特征的融合技術等。
主要指標:研制臉相、虹膜、掌紋等生物特征獲取設備樣機,以及大規模臉相、虹膜和掌紋庫的分類和檢索系統,錯誤接收率為百萬分之一條件下錯誤拒絕率小于3%,等錯誤率小于1/1000。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500萬元。
3.面向網絡應用環境的自然人機/人際語音系統
研究目標:研究基于自然口語的人機對話技術和特定領域的口語翻譯技術,建立網絡應用環境下的自然人機對話系統和雙語語音翻譯系統,探索語音應用新模式。
主要研究內容:自然口語語音識別、理解和翻譯技術,面向應用的自然人機對話模型與管理技術,個性化目標語音合成,人機對話和語音互譯的系統集成技術等。
主要指標:面向領域自然口語人機對話響應準確率達到90%,語音合成MOS得分超過4.5,支持中-英、中-日互譯,支持多種實時翻譯模式,在限定應用場景下的語音翻譯BLEU達到0.35,支持企業級和電信級的大用戶量的并發使用。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4.智能化中文搜索引擎
研究目標:研究基于語義的內容搜索技術,建立智能化中文搜索基礎平臺。
主要研究內容:基于語義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用戶空間與文檔空間的個性化屬性挖掘,圖像、音視頻等多媒體搜索關鍵技術等。
主要指標:支持自然語言查詢,支持基于實例的圖像、音視頻等相似性查詢。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5.面向普適計算的自適應軟件集成環境
研究目標:建立面向普適計算的自適應軟件集成體系結構,突破自適應軟件容器、輕量級實時容錯管理等關鍵技術,建立一定規模的普適計算實驗床和軟件集成環境,以及演示驗證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基于反射機制的自適應軟件體系結構,可靈活配置的自適應的軟件容器技術,輕量級實時容錯技術,事件管理、上下文管理、位置管理等支持普適計算的基礎服務,面向領域的普適計算應用集成框架等。
主要指標:提出基于反射機制的自適應軟件體系結構和應用集成框架技術規范,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普適計算實驗床及其軟件集成平臺,至少包括兩種不同嵌入式的操作系統,兩種不同的通訊協議和三類傳感器,建立至少兩個演示驗證應用。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500萬元。
6.面向服務的自治式軟件體系結構與協同環境
研究目標:研究網絡環境下以軟件服務為協同對象、具有自治特征的軟件體系結構和協同關鍵技術,建立一定規模的實驗環境,形成自治式軟件協同支撐平臺,開發新型演示驗證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服務的自治計算模式與體系結構,軟件協同行為約束模型與機制,服務發現與協同機理,按需跨域的服務組合模型與機制,情境建模與管理技術,情境驅動的軟件自適應與演化機制等。
主要指標:提出面向服務的自治軟件體系結構和應用協同框架技術規范,形成面向服務的自治式軟件體系結構和協同支撐平臺,支持高效的服務發現與可信可靠、動態的服務組合機制,實現面向服務的軟件演化與管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組合性能評估與驗證;支持具有3種以上的QoS服務組合機制,并取得至少兩個演示驗證應用。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7.基于虛擬機技術的商用高端服務器系統
研究目標:針對商用高端服務器系統的高效能需求,研究先進的高端服務器體系結構,研制相應的商用服務器樣機。
主要研究內容:虛擬機及多虛擬機協同技術,共享內存技術,動態部署技術,整合多臺物理服務器組成大型虛擬SMP高性能服務器的技術與方法等。
主要指標:實現8個以上物理服務器的整合,支持PB級的海量數據存儲處理,支持幾十GB級的I/O帶寬,支持主流系統軟件。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8.面向軟件專業孵化器的綜合服務平臺
研究目標:構建全國統一的分布式公共技術綜合服務支撐平臺以及大型分布式軟件構件庫系統,為各軟件專業孵化器及其企業提供綜合服務。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服務的分布式公共技術綜合服務支撐平臺,領域特定的構件分類、獲取、測試和認證技術、異構環境下構件庫互連共享技術。
主要指標:公共技術綜合服務支撐平臺支持統一的權限管理和單點登錄,覆蓋全國軟件專業孵化器和技術支持分中心;分布式軟件構件庫至少互連3個軟件專業孵化器已有構件庫,構件庫規模過3萬個構件,其中自主構件不少于20%。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300萬元。
專題二、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專題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針對未來通信技術智能化、泛在化、融合化等發展趨勢,結合我國自組織網絡與通信技術發展現狀,支持前沿技術探索性和集成性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自組織與新型網絡體系結構、交換與路由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自組織網絡控制、管理及服務新技術,光接入與光交換新技術,新型光網絡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新型光電子功能模塊與傳輸子系統,無線自組織與新型無線網絡體系結構,自適應與自組織無線傳輸技術、新型寬帶無線接入體制與技術等。
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6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預算為12600萬元。擬支持的課題分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5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二、指南內容
(一)探索導向類課題
1.自組織與新型網絡體系結構、交換與路由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自組織與新型網絡體系結構;自組織存儲網絡技術;路由器體系結構新技術;快速自組織重構的抗毀路由技術;其它新型交換與路由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400萬元。
2.傳感器網絡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體系結構與組網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節點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服務質量保障技術;其它傳感器網絡關鍵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200萬元。
3.自組織網絡控制、管理及服務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自組織網絡的安全接入、認證、服務質量控制和監測等技術;支持泛在、異構的移動性管理技術;無線多網自組織管理技術;環境感知的網絡服務支撐技術;其它網絡控制、管理及服務新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4.光接入與光交換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智能化光接入技術;光纖傳感與光纖接入的融合技術;新型光交換技術;高速光互連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5.新型光網絡體系結構與關鍵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全光網絡體系結構與支撐技術;多業務驅動的新型傳送網支撐技術;分組傳輸技術;動態光網絡技術;支持分布式多業務的光子網格網絡關鍵技術;光網絡資源優化與管理技術;光網絡路由協議、控制信令與測試方法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500萬元。
6.新型光電子功能模塊與傳輸子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靈活的光波長交叉調度模塊與子系統;光突發收發模塊與傳輸子系統;ROF用新型光電子器件與模塊;新型光調制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7.無線自組織與新型無線網絡體系結構
主要研究內容:無線自組織網絡新型協議;無線自組織網絡建模、仿真、性能評估與測試方法;新型蜂窩網絡結構;有線/無線網絡的融合與自組織技術;光纖通信與無線通信的結合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8.自適應與自組織無線傳輸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環境自適應高效無線鏈路傳輸技術;自適應多天線(MIMO)無線傳輸技術;可重構軟件無線電統一平臺技術;寬帶無線傳輸自適應、高效高速編譯碼技術;寬帶無線傳輸自適應、高效高速調制解調技術;無線傳輸寬帶RF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800萬元。
9.新型寬帶無線接入體制與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新型寬帶無線接入體制與關鍵技術;新型室內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寬帶無線接入多系統重載體制與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900萬元。
(二)目標導向類課題
1.Gbps無線傳輸關鍵技術與試驗系統研究開發
研究目標:突破基礎性的Gbps無線傳輸硬件與軟件關鍵技術,研制出無線數據傳輸能力達到1Gbps以上的試驗驗證系統,并進行相關試驗和典型業務傳輸演示。
主要研究內容:低復雜度Gbps無線傳輸系統鏈路與MAC設計技術、寬帶射頻與多天線實現技術、高速模數/數模轉換與基帶處理技術、軟件控制技術、IP網絡接口技術與業務應用技術等。探索Gbps無線傳輸技術在第四代(IMT Advanced)移動通信、無線局域網和短距離無線通信等系統中的應用。
主要指標:系統載頻2GHz以上,無線傳輸帶寬不大于100MHz,系統無線數據傳輸速率不小于1Gbps,傳輸距離不小于50米。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2.新型可調諧光收發功能模塊與子系統
研究目標:研究高性能、可調諧的集成光收發功能模塊與測試技術,探索模塊、系統與網絡的互動,重點在技術路線上進行創新,提交新型可調諧光收發功能模塊及驗證子系統,完成相關功能與性能的測試與驗證。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如何利用準單片集成技術,將高性能、可調諧的光探測器與硅基的放大、再生電路集成,研制完成集成的光接收模塊,實現波長可調諧光信號的檢測、放大和再生。研究如何利用準單片集成技術,將高性能、可調諧的激光器與硅基的驅動電路集成,研制完成集成的光發射模塊,實現將電信號轉換成波長可調諧的光信號。研究新型可調諧光收發功能模塊在光系統與光網絡中的新型應用方式和實現的功能與性能提升。
主要指標:要求完成高性能、可調諧的集成光收發功能模塊,其工作速率不低于10Gbit/s,波長調諧范圍不低于10nm。同時完成相關驗證子系統。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專題三、虛擬現實技術專題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圍繞探索虛擬現實和數字媒體相關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多學科相關技術的融合與集成以及相關應用領域中的關鍵技術,開展研究。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6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預算為6000萬元。擬支持的課題分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不超過3年;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支持強度為5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不超過5年。
二、指南內容
(一)探索導向類課題
1.虛擬現實建模與表現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多種媒體融合、光照合成和虛實結合等新技術;大規模復雜場景快速建模與實時繪制新技術;虛擬對象情感與行為特性建模表現技術;醫學醫療、文化教育、工業制造、社會活動等領域中特殊環境和行為過程建模表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000萬元。
2.數字媒體內容制作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文字、圖像、音視頻信息數字化處理與合成的新技術;電影/動漫特效制作和數字影音內容制作的新技術;游戲、動漫等媒體內容網絡化協同創作技術;支持數字媒體內容制作的圖形圖像處理新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3.數字媒體處理與服務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數字媒體內容集成與分發的關鍵技術;數字媒體海量信息管理與基于內容檢索的關鍵技術;提升數字媒體制作效率或精度的CG新技術;視音頻編解碼新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4.支持人機交互的顯示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信息處理和顯示技術;虛擬環境中的多通道交互信息融合與顯示技術;可伸縮的高分辨率投影顯示技術;沉浸感的新型顯示方法與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5.分布式虛擬現實與數字媒體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分布式大規模虛擬環境構建與時空管理技術;支持分布式大規模虛擬仿真應用的并行計算技術;分布式應用環境中多用戶遠程協同交互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二)目標導向類課題
1.虛擬現實應用系統集成開發環境
研究目標:構建由工具和平臺組成的,能夠支持虛擬現實技術研究、應用系統開發和效能分析評價的綜合集成環境。
主要研究內容:虛擬環境和對象高效建模的新型技術,虛擬現實應用系統開發、測試、發布和體驗的關鍵技術,虛擬現實系統效能的驗證與評判技術,千兆級復雜度的虛擬環境驅動引擎技術,支持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研究的分布計算環境。
主要指標:能夠支持具有千兆級復雜度虛擬場景的建構與實時繪制,具有跨域的分布處理功能且能夠支持大規模分布結點動態加入,主要的工具和平臺技術具有自主性和先進性。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2.支持數字媒體內容創作的集成環境
研究目標:構建能夠支持動漫、游戲、數字影視等數字媒體產品開發的創作工具集和通用引擎。
主要研究內容:支持大規模網絡協作式內容創作的關鍵技術,網絡游戲通用引擎開發的關鍵技術,高效的對象造型與非線性編輯技術;支持多種媒體融合的建模技術與創作工具,高效的數字媒體渲染服務新技術。
主要指標:能夠支持網絡化資源的有機整合和共享運行,支持的媒體應包括數字內容素材、音視頻作品及最終產品等多種類型,通用引擎能夠靈活支持用戶插件的即插即用,同時達到每秒不少于24幀的幀率,主要的工具和平臺技術具有自主性和先進性。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3.支持大型公共設施安全問題研究的系統原型
研究目標:建構能支持對大型公共建筑或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危機處置預案進行研究與評估的系統原型。
主要研究內容:復雜場景和大規模實體建模技術,安全危機過程的建模、控制和可視化體驗技術,安全危機處置預案可視化編輯和分析決策支持技術,安全危機處置效果的分析驗證技術。
主要指標:虛擬場景中的實體規模數應大于五萬個、環境規模應大于100平方公里或建筑面積大于10萬平方米;實現的虛擬環境能夠隨現實世界的自然變化過程而實時生成新的環境。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4.支持大規模綜合訓練的集成環境
研究目標:構建能夠支持重大問題決策分析的,集大規模人員、裝備及相關環境設施為一體的綜合訓練集成環境。
主要研究內容:大規模訓練所需環境的建模與實時繪制技術,復雜虛擬實體及大規模群體建模技術,多模式人機交互技術,訓練過程實時控制和綜合效能分析技術。
主要指標:訓練環境應包括綜合自然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環境等,訓練虛擬實體數達到1萬個以上,虛擬聚合類實體應能達到數十萬人以上,能夠支持虛實結合和人機結合的訓練。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5.支持城市環境規劃設計的集成環境
研究目標:構建能夠對城市環境或基礎設施進行規劃設計的工具集和資源管理平臺。
主要研究內容:支持規劃設計中相關環境和社會活動建模繪制技術,相關數字媒體處理、編輯和集成展示技術,虛實結合的增強型虛擬環境生成技術,規劃設計的決策分析和效果評價方法與技術。
主要指標:能夠實現城市級(100平方公里以上)規模的規劃設計,應具有可視化的設計、體驗和決策分析功能。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6.支持先進裝備模擬訓練的系統原型
研究目標:選擇先進的實用裝備或設備,集成開發出符合實際裝備訓練需求的虛擬現實系統原型。
主要研究內容:復雜裝備/設備系統的建模與展示技術,復雜裝備/設備動態行為仿真建模技術,裝備系統訓練的人機交互技術,支持模擬訓練環境集成和系統實現的相關技術。
主要指標:所模擬的裝備性能和效能應通過權威部門使用驗證,支持裝備訓練的真三維場景地形面積≥1000km2,能夠支持虛實裝備和操作人員相結合的訓練。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400萬元。
專題四、信息安全技術專題
一、指南說明
本專題根據國際信息安全技術發展態勢,結合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實際應用需求,重點研究復雜系統下的網絡生存、主動實時防護、安全存儲、網絡病毒防范、網絡信任保障等技術和系統。
此次發布的是本專題2006年度課題申請指南,年度經費預算為9000萬元。擬支持的課題分兩類:一類是探索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1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一類是目標導向類課題,每個課題的支持強度為500萬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則上不超過3年。
二、指南內容
(一)探索導向類課題
1.網絡可生存性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網絡可生存性系統的體系結構、設計方法和關鍵技術;基于關鍵服務的可生存性系統的模型和實現方法;網絡可生存性的分析和評測方法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2.逆向分析與可控性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網絡關鍵設備安全性分析和可管理性技術;軟件系統安全性分析和可管理性技術;信息安全產品逆向分析和可控性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3.網絡病毒與垃圾信息防范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網絡病毒傳播機理、模型、預警機制和綜合防治技術;垃圾郵件檢測控制關鍵技術;其它類型垃圾信息的產生、分類、識別、傳播與阻隔的機理和技術。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4.密碼與安全協議新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密碼與安全協議的設計、分析和檢測評估新技術;高性能密碼運算模塊的設計、分析和實現技術;密碼與安全協議新型應用關鍵技術和體系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900萬元。
5.高安全等級系統關鍵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GB17859第五級安全操作系統設計及其測評關鍵技術和實現方法;GB17859第五級安全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及其測評關鍵技術和實現方法;基于高安全等級(是指GB17859第三級及以上)系統的應用關鍵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6.基于新型計算的安全關鍵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基于新型計算的安全策略、安全模型和安全機制;基于可信計算的安全關鍵技術;基于移動計算的安全機制和安全接入關鍵技術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700萬元。
7.新型主動安全防護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支撐構建高柔性免受攻擊的信息系統的安全關鍵技術和方法;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的新模型、新技術和新方法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800萬元。
(二)目標導向類課題
1.安全測試評估技術和工具
研究目標:研究面向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試評估體系和關鍵技術,研制基礎性核心信息安全測試評估工具。
主要研究內容:信息安全產品及信息產品安全性的測試評估方法、關鍵技術和基礎工具;信息系統安全測試評估支撐工具;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態勢評估與預測關鍵技術和系統等。
主要指標:建立重要信息系統風險評估與等級保護評估的體系模型,研制相應的支撐系統與檢測方法庫;研制功能全面、先進的基礎性核心信息安全測試評估工具;完成多層次、多角度網絡信息系統安全態勢評估和預測原型系統。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200萬元。
2.網絡監控與安全管理關鍵技術和系統
研究目標:研究國家信息安全監控體系所需要的關鍵技術,研制新一代安全監控與管理原型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網絡安全分析、監測與管理關鍵技術和系統;網絡內容識別與過濾關鍵技術和系統;網絡安全危機控制與應急支援關鍵技術和系統等。
主要指標:研制網絡安全監測與分析系統,形成先進的監控與管理原型系統;研制內容識別與監控原型系統,支持語音、視頻、文本的內容識別與過濾;研制網絡安全危機控制原型系統,支持網絡安全危機控制等功能;研制網絡安全應急支援原型系統,具備重大網絡安全威脅識別、分布式安全事件處理等功能。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200萬元。
3.認證授權與責任認定技術和系統
研究目標:研究跨域認證、跨域授權和責任認定等關鍵技術,研制新型認證授權與責任認定等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跨域身份認證、跨域授權管理、動態細粒度訪問控制、責任認定等技術和系統;認證授權新型應用關鍵技術;新型認證授權與責任認定技術和系統等。
主要指標:研制跨域身份認證與授權管理原型系統,支持多認證和授權方式,實現單點登錄以及跨域身份映射,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研制先進的責任認定原型系統,有效支持網絡環境下的責任追究和審查等。
本方向2006年擬安排經費1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