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2018 年以來,各產業積極響應國家 “2+8+N” 三步走戰略,布局信創轉型與建設。金融行業作為 “8” 大關鍵行業之一,有著較為良好的數字化基礎,為社會經濟的核心領域。如果將 2020 年看作金融信創建設的元年,直至 2023 年,金融各子行業在政策、監管和行業協會等各方引領下,代表機構先行完成部分三批試點工作,替換路徑從外圍邊緣系統向內部核心系統逐漸深入,將提速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放眼金融行業內的信創建設現狀,技術路線 “百花齊放”,需求側面臨選型迷茫、替換認知不足和行動滯后等挑戰。在此關鍵時刻和階段,明晰信創的建設環境、結合自身差異化需求,針對解決方案進行選型,敏捷進行局部替換,最終實現全面信創建設之路亟需加強。
金融信創所處的政策監管環境
以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作為助推主體,金融信創在監管要求下自 2020 年起從試點推進期過渡至全面建設提速期
2020 年,金融信創在各類政策指引下正式啟動,為 “金融信創元年”。同年,央行聯合產業各方成立了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旨在通過建立“1+N” 體系,以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為中間體,聯動產業內供需雙方,發揮調節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加快攻關金融領域的核心技術,完善金融信創整體生態建設。
在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的助推下,金融信創推廣路徑從試點推廣期向全面建設提速期邁進,現已逐步在試點機構數量、投入金額以及替代范圍等方面持續擴大,從外圍辦公系統開始實現替代。同時,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牽頭組織開展了多個基于國產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與中間件等基礎技術底座的各類金融應用,與各單位進行適配、驗證、調優和攻關,最大化減少金融產業機構重復試錯的成本,為業內機構提供了金融行業解決方案標桿示例和實施路徑樣本,深化金融信息技術創新生態建設并不斷完善。
金融信創產品選型考量
通過監管驗收的產品在性能、安全等基礎指標上有著重要的選型背書,不同客戶在短期與長期視角下對于產品選型的側重各不相同
從信創產品的選擇上,起初以 CPU、OS、數據、服務器等最基礎和核心的軟硬件會由監管及行業協會多方聯合公布信創名錄,延續至黨政信創的采購邏輯。自 2023 年 7 月起,信創目錄制宣布取消,意味著行業內機構客戶的選型參考和評估維度會有所調整。同時,對于部分產品類目,如云計算系列的信創產品、以及集成型平臺產品和其他非核心系統產品,并無明確的官方 “名錄” 供業內客戶參考與評估。
艾瑞綜合調研了業內機構客戶,繪制了金融信創產品選型象限,從影響性的長短(當下影響性與長遠影響性)、指標關注度的范圍(普遍關注和按需關注)和關注度的高低三個維度出發,對產品選型的考量因素進行解讀。
1)結合整個金融行業的推廣歷程與結果來看,一期、二期試點產品早已歷經實踐業務的篩選與成功營收后,投入實際應用;成功通過監管驗收的產品具備性能、安全和核心自主可控這三類基本考量因素,這三者即為機構客戶普遍關注且關注度高的指標,也同時具備當下與長遠影響性,綜合監管驗收的核心評估標準成為了重要的考量之一;
2)“易用性”和 “首次投入成本” 也是機構客戶普遍關注的指標,而相較于首次投入成本這一因素,產品是否易用,能否在不影響現有業務延續的前提下盡快部署和實現替換對于機構客戶當下更具有影響性,且獲得更高的關注度;
3)在機構客戶按需關注的指標之中,靈活按需拓展不僅為當下業務提供更高的效率,也長遠地與數字化轉型的業務擴張需求相契合,為短期與中長期影響度兼具的重要考量指標;而部分機構更關注長期視角下靈活搭載其他產品、互聯互通的能力,而非依賴于單一全棧式供應源;以及,產品本身的后期運維成本和運維難度,對機構客戶來說也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指標。
綜合各維度,不同客戶對于產品的選型側重各不相同,需結合自身的替換目標和部署方向進行綜合評判。
現階段需求端產品選型與信創適配挑戰
縱觀國內金融行業信創應用現狀,由于數字化基礎和自主技術能力的參差不齊、業務需求與側重的異同,雖已進入全面推廣階段,仍普遍存在管理滯后、部署被動、選型迷茫和效率欠佳等情況。究其根本,核心原因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信創應用管理體系,銀行、證券、保險及資管等子行業機構內也未形成 “與現有業務聯動,并識別替換后新技術體系下的業務安全與合規風險” 的理念,信息創新技術應用的落地,與原有業務流程和合規體系的匹配,以及靈活識別衍生的新型合規與風險點而進行制度與流程上的更新,也尚未到位。
技術路徑定位模糊,尚未對于組合型解決方案有明確的認知與考量
金融行業內,從系統應用替換難度上區分,核心系統的建構和應用往往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情況。為了滿足信創應用的行業標準,兼顧自身的業務需求、技術架構的應用情況,以最終達成業務連續性和穩定過渡的目的。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當中,信創的替換涉及從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云服務等多層面的組合型搭建,由于行業內機構之間選型指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組合型解決方案的選擇與判斷仍存在一些模糊情況。在行業內部分機構已率先完成部分試點和推進下,為同業機構提供了一些路徑與選型參考,但組合解決方案認知與考量層面上的疑慮與迷茫尚存。
體系建設尚不健全,未形成橫縱雙向全周期的治理架構
在以年為單位執行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實踐過程中,底層架構的替換涉及到橫向業務各系統的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及縱向基層架構之間的相互兼容與調試。現階段在執行過程中,普遍存在管理碎片化、運維困難、和建設困難的挑戰。
信創實踐應用中部署管理和運維趨于碎片化,缺乏可操作性強的流程
在信創應用過程中,普遍缺乏系統化的識別機制、可量化的部署評估標準,以及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與流程,且如何追蹤進度以確保年終按時保質、保量交付至監管驗收,這導致信創部署片面、分散和局部等一系列問題,為信創在應用執行過程中增加了多方面困難和重重挑戰。
信創應用中專業的團隊建設仍需加強
信創的應用與落地過程中,需要對技術架構、應用執行、新老系統適配替代的統籌考慮等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選擇與培養合適的人才,在信創應用當中主動地、充分地調動內外部資源。目前機構內部,尚未建設專業的信創應用團隊,不僅未能達到有效管理,反而可能在跨部門、跨系統的內部資源協調與調動中,降低了管理效率。
金融信創市場主要參與者
長鏈條的產業鏈內,金融信創行業機構客戶面臨多個采購來源
信創產業鏈的供給端層級較多,從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類和信息安全類廠商,以及金融 IT 集成服務商和其他 ISV。通常來說,金融行業的終端機構客戶由于各自業務需求、信創替代進程等因素,采購范圍并不一致,可單一采購基礎硬件,也可打包采購部分解決方案;因此,交易流動 1)會直接與各技術供應商進行聯系,2)也會通過金融 IT 集成服務商,由集成商向上游技術供應商提出需求,綜合后為客戶提供技術與解決方案的綜合輸出。
應用軟件類為信創產品采購的主力類目
截止 2023 年 11 月,金融機構采購類目呈現結構性偏移,以業務系統為代表的應用軟件類采購數量與總額有所增加,約占 62.7%
分產品類型來看,基礎硬件中,包含外圍設備的采購量有下降趨勢,采購份額多被應用軟件類的采購需求所承接;其中,又以各業務系統占據多數。
業務系統的信創系統升級、改造需求大幅度增加,主要來源于:1)前期信創試點完成后,為滿足監管信創驗收要求,需在應用業務系統上完成相應地適配與調整;2)數字化轉型加速,信創與新業務訴求的更變,導致分部門、分業務系統地依次進行采購與適配,需求長期存在。
基礎軟件上的采購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為相對謹慎的采購類目,主要源于:1)沒有明確的選型說明與指導;2)對于適配的組合、整體的架構設計等統籌實踐經驗與認知欠缺,解決方案的選型適配仍是值得探索的領域。
綜上,從總體信創采購結果來看,建設重心集中落于基礎硬件與應用軟件類,以中間件、數據庫為代表的基礎軟件類產品仍待生態持續探索的方向與領域。
綜合金融信創建設整體情況,現階段金融信創的實踐情況呈現三類特征:
(1)業務種類繁雜,“一池多芯” 兼容為常態。
(2)技術路線多樣,按需選擇的分步部署。
(3)場景布局下,有實踐落地經驗的廠商協助機構客戶進行信創全局規劃與建設:從整體信創建設上,綜合解決方案需要廠商具備成熟的實踐經驗和部署與交付能力。客戶的需求拆解、信創解決方案的設計與規劃、多輪適配測試、配合監管驗收和后期運維,這一整套交付流程對廠商三大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信創實踐經驗與場景認知,部署與交付能力,和全棧信創下的人才能力儲備。
a)具備成熟全棧信創落地經驗和豐富客戶服務經驗的廠商擁有更強的需求判斷能力和潛在需求敏銳洞察力,能夠應用此前積累的最佳實踐于最新的解決方案和實踐認知。
b)信創實踐過程中,一方面,涉及多源產品的適配與對接,包括行業內客戶現有平臺的對接和調試,以及多個產品組合后的運行和測試,反復盤查和檢測過程中,國產 CPU、服務器、中間件等之間的適配問題較多時,需要廠商綜合協調,聯合其他廠商共同排查問題;同時,配合監管驗收和后期運維的過程中,對于廠商的綜合部署和敏捷交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兼具場景認知并持續迭代解決方案的專業人才與團隊,支撐著信創解決方案高效落地,可以更好地應用工具與方法論實現高效平滑過度,以支撐業務當下與長遠的需求。
對于機構客戶視角下,選擇有更有成熟落地經驗的廠商可進一步降低信創實踐建設的風險,提升信創替換實踐質效。
中國金融信創產業圖譜
iResearch - 卓越者 評估介紹
評選介紹
iResearch - 卓越者是一項通過終端客戶進行提名、意見征詢的廠商研究。艾瑞 TMT - 科技研究團隊面向終端客戶進行廠商提名征詢和產品使用意見反饋,同時研究團隊也對部分廠商進行了調研,進而對該市場中的廠商進行綜合評估。
評選指標
根據廠商類型和戰略的差異化,本次入圍者分為 “綜合類卓越者”、“基礎設施卓越者” 和“場景解決方案”卓越者 。每個類別企業均有相應的入圍基準和獨特優勢。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從下述場景認知能力、市場能力、技術與產品能力、生態資源能力、核心管理團隊和資本市場認可度,六大維度對廠商展開能力評估。
iResearch - 卓越者 入圍廠商
入圍者概述
iResearch – 2023 年中國金融信創卓越者入圍廠商 根據艾瑞咨詢研究團隊和終端客戶的綜合評估而確定入圍廠商。以下三類入圍者不代表對廠商的梯隊劃分、不表示廠商的排名,而是根據廠商戰略和目標市場方向劃分的廠商范疇。三類入圍者均具備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競爭優勢,此次調研僅為對企業當下能力的判斷,不代表對企業的長期判斷。
金融信創發展趨勢展望
需求側:金融子行業需求差異化下,各具特色的信創實踐建設如火如荼,建設需求持續擴容將主力驅動行業發展
基于多元化的子行業業態、機構規模、發展戰略與方向,以銀行、證券、保險為代表的子行業業務呈百花齊放的特征。在此前提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作為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并支撐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對于各子行業的機構客戶,選型和部署趨于差異化。
銀行業,在數字化基礎更為強勁的前提下,自有 IT 實力較強的頭部銀行在合作共建上有著更強的話語權,中小銀行對于打包解決方案的外采有著更高的依賴;
證券業,由于業務的集中性和穩定的模式,在核心業務需求的采購和適配上受制于資本市場和監管。監管趨嚴以及政策變動下,更需要考驗機構和供應廠商的敏捷合作與積極響應;
保險業,數字化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免去了部分新老系統替換和適配的業務測試與過渡成本,積極響應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建設時,更趨于采購成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有望實現信創建設與部署上的 “彎道超車”。
產品與應用建設實踐:全棧式信創建設與管理將持續引起重視,長期視角下的運維與風險管理等層面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信創建設進度從外圍系統逐步過渡至各子行業的核心業務系統,各子業務模塊之間的相互聯動已然成為當前建設與管理過程中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隨著集中在基礎軟件層面上的 “組件替換” 式部署逐漸深入推進,信創建設全面化也隨之愈發重要。
從建設的全面性和整體性視角下,業務之間的互聯互通,以企業作為一體化的中心,最大化啟動資源的沉淀和二次復用將為未來 3-5 年機構在建設和部署時持續思考和重視的方向。
從局部的視角下,核心業務替換的逐步推進將長期視角下所關注的持續運維、風險管理更新與迭代等問題進一步放大,中后端局部建設與更新將擁抱新的機遇和挑戰。
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定制化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將在未來 3-5 年內持續存在
隨著金融行業內信創替代進入核心業務部分,金融信創告別萌芽期階段試水過程中的迷茫,加速推動信創建設,迎來局部替代的不斷完善和全面建設時期,助推金融行業的數實融合,支撐業務創新發展。
在此階段下,結合金融機構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供給側廠商提供靈活敏捷、按需部署的定制化解決方案和服務,以更高效、敏捷迭代的方式加速信創部署,這一模式將在未來 3-5 年持續存在。
大數據、AI 等前沿技術的創新融合將使金融信創進一步升級,安全合規問題持續引起各方重視
隨著大數據、AI 等技術進一步深化并投入應用,行業內學術和各方參與者的積極推動下,如 AIGC 與信創在金融行業的融合早已不是單一的概念,實質性的進展將使應用側的需求進一步被挖掘和釋放,為業務創新和數智化深入提供了有力和可靠的支撐。
金融行業涉及各行各業、以及金融機構內外多層面的數據與信息安全,信創的應用與深化,數據安全與合規保障議題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加強信息與數據安全意識,跟進行業規范并執行相關細則,融合信息安全方向的新興解決方案,并持續創新將為行業內長期需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