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女人又夹又紧又丰满/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福交 /黄色va视频/姜恩惠的29分钟激情视频

English 服務熱線: 400-610-7333

萊蕪市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 2006-11-20 09:06  作者或來源:unknow

 

 

為明確我市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任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確保各項信息化目標的實現,根據《萊蕪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重點和遠景目標
  圍繞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根據我市信息化建設的工作目標,“十一五”期間,我市將重點實施政務信息化、企業信息化、農村信息化、社區家庭信息化、平安萊蕪信息化、電視數字化和信息產業提升七大信息化應用工程,全面加快信息化進程。
  (一)政務信息化工程
  以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務、加強綜合監管和宏觀調控為目標,以提高應用水平為重點,以電子政務為切入點,帶動萊蕪信息化發展。工作重點:
  1.完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完成全市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在內網上延伸公文交換系統,構建政府機關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實現政府辦公的數字化、網絡化。在外網上建設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審批平臺,為黨政部門的對外業務系統提供網絡、信息、安全等支撐服務,為社會公眾提供政務信息支撐服務。
  2.基礎數據庫建設。圍繞政府部門主要業務,建立支持管理決策、業務工作和公共服務的各類數據庫。重點建立政府基本信息數據庫、政府業務運行數據庫、空間地理信息基礎數據庫以及覆蓋農業、資源、環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交通、旅游、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公益性信息資源數據庫。
  3.整合服務熱線。結合現有的公用事業、投訴監督、監理執法等多種市民呼叫援助渠道,形成便捷、暢通、響應及時的與政府信息咨詢有機結合的市民綜合服務熱線;開通市長熱線,方便百姓與政府間的交流,讓政府了解百姓的心聲。 
  4.加強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從政務公開、交流互動、網上辦事和便民服務四個方面功能進一步完善開發政府門戶網站,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門的信息資源;進一步健全信息維護機制;進一步做好網站安全保密工作。
  5.完善“金”字工程。加強“金保”、“金關”、“金稅”、“金財”、“金盾”工程建設,推進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基本建立起“誠信萊蕪”信用信息數據庫。
  6.促進科教文衛領域信息化。建設萊蕪教育信息網絡、萊蕪數字圖書館;推進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完善全市疫情監測防治、醫療衛生信息、醫藥食品檢疫防疫等信息系統,推進遠程醫療的運用。
  遠景目標:到2010年,所有市直部門、各區及區直部門、鄉鎮(辦事處)及事業單位全部實現辦公自動化、網絡化,100%的政府非涉密文件和信息可通過網絡查詢,60%的行政審批事項可通過網絡辦理;實現校校互通,全市所有學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網,80%的學校建成校園網;實現醫療信息共享;基本建立起社會保障綜合服務網絡系統。
  (二)企業信息化工程
  緊緊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突出實施設計數字化、生產過程數字化、企業管理數字化,推廣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促進企業健康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工作重點:
  1.大力推進制造業信息化。通過大力實施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現代集成制造系統(CMIS)等設計數字化技術,財務管理、進銷存管理、客戶資源管理CR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業資源計劃管理ERP等管理數字化技術,生產裝備、生產過程數字化技術,打造一批數字化企業,全面提升我市制造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2.大力推進金融業信息化。重點建設現代化支付清算系統,大力推進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完善銀行卡信息交換共享平臺,推廣數字認證技術,建立企業、個人信用服務體系,搭建多元化的金融綜合業務平臺。
  3.大力推進服務業信息化。建立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基本實現全市鐵路、公路、倉儲、郵政物流等信息化;建立全市旅游數據庫,逐步提高旅游業信息化水平;促進報紙、期刊、雜志、圖書、音像等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
  4.建立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建立鋼鐵、機械、粉末冶金、紡織、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產品的宣傳和網上交易;開展各類 B to B (網上專業市場、批發市場、貨運市場等)、 B to C (網上商城、網上超市、專賣店等)等多種網上商貿交易活動,不斷提高我市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遠景目標:到2010年,全市所有規模以上企業進入以內部信息化系統集成為中心的企業信息化中級階段,其中,40%以上的規模以上企業進入以優化產業鏈和價值鏈為核心的協同生產、營銷企業信息化高級階段;60%以上的規模以下企業進入以單項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的企業信息化初級階段;30%以上規模以下企業進入企業信息化的中級階段。
  (三)農村信息化工程
  圍繞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村管理、農民信息服務四個重點,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加快農、林、牧、水利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逐步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工作重點:
  1.建設農村基礎網絡。實施村村通光纖、村村通寬帶工程,積極研究農村寬帶用戶市場規律,細分農村寬帶用戶市場,開發適合不同需求的寬帶產品。聯合有實力的計算機廠商,通過大規模定制和捆綁銷售等手段,降低計算機成本,刺激農村用戶購買計算機并使用寬帶業務。
  2.推進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依托全省農業與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加強行業和部門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建立“三農”信息熱線和網站,建設農業信息化進村示范工程,基本建成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3.促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在節水滴灌、測土施肥、病蟲害防治、智能監測監控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力水平,推進農業產業升級。
  4.以信息化應用促進農村管理。以農村財務管理為切入點,以農村經營管理為核心,開發應用經營管理、人口管理、黨群管理、社會事務管理、資源管理、檔案管理、村務公開等信息系統,基本實現農村基層單位對人、財、物的全面綜合管理。
  遠景目標:到2010年,實現村村上網,農村寬帶用戶發展到5萬戶,建設200個信息村,基本構筑起農村信息化的框架。
  (四)社區家庭信息化工程
  結合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建立全方位的社區電子政務、網上社區事務管理、社區信息服務系統和社區家庭智能化建設等信息平臺,通過與用戶終端進行網絡互聯,基本建成包括安全保衛、物業管理、社區娛樂、網上購物、社區教育等方面的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化體系。工作重點:
  1.加強社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區網絡平臺,實施家庭寬帶上網工程,積極創造各種便利的用戶上網條件,豐富信息產品和網絡應用服務,推動廣大家庭用戶上網。
  2.推進社區電子政務建設。建設社區專業數據庫、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社區黨務、政務、辦公和管理的信息化;整合社區家政、物業、呼叫中心等社區服務資源,建設社區綜合政務信息服務平臺,向居民提供包括政務公告、新聞發布、法律服務、社會保障服務等各種咨詢服務和社區中介服務。
  3.加強社區家庭智能化建設。建設社區監控系統和家庭火災報警系統、緊急呼救系統、可視對講系統、門禁控制系統和燃氣報警系統等;推廣三表遠程抄表、車庫管理等物業管理系統。
  遠景目標:到2010,實現全市100%的社區接通光纜,建成社區內部的信息化管理和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社區內60%以上的家庭實現寬帶上網,30%以上的家庭實現信息化。
  (五)平安萊蕪信息化工程
  運用城市管理監控系統平臺,實現全市重點公共場合、煤礦礦井、旅游景點、酒店、海關等重點部位的安全視頻監控,建立城市應急指揮聯動系統,建設車輛GPS定位系統和網上身份驗證系統,努力構建平安廠區、平安社區、平安街道、平安村莊,提升公安管理和城市綜合治安管理水平。工作重點:
  1.促進公檢法系統信息化。建設金盾工程所需的數據庫和應用系統,提高公安系統各項業務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建成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信息庫、訴訟監督信息庫等業務數據庫,在重點業務、重點部門實現辦公、辦案信息化;完善全市法院網絡體系,建立全市司法數據庫;逐步實現公安、法院、檢察院、國家安全等部門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和綜合利用,增強政法機關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能力,為維護社會治安和保持社會穩定服務。
  2.完善城市和農村重點區域監控。建設主要街道、重要路口、重點繁華地段,以及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單位、要害部位的視頻監控系統,增強防范能力。
  3.建立城市應急指揮聯動系統。構建城市應急聯動指揮平臺,應用空間信息基礎數據庫,整合110119122120等緊急求助系統,完善火災等各種自然災害、重大事故檢測指揮系統,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警區以及不同警種之間的統一指揮協調,快速反應、聯合行動,有效應對突發性公共事件,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利益。
  4.建設車輛GPS定位系統。建設GPS車輛定位系統,提供實時道路流量信息,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并為司機和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5.網上身份驗證。實現全市所有大、中型賓館到派出所的網上身份驗證。
  遠景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全市公檢法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全市應急指揮聯動系統;視頻監控點達到 5萬個,覆蓋全市主要公共場所、80%以上企業、主要路口、100%村莊;建成車輛GPS定位系統;全市所有大、中型賓館到派出所的網上身份驗證。
  (六)電視數字化工程
  對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雙向化,為用戶提供數字電視節目及互動電視點播、付費節目等服務。工作重點:
  1.改造HFC網,提升系統帶寬,實現電視信號由模擬向數字轉移。
  2.建設高起點的有線數字電視網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逐步實現“村村通”有線數字電視。
  遠景目標: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所有有線電視用戶家庭的數字平移,逐步普及數字電視無線廣播,大力開展數字視頻廣播、數字音頻廣播、數字點播等業務。
  (七)信息產業提升工程
  大力發展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加快信息產品制造業、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為推進我市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軟件、硬件技術和技術服務。工作重點:
  1.大力引進、培植一批電子信息制造業,改善我市的產業結構。
  2.培育一批信息化中介服務機構。
  遠景目標:到2010年,信息產業實現經營收入30億元,基本構建起信息化建設技術服務體系。
  二、今明兩年的工作任務
  1.政務信息化。2006年底,全市100%的市區政府、市區直部門、鄉鎮設立網站,實現與市政府網站的鏈接,方便信息的檢索,促進信息資源共享。2007年底,建成市區鄉鎮三級電子政務內外網,實現辦公自動化、審批網絡化;設立市長熱線,各部門根據自身職責建設各類呼叫中心,接受市民監督,方便市民對政務信息的咨詢和查詢;整合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各類信息資源,實現各部門的橫向聯網;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全市統一的網上審批平臺,網上審批率達到40%;繼續完善“金關”、“金稅”、“金財”、“金保”等工程建設,推進政府管理信息化。
  2.企業信息化。2006年底,實現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100%,中小企業上網率達到50%,各類企業網站入戶率達到40%,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20%2007年底,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依托數據網絡、互聯網,實現辦公自動化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財務人事管理系統、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企業供銷系統、網上采購系統、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的應用;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的使用率達到80%;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的使用率達到60%。金融系統全部開通網上銀行,實現貨幣支付的電子化;石油系統建設到油庫和加油站的數據網絡,實現網絡化辦公;各類大型超市、連鎖超市建立連接供銷存數據傳輸網絡;各類物流企業利用現代化網絡,基本搭建起先進的物流信息平臺。
  3.農村信息化。2006年基本實現所有的行政村“村村通寬帶”,主要以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為帶動,有重點地發展農村信息示范點50個,農村寬帶用戶發展3000戶。2007年基本實現行政村“村村進光纖”,發展農村信息示范點200戶,農村寬帶入戶率達到8%;建立農村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村級門戶網站300個,完成10家“農家樂”旅游網站建設;建設農產品供銷服務網絡,連接50家農產品收購、存儲、加工大戶;設立農村服務熱線。
  4.社區家庭信息化。2006年底,建設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建成1-2個信息化示范社區,實現社區政務信息化、物業管理信息化、居民檔案管理信息化,向社區居民提供政務公告、法律服務、社會保障等各種咨詢服務和社區中介服務。2007年底,30%的社區建成信息化社區;在條件成熟、管理規范的社區建設社區監控系統、遠程抄表系統等現代化物業管理系統。
  5.平安萊蕪信息化。2006年底,完成公、檢、法、司數據庫建設,完成市到鄉鎮三級網絡建設;完成視頻監控平臺建設,并重點建設萊城市區和鋼城市區的道路、金融、石油、公共場所、企業、網吧的視頻監控,農村鄉鎮區域的視頻監控,完成城區交通路口的“電子警察”工程,視頻監控點達到1000個。2007年全面實施視頻監控工程,并將監控延伸至村莊,視頻監控點達到10000個。
  6.電視數字化。完成廣電基礎網絡的改造,完成3萬用戶的數字電視轉移,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目標,2007年底數字電視入戶率達到20%
  7.信息產業發展。大力扶持山東力創科技有限公司、萊蕪市三和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開展項目攻關,培育新技術產品;加大信息產業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快速膨脹我市骨干電子信息產品企業,改善我市的產業結構。
  三、明確部門分工
  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要發揮好總牽頭職責,搞好我市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加強組織調度,推進組織實施。其他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 認真制定分項規劃,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快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進程。市政府辦公室主要負責電子政務整體規劃和建設,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化,并負責電子政務內網的建設和日常維護;市發改委負責將信息化建設納入全市統一規劃,并負責電子政務外網和市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和日常維護;市經貿委負責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市農業局負責農業信息化平臺資源的整合,研究提出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對策措施,并組織實施;市民政局負責社區信息化和示范工程的建設工作,使政府公共服務覆蓋到社區,推動家庭數字化建設;市政法委負責研究提出平安萊蕪信息化發展的對策措施,并組織實施,全面提升公安管理和城市綜合治安管理水平;市廣電局負責數字電視網絡工程建設;市科技局負責開展科技創新、項目攻關工作,培育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產品;市網通公司負責信息化基礎網絡的規劃建設,并組織實施。

服務熱線:400-610-7333 | 郵箱:service@gpos.cn | 電話:8610-82564561/71 | 傳真:8610-82564561-8025 | 京ICP備18017976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102號 Copyright ? 2005-2025 Beijing Golden Point Outsourcing Servi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金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