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各省市電子政務建設,對40位省市級政府信息化主管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地方政府信息化主管對當地電子政務建設水平持"一般"和"有待完善"的比例高達65%。他們普遍認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存在重硬輕軟、重新建輕整合、缺乏統一管理、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等問題。而針對影響當地電子政務發展因素的調查結果顯示,領導意識和資金限制是阻礙地方電子政務發展的關鍵因素。
地方電子政務不樂觀
對地方電子政務應用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人認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水平"非常好",13人認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很好",二者占被調查對象的35%,而更多的被調查對象則認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水平"一般"和"有待完善"(分別占到16人和10人)。
在調查結果中,內蒙古經濟信息中心、新疆信息中心、山西省經濟信息中心、福建漳州信息中心、福建南平市經濟信息中心等單位負責人指出,地方電子政務建設多存在重視不足、資金投入有限、重新建輕整合,重電子輕政務的現象,并且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領導機構也不健全。例如內蒙古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重視不足,投入少";天津市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存在"重硬輕軟"現象。
而這些被調查對象反映的突出問題是,地方政府電子政務建設重新建輕整合,重電子輕政務的現象普遍存在。雖然我國已經歷20余年電子政務建設,該問題也曾被反復提出,但問題依然存在。被調查對象表示,不少市、縣級領導仍只是把電子政務當成一種新技術,以為只要投了資,有了硬件平臺就算建了電子政務,這使得"電子政務建設雖然有了路,卻沒有汽車(應用)"。而在電子政務建設比較全面的省市級單位,雖然有了汽車,但是應用卻是信息孤島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些省市級單位的大多數政府部門都已經建立自己的業務系統,并在日常業務處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建設初期受各種條件限制,缺少統一規劃,各部門獨立建設系統,導致信息孤島現象大量存在,嚴重制約了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
相關被調查對象指出,要解決這些信息孤島問題,最根本的是需要有統一的領導;否則,利益沖突還是無法協調,標準規范無法統一,系統無法一體化,資源無法共享,重復建設在所難免。
另外,業內人士表示,地方電子政務發展除存在缺乏統一規劃、領導機構不健全、重視不足、資金投入有限、重新建輕整合,重電子輕政務的現象外,還存在領導認識不足、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夠完善、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其中,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側面限制了各地方政府職能單位之間的互聯互通——由于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在開展電子政務時往往各自為政,采用的標準各不相同,業務內容單調重復,造成大量重復建設,而且系統往往由不同開發商的產品構成,數據格式、系統平臺無法統一。
領導意識、資金影響電子政務發展
針對IT技術、人員操作水平、領導意識、標準、政策、資金6項有可能影響電子政務發展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4位被調查者認為IT技術"非常重要",24人認為"重要",8人認為"一般",4人認為"無所謂";有4位被調查者認為人員操作水平"非常重要",20人認為"重要",10人認為"一般",6人認為"無所謂";有36位被調查者認為領導意識"非常重要",1人認為"重要",2人認為"一般",1認為"無所謂";有19位被調查者認為標準"非常重要",14人認為"重要",2人認為"一般",5人認為"無所謂";有22位被調查者認為政策"非常重要",11人認為"重要",3人認為"一般",4人認為"無所謂";有26位被調查者認為資金"非常重要",12人認為"重要",1人認為"一般",1人認為"無所謂"。
由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信息化意識和資金限制是影響地方電子政務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且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相對落后的地區均存在信息化意識問題和資金限制問題。例如內蒙古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就表示,該地電子政務建設"重視不足,投入少";福建南平市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經濟困難,缺乏投入";山西省經濟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則認為"領導意識不強";福建泉州市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認為"領導信息化意識不是很強,管理體制不是很順暢"……
這說明信息化意識問題和資金問題并不是個別現象,東南沿海地區并沒有因為電子政務建設起步早、發展快就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識問題和資金問題。雖然在省級單位電子政務建設上矛盾相對小一些,但是在地(市)、縣級單位比較突出,而且發展極不平衡。正如福建省三明市信息中心負責人所言,"福建電子政務雖然走在東南各省前列,但地市投入仍有差距"。廣西經濟信息中心、山東省信息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但總體而言,沿海地區電子政務建設速度及應用效果要好于西部各省市,云南、廣西、新疆等地政府信息化主管表示,當地電子政務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說明經濟發展與電子政務發展之間存在一定聯系。調查結果顯示,16人認為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信息化程度"非常一致",18人認為"一致",6人認為"一般"。
部分被調查對象表示,"電子政務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定聯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信息化需要需求引導,需要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是因為"信息化已融入經濟發展,并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引導"。
電子政務外包受關注
在對電子政務技術及運營模式的調查中, 5位被調查對象認為采用外包方式"非常重要",28人認為"重要",4人認為"一般",3人認為"無所謂"。
大部分被調查對象對電子政務外包持肯定態度,他們紛紛表示,"專業的公司有專業的人才";"光靠政府辦困難,網絡運營和維護可外包";"有些不涉及密級的可外包,在政府資金困難的地方可外包";"應把某些地方作為試點應用,避免資金浪費";"政務公開后,外包已日益成為電子政務的建設方式"。
但也有個別政府信息化主管對外包持懷疑態度,"在政府缺乏技術人員、力量時,可將有些項目外包,但最終應以自己為主,外包為輔";"電子政務難有直接經濟效益,外包可能比較困難"。
盡管被調查對象對電子政務外包還有爭議,但是國外已經有很多政府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開始采用外包方式。比如美國、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建設、運行維護都是委托市場化的專業外包服務公司提供服務的。在美國,無論大項目還是小項目,越來越多的機構和部門已經開始將他們的非核心業務以服務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尋求專門的部門和機構為他們提供服務。
這種委托服務方式可以使政府信息化部門從各種非核心信息化建設環節中解脫出來,從而有更多精力完成核心業務建設。
有關專家指出,IT服務外包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提高效率、精簡機構、減少開支、專業服務的發展方向。按照專業技術劃分,信息系統可以分為主機系統、存儲系統、應用軟件、終端設備、廣域網絡、安全系統、局域網絡和電話通信系統,涉及信息技術的各個方面,任何機構和企業都無法單獨管理和維護,只有采用專業外包方式才能充分獲得與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相關的技術支持。
國內部分地方的電子政務建設也已經開始嘗試這種運營、管理模式,比如北京經濟信息中心和寧波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
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承擔著北京市電子政務建設的許多重要任務,比如全市互聯審批業務以及北京市發改委全面信息化建設任務。在外包模式上,北京經濟信息中心將電子政務建設從管理屬性上劃分為"可管理的服務"和"不可管理的服務",其中,可管理的服務包括系統建設監理,項目咨詢,應用軟件開發、部署、實施、測試、運行維護和升級,系統日常運行管理與服務等;不可管理的服務包括信息化建設規劃、信息化建設策略、業務溝通與協調、投資規模控制、投資效益保障、信息化建設運行效果控制、運行體制的建立、安全保障體制的建立、標準規范建設等。而凡是"可管理的服務"都可以實行服務外包。
而寧波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為了能夠節省更多人力、物力進行核心系統建設,也把"中國寧波政府公眾信息網"的公眾服務和社會服務部分外包,而政府服務信息則由信息中心自己負責維護。
在新技術采用方面,對于最新的IT技術,2位被調查對象認為嘗試最新的IT技術"非常必要",24人認為"必要",12人認為"一般",2人認為"無所謂"。多數被調查對象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們均表示,新的IT技術應該適當關注,但應慎重考慮實施,電子政務建設還應以成熟、穩定的IT系統為基礎。
資源整合成重點
40位政府信息化主管中的31位認為未來電子政務的重點是信息資源整合,這是他們未來關注的重點。
未來電子政務關注重點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5人對政府門戶建設關注程度"很高",10人關注程度"高",2人關注程度"一般",1人"無所謂",2人不關注;有20人對政府內網建設關注程度"很高",12人關注程度"高",3人關注程度"一般",5人不關注;有31人對信息資源整合關注程度"很高",6人關注程度"高",2人關注程度"一般",1人不關注;有23人對信息安全關注程度"很高",14人關注程度"高",1人關注程度"一般",2人不關注。由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信息資源整合將成為政府信息化主管未來關注的重點。
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信息孤島現象是目前電子政務建設中最為嚴重的問題。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已經感受到政府部門自成體系現象非常嚴重,銀行有銀行自己的系統、稅務有稅務自己的系統,海關有海關自己的系統,但這些部門的應用系統只是自己部門內的系統,原本一套完整的電子政務體系被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島,稅務拿不到公安、海關、銀行的數據,銀行也拿不到稅務的數據。
因此,業內人士指出,應將資源共享和系統集成納入"十一五"電子政務規劃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入口,打破部門界限,梳理出相應的核心業務流,重點推進跨部門的綜合應用,盡可能不再按部門搞電子政務重大系統建設,要以政府的業務流為主線,規劃電子政務系統。否則,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將走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