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思路不斷深入的引領下,信息化作為國家意志進一步得到貫徹,并向各領域、各行業全面滲透。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開通,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體系的確立,電子政務發展日趨穩健務實,3G的水落石出,帶動電信業IT投入呈現增長態勢;制造業內的眾多細分行業,將從過程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升級的階段過渡。《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2020年)》的發布,為今后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
從領域來看,農業信息化發展態勢火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推動力,各涉農部門在支農惠農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盡管真正能夠讓農民體驗到信息化的實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前瞻性的廠商已經開始關注并投入到這個新興市場中來。城市和社區信息化在今年隱隱發力,政府持續關注,市場潛力強勁。從各個行業來看,能源、交通、物流等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信息化改造需求十分強勁;電子政務的“十二金”工程繼續成為發展主線;信息化建設呈現了由中央向地方的全面推廣,地市級、縣級信息化投資呈現不斷加大的趨勢;銀行等金融行業信息化建設步入成熟期,制造業信息化投資更是熱點紛呈,中小企業成為2006年IT投資的明星,備受政府扶持和廠商的追捧。
從產業角度來看,軟件業在自主創新的風氣之下也不甘人后。在初夏的兩屆軟件盛會中,軟件的創新能力被著重強調,軟件交易市場的火爆讓人們再次對這個產業點燃信心,各產業融合的大趨勢也為軟件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雖然國內IT產業與市場已經逐步成熟,但產業政策的滯后、技術標準的欠缺,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制約著產業環境的真正成熟。今年被消費者喊打已久的SP終于面對全行業的整規,體現了國家徹底治理移動信息服務市場的決心。此外,WAPI標準失手國際標準,聯想、華為、中興海外拓疆經受考驗等一系列的事件,讓我們在呼吁公平市場的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產業鏈的完善和成熟尚需努力。
隨著IT應用的成熟以及對信息化認知的深入,用戶需求將日益轉向信息化與自身業務的融合與適應性,以及對于業務效率的提升等諸多方面。這將為IT企業與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本刊遴選出今年上半年十件最具代表中國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大事件,以呈現中國信息化日漸清晰的前行脈絡。
1.“國網”開通 電子政務體系逐步完善
2.3G國家標準帶動產業起跑
3.信息技術應用成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重要內容
4.軟件盛會頻頻 旨在推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5.信息化作為國家意志進一步得到貫徹
6.農業信息化助推新農村建設
7.國家力整電信市場秩序
8.中國自主標準WAPI申請國際標準再受挫折
9.中國IT企業海外拓疆受磨練
10.城市信息化受高度重視
“國網”開通 電子政務體系逐步完善
電子政務在2005年如火如荼,為今年年初的標志性事件——“國網”開通和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出臺做好了鋪墊。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簡稱“中國政府網”)正式開通,網址是www.gov.cn,現開通中文簡體版、中文繁體版和英文版。中國政府網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互聯網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綜合平臺。 3月24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印發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明確了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要求;6月12日又召開了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提出“十一五”電子政務的主要目標,圍繞實現目標需要促成的五個轉變以及著力抓好的七項工作,我國電子政務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評述:“國網”的開通如同在中國各級政府網站的鏈條上加了一個龍頭,使中國政府網站的形象高大豐滿起來,表面上是網絡開通,實際上體現了國家的便民和利民政策,此舉改變了中國國家級政府網站一直空缺的尷尬局面,在互聯網上樹立起了中國政府的統一形象,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為民、便民、親民的服務宗旨?!皣W”的開通吸引了全球的關注,海內外評論人士更愿意把“國網”的開通看作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一步。當然,作為衡量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窗口,“國網”的開通,只是一個起步,要實現政民互動和政府職能轉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現在,政府網由分散走向整合,“國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地方政府進行示范和引導。從去年的大刀闊斧到今年的電子政務投資的穩步發展,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電子政務總體框架體系的出臺把未來五年的電子政務的工作更加細化,使電子政務的發展曲線更有力、更平穩。
3G國家標準帶動產業起跑
在2006年的第一個月份,經歷了起起伏伏的3G國家標準千呼萬喚始出來。 1月20日,信息產業部宣布,3G三大國際標準之一的中國標準TD-SCDMA成為中國通信行業標準。這意味著該標準技術方案已經成熟,能夠指導企業進行制造生產。業界普遍將通訊行業主管部門的這一表態看作中國3G的正式起步。 評述:到了2006年,各界對3G的耐力已經到了極限,3G進程似乎已拖無可拖。有人稱2006年會是3G元年,因為有一系列的謎底將水落石出,標準、牌照將一步步揭曉。有關標準的議論從未停過,大唐電信TD-SCDMA標準的產權問題一度被業界所議論。3G是機遇還是燒錢的爭論也不絕于耳,如今標準一經確立,似乎大勢已定,無論過程怎樣迂回曲折,第三代移動通信時代還是撲面而來,為此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在3G前夜的熱身運動。
信息技術應用成為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重要內容
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同時新華社全文播發了國務院受權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作為指導未來我國15年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站在歷史的新高度,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奮斗目標,對我國未來15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對從現在起到2020年國家科技發展作了中長期規劃,提出了科技工作的十六字方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同時還提出了包括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GDP比重等具體目標,并漸次遞進地提出了重點領域、優先發展主題、重大專項、前沿技術、基礎科學問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等具體發展計劃?!毒V要》中提到,發展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對信息技術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評述:信息技術已經融入了各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中,建設創新型國家,更是離不開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的支持。 從《綱要》可以看出,各行各業的創新和發展幾乎都離不開信息化的環境:欲降低能耗和物耗,需積極推進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圍繞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求,加快推動金融、物流、商貿等領域的發展步伐,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必不可少。
國家的基礎創新能力要提高,必須擴大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基數。要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必定要提高13億人的科學素質和信息能力,讓更多的人進入創新的行列,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和教育,將為此創造前所未有的條件,信息網絡可以形成更好的創新環境,使產學研聯系更加緊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科技信息、科研裝備等科技資源。
軟件盛會頻頻 旨在推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在流金似火的六月,“軟博會”與“軟交會”相繼開幕。軟件大會的盛況似乎顯示著我國軟件業正漸漸步入正途。 6月1日,在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信辦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支持下,以展示“十五”軟件產業成果,宣貫“十一五”軟件規劃,走自主創新,軟件強國之路”為主題的2006年第十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簡稱“軟博會”)在北京展覽館正式開幕。當天上午,2006中國軟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也同期舉辦。 21日晚8:30,第四屆中國軟件交易會開幕式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隆重舉行。22日至25日,第四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簡稱“軟交會”)在大連舉行。承接前三屆成功舉辦的東風,今年的軟交會創下了參加國家和地區最多、規格最高、內容最豐富、參展團體最踴躍、涉及面最廣、高價值觀眾最多、人氣最旺等各項之最。
評述:軟件業,這個產業界曾經的“阿斗”現在已向著自強不息的“阿信”的方向發展。在“軟博會”上,軟件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被一再強調。國家將進一步提升軟件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實施人才、標準和專利三大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監管力度。當前,無論產業規模還是技術創新能力,軟件產業還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軟件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現在計算機、通信、消費類電子呈現融合趨勢,推進這種融合的內在動力實際上是軟件,這為軟件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信息化作為國家意志進一步得到貫徹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積極推進信息化成為關鍵詞之一。在第一篇“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第三篇“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第十五章中,則用了整整四個小節篇幅來論述積極推進信息化;在第四篇第十六章第四節中,則又以三個小節論述了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而首份關于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又使信息化作為國家意志進一步得到貫徹。 5月8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公開發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為今后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稇鹇浴诽岢隽宋覈畔⒒l展的九大戰略重點:一、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二、推行電子政務;三、建設先進網絡文化;四、推進社會信息化;五、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六、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七、提高信息產業競爭力;八、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九、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隊伍。
為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戰略》指出,中國將優先制定和實施六項戰略行動計劃。它們是: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訓計劃、電子商務行動計劃、電子政務行動計劃、網絡媒體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計劃、縮小數字鴻溝計劃、關鍵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計劃。
評述:信息技術廣泛的滲透性,正演變為影響國家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如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等,都針對信息技術革命持續制定了國家戰略。當一種具有廣泛影響的技術革命演變成產業革命、社會革命時,就對后進國家的趕超提供了新的機遇。
信息化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當前面臨的瓶頸問題,保障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在有些方面信息化是必要條件,如雪中送炭,有些方面采用信息技術可以做得更好,如錦上添花。當前我國信息化整體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位置,近五六年來全球排名并沒有上升。因此,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更應急行。
農業信息化助推新農村建設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成為國民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部署。而農業信息化則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推動力。在2006年以至未來的更長的一段時期, 農業部、信息產業部將會同各涉農部門,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立各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涉農部門的信息資源,切實提高為“三農”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充分利用電話、手機短信、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等多種渠道,形成現代信息網絡與常規媒體優勢互補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絡。依托鄉鎮農技服務機構和農村中小學,加快農村信息化人才培養。
為了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信息產業部推出了七項新舉措。4月17日,信息產業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在山東威海召開。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茍仲文出席會議并做工作報告。會議號召全行業員工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積極參與,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開創信息產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會議還下發了信息產業部《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
評述: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信息化做不好,信息化就好似空談。2006年,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在上半年本刊對各地的采訪中,發現各地都把整合涉農和電信運營商、軟硬件設備提供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的資源和力量,共同實現信息服務本地化作為了工作重點,五級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農村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成為最普遍的推廣舉措?!叭姾弦弧焙汀稗r村遠程教育”的試點也星火燎原。眼下農業、電信、廣電各部門應拋去部門利益通力合作,切實做到農村通信設施的保建保通,來為農民提供優質低廉的通信服務,廠商也應根據農村實際,研發
“傻瓜式”的終端產品,加快國產軟件替代的步伐,降低工程建設和運營的成本。
國家力整電信市場秩序
2006年,一系列的行動拉開了國家整治移動信息服務業的大幕。 5月22日,信息產業部印發了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將整頓移動信息服務業務作為重要內容。5月23日,下發了開展治理和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專項活動的通知,要求全行業集中半年時間開展治理活動。5月26日,信息產業部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專項活動進行部署,從6月1日開始,治理和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活動拉開序幕。6月9日,信息產業部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專項治理活動在北京啟動,全國近50家業務量或投訴量較大的移動信息服務商參加動員會。這是政府監管部門首次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服務商大會,顯示政府部門徹底治理和規范移動信息服務業務資費和收費行為、改善全行業形象的信心和決心。
評述:困擾消費者多年的短信陷阱終于在2006年要有所收斂,政府一連串的整治行動,移動運營商的11條措施,在全行業范圍內打響了整規SP業務資費之戰。在歷時半年的整頓期間,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移動信息服務企業將受到嚴厲查處,情節嚴重的將被停業整頓。典型案例和涉案企業名單將被公開曝光、查處。同時期內,中國移動入股鳳凰衛視事件也顯示出移動運營商要自己做SP的決心。已有不少SP開始叫苦不迭,面對著實力懸殊的行業新大佬和越來越嚴的行業清規,SP們躺在蜜罐里的日子似乎已成追憶。但對于移動信息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來說是好事一樁,低層次的市場推廣手段獲利一時,最終會把市場做死,規范只是為了保證其持續發展的一陣短痛。在3G時代大規模的手機內容服務爆棚到來之前,研究、完善綜合治理的措施,凈化移動信息服務市場的消費環境,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電信資費監管長效機制、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謂適時之舉。
中國自主標準WAPI申請國際標準再受挫折
2006年3月對中國自有的無線局域網安全技術標準WAPI來說是戲劇性的月份。 3月7日到14日短短一周內,有關中國無線國標WAPI的利好和利空消息相繼傳來。中國WAPI產業聯盟宣告成立,無線國標的產業化步伐明顯提速,而一周后,中國WAPI標準在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首輪投票中落敗,沒有和802.11i一樣成為無線局域網技術的國際標準。6月8日,從捷克首都布拉格傳來消息,中國國家代表團正式宣布退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針對WAPI標準投票結果召開的“投票分析會”。中國自主標準WAPI在進軍國際的道路上再次遭受重大挫折。
評述:為何WAPI如此命途多舛?究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技術爭議外,不外乎行業壟斷集團從中阻撓和自身產業鏈的薄弱。從2004年國家出臺強制實施WAPI標準開始,以WiFi聯盟為代表的國際壟斷集團不僅提出大量的技術質疑,并且利用其背后的政府支持實行外交干預,迫使中國無限期擱置強制實施轉為尋求國際認可,但在整個WAPI申請成為國際標準的過程中,美國IEEE(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和WiFi聯盟也是動作頻頻,并最終憑借人數優勢將WAPI拉下了馬。為何行業壟斷集團在整個反WAPI的過程中表現得如此強勢,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市場優勢和政府支持。從市場上來說,WiFi已經日趨成熟且先行占據了市場,國外政府的支持又不遺余力,而WAPI聯盟成立不久,盡管已有包括四大運營商在內的22家企業也參與了聯盟并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但產業鏈的薄弱還是很明顯的,一個標準的成功是整個產業鏈以及產品都能承受住市場的考驗和選擇,如此才能具備成為國際標準的實力。當一個新興標準觸犯了業內巨人的利益,從而遭遇最強大的阻力也屢見不鮮?,F在國家仍然堅持力挺WAPI標準的立場,國際標準通過與否不會影響WAPI在國內的應用。如此,WAPI仍有前景可期。
中國IT企業海外拓疆受磨練
聯想、華為、中興這三大中國的IT企業的海外拓疆不約而同在今年上半年受到了考驗。 3月20日,作為向政府機構提供信息技術產品的供應商,美國CDW-G公司宣布,已與聯想集團和美國國務院達成協議,國務院將從聯想集團采購1.5萬臺聯想臺式電腦,均配備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還有近1000臺聯想微型主機,均配置高性能移動硬盤驅動器,訂單總額超過1300萬美元。消息一出,就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因所謂“安全”問題引起美國少數國會議員的質疑以及媒體的爭議。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國媒體紛紛加以報道。美國一些人甚至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批評國務院,并建議國會對這筆生意展開調查甚至叫停。結果美國國務院維持了與聯想的合同,但聯想電腦將只用于非保密系統,并將對今后采購的電腦進行更嚴格的審核。 4月,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再次舉行會議,華為投資建廠的計劃依然被無限期擱置。 6月13日,印度海外投資促進局(FIPB)日前以安全因素為由,正式拒絕了中國中興公司增股印度分公司的計劃。13日,FIPB正式拒絕了中興的擴張請求。據印度官員透露,主要是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反對中興的該項投資計劃。對此,中興正在FIPB,希望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
評述:近期,中國多家企業在海外市場遭遇不公平待遇,對此,中國商務部保持高度關注。尤其是聯想在美國遭到的“歧視”已上升到了外交層面。中國商務部已經敦促美國政府,要求公平對待聯想。想把生意的盤子做大,賺外國的錢,除了憑價格優勢,如此的周旋與磨合是必須的。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作為先走出去的企業,遭遇國外政府的質疑本不新鮮,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要把為中國企業爭取公平競爭環境和自由貿易原則作為己任,更多的后來企業國際化戰略開創一個較為平坦的未來。
城市信息化受高度重視
從1999年以來,我國的城市信息化試點就開始啟動。試點內容各有側重,既有綜合性試點,也有側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嘗試。目前,這些試點城市的信息化建設都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對促進全國城市信息化建設具有典型示范意義。而近兩年,城市信息化和社區信息化重要性日益凸現,城市應急和數字社區等也成為熱點。推進城市信息化也被列為信息產業部2006年工作重點,有關部門將充分發揮信息化對城市經濟發展、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支撐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大社區信息化的推進力度,提升城市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培育面向城市公共服務的信息服務業。5月25日至26日,“2006城市應急聯動通信高層研討會”在北京中苑賓館召開。相關人員圍繞“我國城市應急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國際國內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現狀、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評述: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要領域和突破口,得到各省市的高度重視。許多城市已把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新主題和新動力。而社區信息化建設一直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薄弱環節。因此,現在很多城市將社區信息化建設作為城市信息化的重點來抓,甚至列入了市政府實事工程。這對產業來講也是很好的機遇。電信運營商可以低價、優質的服務為社區信息化添加“助推劑”,以豐富的社區服務功能來提升社區和城市的內涵,以助推城市居民的數字化生活來回報社會。電信業的轉型更把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作為打造綜合信息服務價值鏈,建立合作共贏的一項具體實踐。(刊載于2006年7月5日中國信息化雜志《封面》欄目)
列入了市政府實事工程。這對產業來講也是很好的機遇。電信運營商可以低價、優質的服務為社區信息化添加“助推劑”,以豐富的社區服務功能來提升社區和城市的內涵,以助推城市居民的數字化生活來回報社會。電信業的轉型更把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作為打造綜合信息服務價值鏈,建立合作共贏的一項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