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記者 朱潔英
“設計好一個電路、寫好一段軟件代碼有時很容易,但把它們變成一個被市場認可的產品,這個過程的難度難以想象。”近日,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全國科創名匠魏臻對中工網記者說。
多年來,魏臻致力于我國鐵路信號控制與智能調度、智能化礦山管控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他深信只有將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破解更多“卡脖子”難題。
魏臻(中間)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2001年,魏臻創立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大高科”),他帶領的團隊成為安徽省第一支在工業鐵路領域扎根科研、埋頭苦干的生力軍。魏臻回憶,那時正逢寶鋼集團上海梅山鋼鐵公司工業鐵路信息化改造(以下簡稱“上海梅山鋼鐵公司”),工大高科聯合合肥工業大學提出工業鐵路運輸調度綜合信息平臺這一全新技術思路,并成功承接相應項目。
由于是全新的技術,很多技術難關如何攻克在國內外都找不到參考依據。魏臻頂著壓力,用兩個月時間在項目現場進行技術溝通,技術方案更是經過11次答辯才最終確定下來。“為了盡快實現技術突破,我和團隊吃喝都在項目現場,甚至春節也是在那里過的。”
魏臻(左二)與團隊正在討論。受訪者供圖
經過近6年的艱苦研究,魏臻終于帶領團隊研制出國內首套企業鐵路智能運輸調度綜合信息平臺,并在上海梅山鋼鐵公司成功運行,徹底改變了我國工業鐵路運輸調度依靠人工的管理模式,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安全需要用更先進的技術去保障。”魏臻帶領團隊致力于最新一代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的開發,在國內首次提出并設計了一種新型、交叉冗余的二乘二取計算機聯鎖系統結構,突破了系統中安全電路設計關鍵技術,并在系統安全結構上采用多種形式化模型進行分析,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法,極大提高了軟件的可靠性、安全性。
魏臻(左二)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該產品于2016年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安全性能評估,成為國內首個系統級通過國際最高安全完整性等級SIL4認證的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成果總體技術在工業鐵路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進口替代。
“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過程中,我開始琢磨核心關鍵技術的多場景應用。”魏臻說,惡劣環境下的礦山移動目標監控技術是塊“硬骨頭”。這一領域涉及可靠性、安全性與防失爆設計、無線通信、計算機控制等多學科理論與技術,極為復雜。
2011年,魏臻帶領團隊成功開發一系列面向地軌機車、車皮物料、人員與設備的安全管控系統,解決了礦井移動目標辨識、跟蹤、控制與管理的重大技術難題,產品應用規模占據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覆蓋全國各主要產煤省區。
魏臻(右一)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魏臻致力于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礦山安全領域的應用研究。2018年,他帶領團隊成功研發國內首套真正在煤礦井巷低照度場景下實現障礙物識別、自主安全防護的無人駕駛系統,解決了煤礦低照度環境下,路況動態障礙目標實時識別檢測與防碰撞預警防護等關鍵技術問題。
“科技工作者需要不斷突破自我、不斷創新,把工作推向極致。”魏臻說,“這也是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充分發揮行業工匠人才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示范引領作用的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劉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