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技術,聽著很“玄乎”,卻廣泛影響著老百姓的信息安全和經濟利益。
虛擬化軟件是云計算基礎技術。舉個例子,股市牛抬頭時,瞬時迸發的天量交易,讓券商交易系統“狂飆”,可能會導致交易卡頓、延時,行情刷新緩慢。如何解決?加硬件服務器,擴資源?但成交量回歸常態后,是否會造成資源浪費?
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虛擬化軟件技術。具體是如何解決的?南都·灣財社記者帶著問題走進位于廣州的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宏”)。云宏是一家從事虛擬化軟件研發的企業,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推出國產虛擬化軟件產品CNware。在企業的虛擬化軟件從試點驗證到大規模應用推廣的關鍵節點上,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專業精準對接云宏,快速決策審批放貸,為云宏擴展業務版圖、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對標國際巨頭搞研發
企業多次陷入困境
云宏董事會秘書程麗珍介紹,假如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在服務器純“裸機”上運行,服務器平均使用效率不到15%。但加裝了虛擬化軟件后,企業就可以把一臺或者多臺服務器內存、CPU等資源切分,將85%閑置的資源虛擬出多臺虛擬機,實現對這些資源的統一管理和高效利用。
例如,不同虛擬機可以獨立跑不同的應用,服務器資源利用率得以大幅提高,大大節省了硬件等投入和能源消耗;某臺虛擬機宕機后,數據可以自動“漂移”至另一臺虛擬機,實現業務運行隔離、不間斷。此外,虛擬化技術還可以實現服務器資源在數據高峰和低谷之間靈活調動等諸多功能。
云宏國產信創服務器虛擬化示范中心。(受訪企業供圖)
當前,虛擬化已成為數據基礎設施關鍵引擎,是數據要素價值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自全球虛擬化軟件巨頭VMware2005年進入中國以來,通過正版及超用策略逐步壟斷了中國虛擬化軟件市場,目前全球及中國的市場占有率超90%。
2023年11月,VMware被博通收購,隨后便開始實施一系列提升盈利能力的改革舉措,導致中國云計算基礎面臨技術限制、價格巨幅上漲,甚至停止服務等多方面安全風險。2024年,VMware逐漸淡出中國市場,這給國內企業留下一個千億級的虛擬化軟件市場,但要實現虛擬化軟件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卻并沒有那么容易。
程麗珍介紹,做出一個虛擬化軟件并不難,2012年,云宏就發布了自主研發的CNware虛擬化軟件,但從產品發布到打磨,再到可以大規模應用,這條路非常難。云宏創始人張為杰坦言,回望過去十多年,企業至少面臨三四次運營艱難的困境。
困難以意想不到的各種方式發生。首先是產品穩定性,很多客戶招標要求需要有行業應用先例,誰也不愿意成為“小白鼠”,但這對一家初創企業來講,往往就會陷入“沒人用沒案例,沒案例沒人用”的循環;其次是付費習慣,在VMware還容忍盜版的時候,CNware即使相比VMware有價格優勢,但是盜版不要錢,這就造成企業原始積累困難。
是加大投入繼續開發適配國產芯片、操作系統等云計算基礎軟件,還是轉投大量適配國外芯片服務器合作項目,快速獲取收入?
面對抉擇,云宏還是堅持初心和戰略定位,選擇自主研發。正是因為團隊多年的堅守,產品經過十余年打磨,如今,張為杰可以自信地說:“今天,云宏已經具備可以全面替代國外同類軟件(的能力)”。
在技術研發領域,云宏成果斐然。云宏及其子公司擁有400+項知識產權(含38項專利),成為國家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成員單位,并且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入選首批廣州市軟件和信創產業鏈鏈主企業。截至目前,云宏已服務超2000+大客戶,涉及金融、政務等行業,每一個成功案例都是對云宏虛擬化軟件實力的最佳注解。
信創市場爆發在即
金融助力企業搶占時代機遇
在國內外新貿易變局下,早在2020年,云宏便開始緊跟國家政策啟動信創試點。當前,云宏正從國產化試點替換進入到規模化銷售節點。程麗珍表示,當前信創已經成為常態化,部分行業這兩年還有加速趨勢,云宏正面臨一個重大機遇。
然而,基礎軟件的開發需要大量且長期的資金投入,云宏為了全面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迅速鞏固在虛擬化領域中的領導地位,亟需資金注入以推動公司發展。
在這一關鍵時刻,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聯動廣州東山口支行科技金融服務團隊上門服務,詳細調研云宏發展情況,后續又對云宏所處行業進行了深度研究,為云宏及時提供了3000萬元授信額度,目前云宏已成功提款1000萬元,有效支撐了公司日常經營發展,為云宏擴展業務版圖、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提及工商銀行這筆貸款,程麗珍直言,虛擬化軟件行業具有很強專業性,如果銀行對行業不了解、把握不準,雙方溝通起來會有很大障礙。但工商銀行團隊在科技金融方面表現出很強的專業性,用程麗珍的話來講,雙方“同頻共振”。銀行從接觸云宏到完成首筆貸款發放,整個流程耗時不足1個月。
廣東工行“三個支撐”服務科技創新
激活廣東“智”造動能
作為服務工業建設起家的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堅持把支持科技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截至2024年9月末,該行科技企業融資余額近2200億元,較年初增幅超11%。當前,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正積極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強化服務、產品和人才“三個支撐”。
一是強化服務支撐。做深做實區域核心產業鏈和新興產業鏈分析,以此摸清各新興子行業的客戶視圖,并沿著核心行業產業鏈上下游梳理客戶,進行貼標簽、擬名單、定策略,精準明確科技金融服務目標對象。目前,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已超2800億元。
二是強化產品支撐。該行持續推動從“信貸支持”向“投融資一體化服務”轉變,今年在廣東省內商業銀行率先推出科技型企業商投聯動信貸專項系列產品,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投貸聯動金融服務。推動從“重資產”向“重技術”轉變,推動科創評級和授信模型應用,側重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和研發能力的評估,例如,研發“科學家創業e貸”,增強對科技企業和人才的精準支持;用好貼息政策,加快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推廣,提高金融產品適配度。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針對科技領域涉及行業多、技術更新快、工藝較復雜的特征,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積極培育跨專業的復合型金融人才,打造新市場細分領域的行業信貸專家隊伍,加強低空經濟、集成電路等行業研究和前沿技術研判,切實解決“不敢貸、不愿貸、不會貸”的問題。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順威